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1-2-1 10:42:54
qsbr 发表于 2011-2-1 10:04
我的逻辑很清楚,只不过你看不懂罢了。没有模型吗?那你学GDP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时候是怎么学的,呵呵
你是想用总收入等于总支出这个去做模拟嘛?OM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0:44:21
qsbr 发表于 2011-2-1 10:10
如果不明白我说的这点,那么假设你去看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上关于金融市场的平衡是无法理解的,他的3-1经典的关于储蓄和投资的图自然也无法理解。因为关于这点他提到了货币存入银行的流入等于银行贷款出去的流出,你别告诉我曼昆的逻辑也错了或者翻译有问题,我中英对照看的。当然你可以用实物来理解,我说了用实物解释也是对的。
再不理解别人逻辑的情况下,请谨慎的说别人逻辑混乱。
曼昆应该没有错,我们应该也都是理解了,那么现在的问题就在您自身了。再多读几遍也许有所帮助吧。当然如果不理解,就算是看德文的,一样是看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0:53:35
qsbr 发表于 2011-2-1 10:10 如果不明白我说的这点,那么假设你去看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上关于金融市场的平衡是无法理解的,他的3-1经典的关于储蓄和投资的图自然也无法理解。因为关于这点他提到了货币存入银行的流入等于银行贷款出去的流出,你别告诉我曼昆的逻辑也错了或者翻译有问题,我中英对照看的。
查了一下Figure 3-1。请注意:该图的内容是"The Circular Flow of Dollars Through the Economy"。

现在只需明确:该图是否只表达“国民经济核算”意义上的Circular Flow of Dollars?

比如,图中的"Goods and Services"是否只能是在本国在本年的产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1:03:10
如果明确:该图只表达了“国民经济核算”意义上的,那么,这本身就已经做了(或默认了)诸多假设——当然,楼主愿不愿意关心这里究竟默认了哪些假设,并不重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1:04:28
当然是本年的产出了,收到的货币对应的是本年的产出。你们所谓的理解了,是从实物来理解的。一看回复就知道没做过数据分析,反正你理解的我都理解了,你不理解的我也理解了。多讨论真无义,自己知道就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1:13:16
qsbr 发表于 2011-2-1 11:04 当然是本年的产出了,收到的货币对应的是本年的产出。你们所谓的理解了,是从实物来理解的。一看回复就知道没做过数据分析,反正你理解的我都理解了,你不理解的我也理解了。多讨论真无义,自己知道就行。
(1)楼主既然如此说,就可以明确了。

(2)不过,我还要说,楼主并不理解我前面说的。楼主是否愿意关心这里究竟做了什么假设,我本不必关心的。

多讨论,确实真无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1:38:09
qsbr 发表于 2011-1-30 11:12
曼昆 宏观经济学 章节:什么因素使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平衡
首先说明下,从GDP产出来的产品与服务角度来看,我对于储蓄等于投资还是理解的,储蓄不是存在银行里的钱。。
但曼昆在这一章节还提出了《金融市场的均衡:可贷资金的供求》
并且他还有个循环流程图:说金融市场的流入(私人与公共储蓄)必定与金融市场的流出(投资)平衡。
家庭把自己的储蓄贷给投资者或者把储蓄存在银行,这点就很让人疑惑了,明显是说货币资金。
问题1:到底储蓄是货币资金还是产品,从这里看是指货币资金。但是考虑2部门情况,当年净货币资金收入和应当是为0的。。(因为总收入与总支出相等)
虽然Mankiw想说的更具现实性,但实际上,从理论的角度,Mankiw所说的“可贷资金”实际上是流量意义上的“债券”。一旦用流量的概念去理解,那么
你总能在树枝上构造,使得“可贷资金的供给”等于全社会的实物资产储蓄,“可贷资金的需求”等于实物资产投资。此时,可贷资金市场和产品市场组成了整个宏观经济的两大市场,
Mankiw所说,两者的镜像关系,实际上是Walras Law的应用。

