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汉语的意思很清楚,就是收进的钱财。
收入应用于会计学、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等方面,意义是不一样的。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 收入》:第二条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会计学的收入概念比较抽象,具体而言,收入体现在利润表中,营业收入、其它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等。会计学收入称为会计收入吧。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9版第212页:收入(income)指的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的工资、利息、股息和其他有价物品的流入。市场经济中的收入以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等形式分配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经济学收入不妨称之为要素收入。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19-20页中有如下内容:
(二)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反映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
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国民经济各行业收
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这里虽然没有定义收入,但指出了收入的项目。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收入不妨称为新形成的收入。
以上根据收入在会计学、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不同应用,给出了会计收入、要素收入与新形成收入三个不同的收入种类。
成本不是收入,这里的收入其实仅仅是会计收入,准确地说成本不是会计收入。
但有的成本例如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为什么又是收入呢?因为这里的收入不是会计收入,是新形成的收入。准确地说,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是新形成的收入。但是新形成的收入也是收入啊,说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是收入没有问题。
知道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是新形成的收入,就可以理解成本为什么也是收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