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hb 发表于 2020-12-23 11:39 
下面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中的有关固定资产折旧的一段,固定资产折旧是支出。
楼主请看清楚了, ...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转移价值与价值创造
2.中间投入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
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消耗的固定资产价值。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核算中间投入应注意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应与总产出的核算范围保持一致,是总产出中包含的中间投入;二是应属于本期一次性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不包括购置的固定资产,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作为中间投入,而应计入固定资本形成。
国内生产总值:指我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
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价值创造、收入形成和使用去向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成过程。
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一方面体现为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另一方面体现为所有常住单位所使用的最终产品价值和净出口的总和。通过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可以综合描述经济活动从产品生产到收入形成、最终使用的整个过程。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将国民经
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以上摘录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
显然,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中间投入是转移价值,GDP是价值创造。
根据以上引文还可以断定新增价值、增加值、新创造的价值(即:价值创造)表示的都是一个意义。当然也知道增加值也体现为新形成的收入。
但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中还有以下内容:
增加值:指常住单位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
的转移价值。它可以按生产法计算,也可以按收入法计算。按生产法计算,它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按收入法计算,它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
固定资产折旧:指由于自然退化、正常淘汰或损耗而导致
的固定资产价值下降,用以代表固定资产通过生产过程被转移
到其产出中的价值。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照固定资产的
重置价值计算。
根据以上内容,增加值不仅是“创造的新增加价值”还包括“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即固定资产折旧。这与前文发生矛盾。
矛盾的事物必然是一个正确一个错误。
到底哪一个正确?
从增加值体现为新形成的收入来看,固定资产折旧不是转移价值,是新增价值、是新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增加值与固定资产折旧的释义是错误的。
笔者更正如下:
增加值:指常住单位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它可以按生产法计算,也可以按收入法计算。按生产法计算,它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按收入法计算,它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
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会计准则的固定资产折旧定义),摊销进本期产品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就是本期的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增加值的一部分。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中的“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释义进行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