问题2:利率均衡时,使得储蓄与投资相等。那么请问利率不均衡时,等式就不成立了吗?从公式上看还是成立的,那为什么和利率还有关系

利率不在均衡位置时,等式是不成立的(因为均衡利率本身就是使得S=I的利率)。均衡下考虑S=I ,I是计划投资,不是那种把存货也算在内的投资统计,后者这种统计是国民收入恒等式中的投资统计。

我觉得曼昆的书有的地方之所以难懂,在于同一个词语不同地方表达不同意思。。
谢谢!
不得不说,qsbr的思考还是很认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1:42:52
iooo 发表于 2011-2-1 11:38
虽然Mankiw想说的更具现实性,但实际上,从理论的角度,Mankiw所说的“可贷资金”实际上是流量意义上的“债券”。一旦用流量的概念去理解,那么
你总能在树枝上构造,使得“可贷资金的供给”等于全社会的实物资产储蓄,“可贷资金的需求”等于实物资产投资。此时,可贷资金市场和产品市场组成了整个宏观经济的两大市场,
Mankiw所说,两者的镜像关系,实际上是Walras Law的应用。
那么,“货币”在这里处于怎样的地位与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1:51:15
sungmoo 发表于 2011-2-1 11:42
iooo 发表于 2011-2-1 11:38
虽然Mankiw想说的更具现实性,但实际上,从理论的角度,Mankiw所说的“可贷资金”实际上是流量意义上的“债券”。一旦用流量的概念去理解,那么
你总能在树枝上构造,使得“可贷资金的供给”等于全社会的实物资产储蓄,“可贷资金的需求”等于实物资产投资。此时,可贷资金市场和产品市场组成了整个宏观经济的两大市场,
Mankiw所说,两者的镜像关系,实际上是Walras Law的应用。
那么,“货币”在这里处于怎样的地位与作用?
严格意义上,这里没有针对货币的讨论。或者即便有货币,货币的角色也是平凡的,即对货币的需求不增不减,恰好就是供给。
引入非平凡的货币之后,严格的说,真实利率不能仅仅由产品市场(或者可贷资金市场)决定,必须同时考虑货币市场。
虽然古典主义那里,单独产品市场就可以决定真实利率,但在有货币的经济里,这种结论,是经过了一般均衡的思考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1:54:22
iooo 发表于 2011-2-1 11:38 虽然Mankiw想说的更具现实性,但实际上,从理论的角度,Mankiw所说的“可贷资金”实际上是流量意义上的“债券”。一旦用流量的概念去理解,那么你总能在树枝上构造,使得“可贷资金的供给”等于全社会的实物资产储蓄,“可贷资金的需求”等于实物资产投资。此时,可贷资金市场产品市场组成了整个宏观经济的两大市场,Mankiw所说,两者的镜像关系,实际上是Walras Law的应用。
个人感觉,这一构造,与其说是“构造”,不如说是“假设”。

理论中,可贷资金市场的“供求”真地有必要同国民经济核算意义上的“投资”与“储蓄”(在本国在本年的产出的一部分)如此对应吗?

(当然,人们可以说:“我就是在这种理解下展开理论及分析的,你可以不接受这种理解。”不过,不妨继续思考,这样是否使得理论很局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1:58:09
iooo 发表于 2011-2-1 11:51 严格意义上,这里没有针对货币的讨论。或者即便有货币,货币的角色也是平凡的,即对货币的需求不增不减,恰好就是供给引入非平凡的货币之后,严格的说,真实利率不能仅仅由产品市场(或者可贷资金市场)决定,必须同时考虑货币市场。虽然古典主义那里,单独产品市场就可以决定真实利率,但在有货币的经济里,这种结论,是经过了一般均衡的思考的结果。
如此说来,“可贷资金市场”研究的并非“货币供求”,而是某种特定的“债券”的供求?

