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悬赏大厅
6919 7
2011-01-29
悬赏 11 个论坛币 未解决
英国前国王温莎公爵被一本新书《秘密记录》的作者马丁·
艾伦曝光。于本月24日在英国出版的这本书指出,温
莎公爵曾于“二战”期间时写信向敌对的德国纳粹头子希特勒披
露盟友法军的防御弱点,协助德军在“二战”初期征服了法国。

温莎公爵行踪表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温莎公爵回到不列颠。  

 9月30日:温莎公爵身负英国军事使命奉派前往法国最高指挥
机构,就法国防务问题向伦敦作秘密简报。   

10月3日:温莎公爵和夫人在巴黎寓所同查尔斯·比多克斯一
起进餐。比多克斯一直在为德国刺探经济情报。温莎公爵的助手
对比多克斯疑窦丛生。他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这真是太可怕
了……他(指比多克斯)黎明时离开,不知往何处去。但他暗示
柏林是他要去的地方之一。”   

10月6日:法国迎来贵宾温莎公爵的阿登地区视察。他在给伦敦的
秘密报告中说,这里的森林被视作坦克无法逾越的屏障,防守力
量很弱。   
10月9日:公爵再次在巴黎同比多克斯一同进餐。   

10月10日:比多克斯买了去荷兰海牙的火车票。他与驻那里
的德国大使朱利斯·冯·捷克—伯克斯洛达见了面。  

 10月末:这其间公爵视察了更多的英法防务设施,而比多克
斯先后到过比利时、荷兰和德国。   

11月6日:公爵及夫人在巴黎寓所同比多克斯夫妇一起进餐。
进餐后,公爵和比多克斯两人进行了密谈,而公爵夫人和比多克
斯夫人则在另一边聊天。此次会面结束时,公爵将写给希特勒的
信交给比多克斯。   

11月7日:比多克斯从巴黎乘早上的列车赴布鲁塞尔,然后,
从那里乘下午的列车去了科隆。   
11月8日:比多克斯乘飞机到柏林。   

11月9日:比多克斯前往帝国总理府的希特勒办公室,在那里
他将公爵的信交给希特勒。   

11月10~11日:德国高级指挥部门的一名内线告诉英国情报
部门,德国原定11月12日在西线开始的进攻推迟。   

11月23日:希特勒告诉他的军事将领,他有了一个新的进攻
路线,这就是阿登。   

1940年5月10日:德国坦克突破阿登防线,法国战败,英军被从敦刻尔克撤出欧洲大陆。

无独有偶,
2005年,英国王位的第三继承人——哈里王子。 竟然穿着有红色纳粹徽章的衬衫去参加了一个盛大的化妆舞会,英国王子哈里身着带有纳粹“万字”(“卐”)标志的服装参加化妆舞会的照片在整个欧洲引起强烈反响,

如果能够明白“温莎公爵”的立场和价值观,就可以理解““哈里王子”的希特勒行为。英国人就是爱折腾,先是帮助德国崛起辅助希特勒沦陷了法国,随即不久澳洲加拿大美国等国都对德国宣战,德国在不久后也沦陷了!最终,在1989年,苏联也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后解体崩溃了。
1939年,英法对德国宣战,当时,澳洲认为法律上澳洲已跟随英国自动向德国宣战,无须另行宣布。

新西兰宣布若英国开战,新西兰便派出2万人参战,后来因对德宣战,新西兰占领了德属西萨摩亚。


加拿大即时召开紧急国会会议,通过向德国宣战(此做法虽然结果与澳纽的做法一样,但法律上加拿大却独立行使了宣战权,自行向德国宣战)
南非在数星期后才由国会通过向德国宣战 。
爱尔兰宣布保持中立,并根据1938年与英国的协议要英军撤出爱尔兰(爱尔兰由此至终在二次大战时保持中立, 没有参战) 。

在欧洲及非洲战场,美加,澳大利亚,新西兰部队受英军指挥,而在太平洋战场则受美军指挥。总体来说,新西兰军队作为英联邦军队的一部分参展,牺牲了8000多人。


2005114_5.jpg 2005114_54444.jpg
2005114_1.jpg

原图尺寸 36.51 KB

2005114_1.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9 17:34:02
怎么说是出卖呢?英国为了维持其欧洲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及军事实力,制定了维持欧洲各国之间相互牵制和争斗、防止一国称霸的外交政策即大陆均衡政策。
联合抗法: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帝国崛起而成为欧洲的霸主,英国便组织和参予了七次反法同盟,1814年彻底打败法国,重新确立英国的霸主地位。
联法抗俄:19世纪50年代,俄国成为欧洲强国,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联合法国击败俄国。
联法抗德: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英国便联合与德国矛盾尖锐的法国共同对付德国。
扶德抑法:在巴黎和会上,为了制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故而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在欧洲安全和赔款问题上,不与法国结盟。用德国来对付和牵制法国。
纵德反苏: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总是联合法国共同纵容德国,企图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由此可见,不存在什么出卖问题,只有国家利益问题。况且那个时候英美的算盘主要是希望德国占领法国后赶快去打苏联。
高中学的历史,现在都忘的差不多了,呵呵,见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0 16:49:29
楼上说的不错,政治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4 10:29:40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各国外交的一条基本准则,既然这样,那也谈不上出卖了,再说了,那些国家和国家之间签订的协议,不都是利益的产物吗?既然二战时希特勒的锋芒如此犀利,而法国不幸和德国在一个大陆上,那么英国没有理由用自己30万远征军的生命去螳臂当车,从不引火烧身是英国人的惯用伎俩,1941时在亚洲的缅甸,避免和日本人正面冲突,英国人也同样的对待中国远征军,让日本人抄了后路,全军覆没,所以回顾历史,英国人的德行一目了然,因此当年的历史是必然,再说了,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时,英国和法国还不是一样实行静坐战,几十万大军躲在马其诺防线上看着自己的盟友波兰被屠,这也算出卖吗?
       历史没有偶然,利益当头才会出现那么多令人惊讶的故事。话说回来,其实换做当年是法国,它估计也会这么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4 15:44:53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5 10:00:53
因为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