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325 2
2011-01-28
市场风格转换 风格转换与经济周期(预言二)(转自:东方财富网)

实现概率:70%
预言理由:题材股有较明显的退潮态势,地产与银行股轮番护盘
事件进展:临近岁末,投资者都在展望新一年的投资思路;大小盘风格资产相对收益率扩大已经持续了一年半时间,风格转换的争论又开始活跃起来。仅从估值角度,我们很难理解股票市场的一些现象,例如银行股的市盈率已经降到十倍以下,相对收益率反而落后;中小盘股的静态估值超过五十倍,但还是继续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其实从2010年初开始,就有偏好价值投资的逆向投资者尝试风格资产转换,但基本上都铩羽而归

 临近岁末,投资者都在展望新一年的投资思路;大小盘风格资产相对收益率扩大已经持续了一年半时间,风格转换的争论又开始活跃起来。仅从估值角度,我们很难理解股票市场的一些现象,例如银行股的市盈率已经降到十倍以下,相对收益率反而落后;中小盘股的静态估值超过五十倍,但还是继续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其实从2010年初开始,就有偏好价值投资的逆向投资者尝试风格资产转换,但基本上都铩羽而归。细究其背后的逻辑,我们还是过于拘泥于静态估值,而忘却了决定股价的最核心因素是成长性。
  盘点全年风格资产特点,我们发现截至12月9日,申万大盘指数跌幅16.10%,其平均PE为19.47,申万小盘涨幅为29.97%,其平均PE为68.48。尽管本年度上证指数跌幅不小,但是长期专注于中小盘的投资者还是取得了不错的超额收益。我们不禁反思:为什么2010年大小盘的风格不能转换?10月份美国和日本超市场预期的宽松货币政策直接导致了大类资产短期内大幅度反弹,但是进入11月份反弹就偃旗息鼓;随之而来的中小盘补涨幅度更大;这也终结了风格转换的幻想。
 显而易见,投资不是静态估值的简单比较。市场的演绎有其合理性,在我们常规的分析框架中必然遗漏了更为重要的因素。我的理解是:投资风格选择与经济和各个产业的景气周期密切相关,行业和股票的业绩成长性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预期,并最终影响到股价,大小盘的风格转换不是估值背离这样简单的问题。
  例如,回顾2003-2007年的A股市场,股市的风格遵循明晰的规律,重工业化和城镇化构成内需增长的两大驱动力,国际产能转移则构成外需的主要驱动力。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与全球经济高度景气叠加在一起,大类资产的盈利水平快速上升。只要在资产配置上倾向贝塔值高的周期性板块,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超额收益。2008年底到2009年8月份,**的万亿投资计划也给相关的周期性行业带来了较好超额收益。A股市场大盘蓝筹股大部分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这就形成了大盘蓝筹股阶段性的较好相对收益率。
  那么国际经验又是怎样呢?在经济转型时期,什么样的风格能表现出色,从美国日本经验来看,中小盘表现能够持续战胜大盘股。美国在1975年到1983年,其小盘股的平均年收益率为35.4%,是大盘股的2倍;而2007年后,小盘股又开始跑赢大盘股。日本也比较类似,1973到1979的八年间,是日本经济转型期,有六年时间小盘股战胜大盘股。
  我们认为大小盘风格资产转换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周期。经过2002-2007年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城镇化和工业化,房地产产业链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弱化;外需受制于国际经济增长。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要依靠什么?我们认为:内需和新兴产业才是必经之路,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国内消费占GDP比重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以上降至世纪之交的40%,而在2008年全球经济下滑之前更降到36%。美国的国内消费占GDP比重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徘徊在67%左右,从2000年至2008年,该比例又升至72%的空前水平。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行业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新兴产业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大力支持产业的创新活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2020年进一步上升到15%左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从中国自身条件分析,只有内需消费和新兴产业才能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重化工业的时代离我们渐行渐远,创业板的设立和中小板
的大规模扩容为很多具有新型商业模式和消费品企业上市提供了融资渠道,成为催生优秀企业的加速器。我们相信:具备良好治理结构和企业家精神的创新中小企业在未来必然会成为超级成长股。这些股票也是我们机构投资者的非常重要的投资标的。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小盘成长股战胜大盘股也是大概率事件,中国的A股市场已经进入又一个成长股占优的黄金年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8 23:40:56
顾铭德:明年股市风格转换概率高

2010年上证指数主要权重板块银行类大盘股平均下跌20%左右,同年创业板、中小板、B股平均上涨20%左右,大盘蓝筹股业绩增长平均为30%。尽管年终数据还没出来,但用前三季或11月份前的数据,大盘股平均业绩增长率不比小盘股低。当然大盘股送股能力不如小盘股。很显然不管小盘股如何送股,由于业绩增长平均幅度并不比大盘股高,到了年底,我们发现小盘股平均市盈率由于价格上涨越来越高,而大盘股由于价格下跌平均市盈率越来越低。年初的时间段,小盘股平均市盈率约50倍,年底就到60倍,而大盘绩优股平均市盈率降到10倍至15倍区间,平均差距达到4倍。这种状况明年会持续吗?笔者认为可能性非常小。股市和社会自然规律有如下特点:其一,物极必反;其二,板块轮动,各领风光若干年;其三,是金子总会闪光;其四,泡沫难以持久。

  今年大盘股表现差劲有如下原因:其一,银行股为满足资本充足率再融资数千亿资金,市场对此深为反感;其二,今年两次房地产调控使市场误认为房价会大跌,银行业绩会下降;其三,媒体几乎天天报道银行负面信息,如地方**融资平台坏账如山,央行不对称加息,即将再度紧缩等等。展望明年关于银行业的负面报道当然还会有,但其力度会大幅下降,市场会适应消化这些负面信息。明年银行不可能再融资数千亿资金;明年银行就是业绩零增长,其股价对应的市盈率也只有10倍左右,何况目前传闻是7.5万亿,M2是16%。这意味着10%以上的增长率已经得到保证。

导致明年股价风格转换的最大导火线是,今年是创业板年,明年是国际板年。在国际板越来越近的过程中,会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小 QFII的实施。这些举措必然会使中国银行股价大大低于国际水平状况得到改正修复。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银行业H股股价平均高于A股20%幅度,而小盘股则大幅低于A股股价。这种差距是市场分割的结果,一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资金可以互相流动,这种差距必然会缩小,直至拉平。我们难以预测这一天何时到来,但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必然的过程。只要国家准备国际板的相关工作,只要国家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贸易的结算工作,并积极开设人民币回流渠道机制,我们就可以提前潜伏。因为,银行业股价回归正常的时间只会越来越近。

  任何国家的银行业经营状况和股价与该国经济状况高度正相关。但是,今年中国出现了高度的负相关,股市成了反向晴雨表,这种状况难以持久。明年经济只要继续高增长,银行股价止跌上扬,风格转换的概率就非常高。这是看高明年指数的重要理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9 08:48:31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