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1-1-31 18:21:48
继续讨论,期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0:05:43
自己做下了数据模拟,已经明白了,其实根本用不到那么复杂的解释,因为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封闭经济中单个个体多余的收入必然要借给多支出的人。所以储蓄与投资恒等,只是实际利率会影响到投资量的多少而已。也就是说经济体中有人有储蓄,必然有人是负债消费或投资,理解这点很重要。
用实物解释是解释的通的,我看论坛里很多帖子都是这么解释的。但是曼昆提到了金融市场,使我开始研究多余货币是否真的是储蓄,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货币也是储蓄。只是封闭经济体中,它必然“被借出”
发现自己都是自问自答。。本来想让帖子沉了,但发现论坛里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到这一点。
如果你有不同意见,先不要反驳我,可以模拟3个人的经济体,生产不同的东西,并且互相卖,总净收入必定是为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0:28:46
来学习大家的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0:38:51
qsbr 发表于 2011-1-31 20:05 自己做下了数据模拟,已经明白了,其实根本用不到那么复杂的解释,因为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封闭经济中单个个体多余的收入必然要借给多支出的人。
这已经假设了经济中存在信用关系(当然,如果假设“自己借给自己”,也不是绝对不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0:40:10
qsbr 发表于 2011-1-31 20:05 用实物解释是解释的通的,我看论坛里很多帖子都是这么解释的。但是曼昆提到了金融市场,使我开始研究多余货币是否真的是储蓄,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货币也是储蓄
你的最后一个“储蓄”,是国民经济核算意义上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0:42:24
qsbr 发表于 2011-1-31 20:05 所以储蓄与投资恒等,只是实际利率会影响到投资量的多少而已。也就是说经济体中有人有储蓄,必然有人是负债消费或投资,理解这点很重要。
需要指出:上面前后两个“有人”,必须允许是同一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0:45:22
qsbr 发表于 2011-1-31 20:05 但是曼昆提到了金融市场,使我开始研究多余货币是否真的是储蓄,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货币也是储蓄。只是封闭经济体中,它必然“被借出”
要想把金融市场与产品市场结合起来考察,一个关键的环节(或假设)是,货币是如何发行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0:54:12
楼上的,你很热情,但是我觉得你的很多回答都不在点上。我说了模拟3人的经济体。
哪里存在自己借给自己的情况?这个问题也不牵涉到货币如何发行,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自己模拟数据才能理解透彻,毕竟我们没有曼昆那样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0:55:19
呼唤ioo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0:59:36
qsbr 发表于 2011-1-31 20:05 曼昆提到了金融市场,使我开始研究多余货币是否真的是储蓄
(1)收入法中,并非每一笔货币收入,都可以计入GDP;同样,支出法中,也并非每一笔货币支出,都可以计入GDP。

(2)你当年全部的货币收入,也未必代表你当年分配到的GDP的总额;你当年全部的货币支出,也未必代表你当年对GDP的使用的总额。

(3)货币的发行过程,又是否与GDP的使用过程或分配过程联系在一起?

这些都是在分析中需要明确假设的。

当然,既然使用了“储蓄”与“投资”这两个词,使用者就应该在分析前事先明确说明(前面反复提到了):它们是不是只是国民经济核算意义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1:02:12
qsbr 发表于 2011-1-31 20:54
楼上的,你很热情,但是我觉得你的很多回答都不在点上。我说了模拟3人的经济体。
哪里存在自己借给自己的情况?这个问题也不牵涉到货币如何发行,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自己模拟数据才能理解透彻,毕竟我们没有曼昆那样的抽象思维能力。
LZ明显地,你把自己绕进去了。不要纠结了,大家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你不妨做两道书后的习题,也许就明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1:02:21
qsbr 发表于 2011-1-31 20:54
楼上的,你很热情,但是我觉得你的很多回答都不在点上。我说了模拟3人的经济体。
哪里存在自己借给自己的情况?这个问题也不牵涉到货币如何发行,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自己模拟数据才能理解透彻,毕竟我们没有曼昆那样的抽象思维能力。
我不知道你能否看出来,我前面说的不过是在提醒你:

