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86 4
2011-02-17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银行对公业务的所谓“业内人士”吧。最近关于加息、资金紧等方面的报道很多。我想说一些自己的体会。1、加息。人民银行的加息是明加,但因为规模紧的关系,我们对基本所有的客户都提高了定价。原来下浮10%的已经按照基准利率执行了,原来执行基准的现在基本已经要上浮20%,这等于是隐形加息,大家可以算一下;
2、规模。曾几何时,规模成了银行对公人员的口头禅。人民银行对各银行的窗口指导日益精细。原来是按年调控,后来是按季,现在已经是按月了。还听说有个别行竟然按旬,管规模的同事压力非常大,我作为前台人员一直十分同情他们;
3、规模的后遗症。这两年银行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想尽各种办法,其中代发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是十分抢手的大单。为了拿到企业的代发资格,各种大话都敢说。比如短融,很多企业发行短融都是为了弥补流动资金,但也有个别企业把短融用于项目建设也就是短期资金用于长期,这与银监会的监管相违背。但银行在营销的时候往往承诺企业短融到期后以搭桥贷款的方式帮企业先行兑付,然后继续发行二期或重新注册。但今年的规模使得银行无法贷出资金。这些企业到期的兑付将会出现问题。
今天暂时想到这么多,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17 21:52:49
非常感谢 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7 22:24:50
非常不错的,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7 22:41:34
真是疯狂的经济造就疯狂的手段啊!国将不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1 14:53:43
干银行的时间还不长吧,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