那么,“LM方程”又与“可贷资金市场”有何种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1:59:01
sungmoo 发表于 2011-2-1 11:54
iooo 发表于 2011-2-1 11:38 虽然Mankiw想说的更具现实性,但实际上,从理论的角度,Mankiw所说的“可贷资金”实际上是流量意义上的“债券”。一旦用流量的概念去理解,那么你总能在树枝上构造,使得“可贷资金的供给”等于全社会的实物资产储蓄,“可贷资金的需求”等于实物资产投资。此时,可贷资金市场产品市场组成了整个宏观经济的两大市场,Mankiw所说,两者的镜像关系,实际上是Walras Law的应用。
个人感觉,这一构造,与其说是“构造”,不如说是“假设”。

理论中,可贷资金市场的“供求”真地有必要同国民经济核算意义上的“投资”与“储蓄”(在本国在本年的产出的一部分)如此对应吗?

(当然,人们可以说:“我就是在这种理解下展开理论及分析的,你可以不接受这种理解。”不过,不妨继续思考,这样是否使得理论很局限?)
我没有感到有什么局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01:17
iooo 发表于 2011-2-1 11:59 我没有感到有什么局限。
现实生活中,你的“货币收入”(或者,按你说的“债券收入”),一定与当年GDP的某部分对应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03:22
再简单说,当你花掉货币(或你说的“债券”)时,你必然只是在购买“在本国在本年的产出”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10:50
个人观点是:引入如此的“债券”(其中,货币只是“平凡”的),我看不出,它与“只考虑实物储蓄与实际投资”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引入“可贷资金市场”也没有多大的“边际贡献”。既然,可贷资金市场的供求无非分别对应了“实物储蓄与实物投资”,这样,只考虑实物储蓄与实物投资不就可以了吗?特别地引入“可贷资金市场”有什么意义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11:57
sungmoo 发表于 2011-2-1 11:58
iooo 发表于 2011-2-1 11:51 严格意义上,这里没有针对货币的讨论。或者即便有货币,货币的角色也是平凡的,即对货币的需求不增不减,恰好就是供给引入非平凡的货币之后,严格的说,真实利率不能仅仅由产品市场(或者可贷资金市场)决定,必须同时考虑货币市场。虽然古典主义那里,单独产品市场就可以决定真实利率,但在有货币的经济里,这种结论,是经过了一般均衡的思考的结果。
如此说来,“可贷资金市场”研究的并非“货币供求”,而是某种特定的“债券”的供求?  【是的。】

那么,“LM方程”又与“可贷资金市场”有何种关系? 【二者的关系,据我说知,早期曾经被经济学家们广泛讨论。用LM的是凯恩斯主义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用可贷资金的是古典主义的可贷资金理论。我所看到的并接受的合意解释来自Patinkin,他的意思,大致是说二者的差异不在是否采用存量表述或者流量表述,也不在静态分析上,而主要是在动态分析上,即价格或者利率的某个市场的超额需求如何调整的假设差异会造成动态调整路径的差异。现代宏观较少讨论这个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17:17
iooo 发表于 2011-2-1 12:11 那么,“LM方程”又与“可贷资金市场”有何种关系?
【二者的关系,据我说知,早期曾经被经济学家们广泛讨论。用LM的是凯恩斯主义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用可贷资金的是古典主义的可贷资金理论。我所看到的并接受的合意解释来自Patinkin,他的意思,大致是说二者的差异不在是否采用存量表述或者流量表述,也不在静态分析上,而主要是在动态分析上,即价格或者利率的某个市场的超额需求如何调整的假设差异会造成动态调整路径的差异。现代宏观较少讨论这个问题了。】
(单独就这一问题而言)那么,一个人持有的“可贷资金”的数量是否反映其资产的“流动性”呢?或者说,他愿意持有多少“可贷资金”,是否反映他对“流动性”的看法(要求)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26:07
sungmoo 发表于 2011-2-1 12:01
iooo 发表于 2011-2-1 11:59 我没有感到有什么局限。
现实生活中,你的“货币收入”(或者,按你说的“债券收入”),一定与当年GDP的某部分对应吗?
我没有说“债券收入”这么奇怪的词,每个人的收入(考不考虑货币都可以),都是GDP的一部分,所有居民的收入加总就是总的GDP。而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收入”中的多少消费掉,是宏观上关心的。他消费掉剩下的,就是他个人的储蓄,他据此创造了金融资产,也就是可贷资金的供给。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在内如果希望将这部分实物进行实物投资,给他欠条,就形成了可贷资金的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28:17
还有,LM方程讨论的等式两侧的供求,是那种“债券”的需求还是“货币”的需求?若是“货币”,是“平凡”的,还是“不平凡”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30:47
iooo 发表于 2011-2-1 12:26 我没有说“债券收入”这么奇怪的词,每个人的收入(考不考虑货币都可以),都是GDP的一部分,所有居民的收入加总就是总的GDP。而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收入”中的多少消费掉,是宏观上关心的。他消费掉剩下的,就是他个人的储蓄,他据此创造了金融资产,也就是可贷资金的供给。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在内如果希望将这部分实物进行实物投资,给他欠条,就形成了可贷资金的需求。
这个“债券收入”无非是从你的“债券”的说法中自然引申出来的。