你应该在分析中明确说明:你究竟使用了哪些假设。

结合分析两类市场,你需要做出足够的假设。

(你是否觉得我说的“在不在点子上”,我不关心,我只是说明我的观点:分析前应该说明假设,分析中概念应该统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1:04:29
sungmoo 发表于 2011-1-31 20:59
qsbr 发表于 2011-1-31 20:05 曼昆提到了金融市场,使我开始研究多余货币是否真的是储蓄
(1)收入法中,并非每一笔货币收入,都可以计入GDP;同样,支出法中,也并非每一笔货币支出,都可以计入GDP。

(2)你当年全部的货币收入,也未必代表你当年分配到的GDP的总额;你当年全部的货币支出,也未必代表你当年对GDP的使用的总额。

(3)货币的发行过程,又是否与GDP的使用过程或分配过程联系在一起?

这些都是在分析中需要明确假设的。

当然,既然使用了“储蓄”与“投资”这两个词,使用者就应该在分析前事先明确说明(前面反复提到了):它们是不是只是国民经济核算意义上的。
LZ你要搞明白,GDP是一个流量,货币余额是一个存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1:07:14
qsbr 发表于 2011-1-31 20:55 呼唤iooo.........
我也很想听听iooo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1:10:38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11-1-31 21:04
[
LZ你要搞明白,GDP是一个流量,货币余额是一个存量。
这点我搞的很清楚。。我说了封闭经济体里,会有货币储蓄,但其必然被借出,也就是说银行里不会有货币储蓄的。
但经济体中有人储蓄,必然有人负债消费。这里的储蓄不是存量好不好?

你们都用你们的思维方式理解这个问题太久了,所以一下子肯定绕不过来的。
建议做模拟,不做就算了。反正我提出来过我的看法了,希望对其他人有帮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1:14:04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11-1-31 21:04 LZ你要搞明白,GDP是一个流量,货币余额是一个存量。
我猜想,楼主其实也想指出一种很简单的情形(不把问题“复杂化”)。但是,即使简单的情形,如果其中的假设或概念不确切而统一,就会给后来的分析及其理解带来许多麻烦。

许多所谓问题,就是因为前提与概念不确切而统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1:15:44
qsbr 发表于 2011-1-31 21:10 我说了封闭经济体里,会有货币储蓄,但其必然被借出,也就是说银行里不会有货币储蓄的。但经济体中有人储蓄,必然有人负债消费。这里的储蓄不是存量好不好?
我前面也说了,这里你必须允许前后两个“有人”可以是同一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1:19:08
一个人的情况下,此人用自己的储蓄投资,如果此人投资完还剩下钱,那么必定有另一个人借了这笔钱消费或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1:53:47
动态看 投资和储蓄在不断的从不平衡向平衡运动,并从不平衡走向平衡,投资等于储蓄仅有核算上的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2:15:25
qsbr 发表于 2011-1-31 21:19 一个人的情况下,此人用自己的储蓄投资,如果此人投资完还剩下钱,那么必定有另一个人借了这笔钱消费或投资
一切按你的概念与逻辑。

考虑这种情形:第一年,该国的GDP是a,第二年该国的GDP是0(这里表示的是实际量,具体采用什么单位无所谓)。该国第二年全靠吃第一年的“老本”。

第二年,某人(比如通过金融市场)获得了货币收入m,该人又把这笔钱借给了别人或银行。请问:

(1)这笔借出的钱,算不算(你的意义上的)“储蓄”?

(2)该人当年的收入是多少?

(请注意:第二年该国GDP=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2:22:12
qsbr 发表于 2011-1-31 21:19 一个人的情况下,此人用自己的储蓄投资,如果此人投资完还剩下钱,那么必定有另一个人借了这笔钱消费或投资
那么,

(1)这个人手上的钱(或货币收入,但“手上的钱”与“货币收入”也未必相同)是如何获得的?可不可以是借来的?上面提到的“储蓄”是不是只能采用“货币”形式?

