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726 1
2011-02-17
世界经济失衡条件下的中国产业梯度策略探讨

【原文出处】财经问题研究

【原刊地名】大连

【原刊期号】20103

【原刊页号】26~30

【英文标题】China's Industrial Gradient Strategy under Global Economic Imbalance

【文章日期】2009-12-20

【作 者】荣岩/丛屹

【作者简介】荣岩(1978-),男,河北邢台人,博士研究生,讲师,E-mail:rongyan@tjufe.edu.cn,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222;丛屹(1971-),男,山东招远人,经济学博士,副院长兼经济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E-mail:cy@tjufe.edu.cn,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222

【内容提要】国际间的产业梯度转移更替是中国对外贸易失衡的内在原因,而失衡引发的诸多问题则会削弱中国目前的劳动比较优势。本文探讨了通过产业梯度策略来解决失衡问题并保持长期增长的合理性和现实条件,认为中国已经具备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的基础,应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部逐步转移至中西部,在避免失业冲击的前提下进行产业梯度升级。

【摘 要 题】产业发展

【关 键 词】世界经济/失衡/比较优势/产业梯度

【正 文】


【参考文献】

    [1]潘悦.国际产业转移的四次浪潮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6,(4).

    [2]陈凤英.全球经济高风险下强扩张[J].瞭望新闻周刊,2006,(6).

    [3]谢丽霜.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4]崔津渡,李诚邦.我国对外贸易条件:1995-2005年状况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6,(4).

    [5]耿伟.内生比较优势演化——基于中国制造业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6,(10).

    [6]刘光溪.客观认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经济不平衡——兼析美、日、中贸易地位与汇率作用的变迁[J].中国外汇,2006,(11).

    [7]刘佳,陈飞翔.关于中国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路径选择——一个文献综述[J].财贸研究,2006,(1).

    [8]张先锋,刘厚俊.我国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关系的再探讨[J].国际贸易问题,2006,(8).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17 21:56:16
路过,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