债券到了某人的手上,可不可能对应一种“债券收入”?(注意:这里说的是“可能性”)

(类似地,货币到了某人的手上,可不可能对应一种“货币收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33:19
iooo 发表于 2011-2-1 12:26 我没有说“债券收入”这么奇怪的词,每个人的收入(考不考虑货币都可以),都是GDP的一部分,所有居民的收入加总就是总的GDP。而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收入”中的多少消费掉,是宏观上关心的。他消费掉剩下的,就是他个人的储蓄,他据此创造了金融资产,也就是可贷资金的供给。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在内如果希望将这部分实物进行实物投资,给他欠条,就形成了可贷资金的需求。
每个人的“收入”,都是GDP的一部分——你这样说,我假定:你说的是“国民经济核算意义”上的“收入”。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旦考虑“货币”,你的货币收入,一定只是“国民经济核算意义”上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33:30
sungmoo 发表于 2011-2-1 12:28
还有,LM方程讨论的等式两侧的供求,是那种“债券”的需求还是“货币”的需求? 【货币】 若是“货币”,是“平凡”的,还是“不平凡”的?
   【非平凡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35:04
iooo 发表于 2011-2-1 12:26 而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收入”中的多少消费掉,是宏观上关心的。他消费掉剩下的,就是他个人的储蓄,他据此创造了金融资产,也就是可贷资金的供给。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在内如果希望将这部分实物进行实物投资,给他欠条,就形成了可贷资金的需求。
前面想问的就是:现实生活中(考虑了货币),如果他把货币收入(的一部分)花掉,他一定只是在购买“在本国在本年的产出”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36:22
iooo 发表于 2011-2-1 12:33 还有,LM方程讨论的等式两侧的供求,是那种“债券”的需求还是“货币”的需求? 【货币】 若是“货币”,是“平凡”的,还是“不平凡”的?
   【非平凡的】
你这样回答,我想知道,你引入的“债券”,在LM方程中有何种地位?或者,LM方程是否本来就不考虑你引入的“债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39:19
iooo 发表于 2011-2-1 12:26 我没有说“债券收入”这么奇怪的词,每个人的收入(考不考虑货币都可以),都是GDP的一部分,所有居民的收入加总就是总的GDP。而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收入”中的多少消费掉,是宏观上关心的。他消费掉剩下的,就是他个人的储蓄,他据此创造了金融资产,也就是可贷资金的供给。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在内如果希望将这部分实物进行实物投资,给他欠条,就形成了可贷资金的需求。
(这里又出现了“欠条”)