(2)这个人当年用手里的钱去“储蓄投资”,有没有动用以前年份获得的钱?

(3)这个人当年若卖出自己在本国在当年生产的产品,从而获得货币收入,“如果此人(当年)投资完还剩下钱”,并且此人只把剩下的钱存在自己家的柜子里,那么“另一个人借了这笔钱(消费或投资)”又是什么意义?

(4)既然结合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货币需求”(比如交易需求、投机需求等)对应的那部分持有的钱,是如何获得的?算不算“剩下的线”?持有的这笔钱,有没有“借给别人”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2:29:45
(前面也提及过)有了货币以及金融市场后,其实问题会变得很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3:19:26
路过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3:26:42
3# qsbr 我觉得是不是应该换种角度考虑,不要纠结于储蓄的定义,而是,在两部门经济和多部门经济中储蓄的表现形式不同,随着部门的增多当然问题会越来越复杂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3:40:41
sunweiyao366 发表于 2011-1-31 23:26 3# qsbr 我觉得是不是应该换种角度考虑,不要纠结于储蓄的定义,而是,在两部门经济和多部门经济中储蓄的表现形式不同,随着部门的增多当然问题会越来越复杂的
即使还是两部门,有了货币以后,事情也比原先麻烦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09:01:32
经济中,部分人负债,部分人放贷,欠的债等于放的贷,这是最终的状态。你可以看成货币从放贷人流到了借债,最后大家手上都没钱的,只有债贷。理解不了的话,就用实物方式理解,也没错的。就说这么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09:09:19
qsbr 发表于 2011-2-1 09:01 经济中,部分人负债,部分人放贷,欠的债等于放的贷,这是最终的状态。你可以看成货币从放贷人流到了借债,最后大家手上都没钱的,只有债贷。理解不了的话,就用实物方式理解,也没错的。就说这么多了
前面,显然,不是说“只能用实物方式才能理解”,而是说,加入货币后,你如何在稍一般的情形中贯彻你的概念与逻辑。

只谈负债与放贷(不知道,这算不算你指的“金融市场”的行为?),这也很好理解,关键是,你如何把两个市场结合起来分析(到现在,我们其实也看不到,这里的“储蓄”与“投资”是不是只有唯一而确实的意义)。

你的“货币需求”,对不对应你“手上有的钱”?“手上都没钱的”,又是否要指“货币需求为零”?

(理解不了的话,我也就说这么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09:43:17
qsbr 发表于 2011-1-31 21:10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11-1-31 21:04
[
LZ你要搞明白,GDP是一个流量,货币余额是一个存量。
这点我搞的很清楚。。我说了封闭经济体里,会有货币储蓄,但其必然被借出,也就是说银行里不会有货币储蓄的。
但经济体中有人储蓄,必然有人负债消费。这里的储蓄不是存量好不好?

你们都用你们的思维方式理解这个问题太久了,所以一下子肯定绕不过来的。
建议做模拟,不做就算了。反正我提出来过我的看法了,希望对其他人有帮助。
LZ您明显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而不是简单化。做模拟?没有模型怎么模拟?LZ好歹给个模型,我觉得这样空对空的文字表述很费劲。

LZ逻辑有点混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0:04:56
我的逻辑很清楚,只不过你看不懂罢了。没有模型吗?那你学GDP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时候是怎么学的,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0:10:56
如果不明白我说的这点,那么假设你去看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上关于金融市场的平衡是无法理解的,他的3-1经典的关于储蓄和投资的图自然也无法理解。因为关于这点他提到了货币存入银行的流入等于银行贷款出去的流出,你别告诉我曼昆的逻辑也错了或者翻译有问题,我中英对照看的。当然你可以用实物来理解,我说了用实物解释也是对的。
再不理解别人逻辑的情况下,请谨慎的说别人逻辑混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