那么,你引入的“债券”,与上面的“欠条”是否是同一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41:56
sungmoo 发表于 2011-2-1 12:33
iooo 发表于 2011-2-1 12:26 我没有说“债券收入”这么奇怪的词,每个人的收入(考不考虑货币都可以),都是GDP的一部分,所有居民的收入加总就是总的GDP。而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收入”中的多少消费掉,是宏观上关心的。他消费掉剩下的,就是他个人的储蓄,他据此创造了金融资产,也就是可贷资金的供给。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在内如果希望将这部分实物进行实物投资,给他欠条,就形成了可贷资金的需求。
每个人的“收入”,都是GDP的一部分——你这样说,我假定:你说的是“国民经济核算意义”上的“收入”。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旦考虑“货币”,你的货币收入,一定只是“国民经济核算意义”上的吗?
【是的。如果你总是希望考虑有货币的更现实的,那么需要区分,当你希望把这些货币收入借给别人收取利息的时候,虽然这些货币(流量意义上的)依然是货币,但是同时这个世界上创造出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一纸凭证,是这个凭证对应着可贷资金,所有希望打欠条的,形成了需求,所有接受欠条的,形成了供给。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47:59
iooo 发表于 2011-2-1 12:26 我没有说“债券收入”这么奇怪的词,每个人的收入(考不考虑货币都可以),都是GDP的一部分,所有居民的收入加总就是总的GDP。而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收入”中的多少消费掉,是宏观上关心的。他消费掉剩下的,就是他个人的储蓄,他据此创造了金融资产,也就是可贷资金的供给。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在内如果希望将这部分实物进行实物投资,给他欠条,就形成了可贷资金的需求。
如果“债券”与“欠条”同一。

设想,A有“储蓄”,B想“投资”,于是B对A负债,两人约定下一年B还债。

下一年里,如果很不幸,(由于某种原因)该国产出为零,但幸运的是,该国以前年份的产出还未用完(还有剩余),这时,A把自己拥有的往年的产出再借给其他人(以前,A并没有把自己拥有的“全部剩余”都借出去),这笔信用关系还对应当年的GDP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48:08
sungmoo 发表于 2011-2-1 12:39
iooo 发表于 2011-2-1 12:26 我没有说“债券收入”这么奇怪的词,每个人的收入(考不考虑货币都可以),都是GDP的一部分,所有居民的收入加总就是总的GDP。而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收入”中的多少消费掉,是宏观上关心的。他消费掉剩下的,就是他个人的储蓄,他据此创造了金融资产,也就是可贷资金的供给。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在内如果希望将这部分实物进行实物投资,给他欠条,就形成了可贷资金的需求。
(这里又出现了“欠条”)

那么,你引入的“债券”,与上面的“欠条”是否是同一关系?
【是。大名与小名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53:15
iooo 发表于 2011-2-1 12:41
sungmoo 发表于 2011-2-1 12:33
每个人的“收入”,都是GDP的一部分——你这样说,我假定:你说的是“国民经济核算意义”上的“收入”。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旦考虑“货币”,你的货币收入,一定只是“国民经济核算意义”上的吗?
是的。如果你总是希望考虑有货币的更现实的,那么需要区分,当你希望把这些货币收入借给别人收取利息的时候,虽然这些货币(流量意义上的)依然是货币,但是同时这个世界上创造出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一纸凭证,是这个凭证对应着可贷资金,所有希望打欠条的,形成了需求,所有接受欠条的,形成了供给。 】
(往年生产的)旧车交易,不妨设这里不发生任何中介手续费,你卖掉旧车获得的货币收入,是否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12:54:47
iooo 发表于 2011-2-1 12:41 【是的。如果你总是希望考虑有货币的更现实的,那么需要区分,当你希望把这些货币收入借给别人收取利息的时候,虽然这些货币(流量意义上的)依然是货币,但是同时这个世界上创造出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一纸凭证,是这个凭证对应着可贷资金,所有希望打欠条的,形成了需求,所有接受欠条的,形成了供给。 】
按你的说法,这些“可贷资金”,必然对应当年GDP的一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