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田学斌,1972
年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入选河北省第六批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兴趣为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消费经济。在《光明日报》、《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等报刊发表论文50
余篇,合作出版专著5
部,主持、主研完成国家社科规划及省社科规划项目10
多项。
“经济学是经世济人的学问,理应也必须面向社会实际,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但目前我们在这一点上做得还很不够,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为研究而研究。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在年初举行的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上,作为青年学者的代表,田学斌这样表达自己的治学理念和对现状的担忧。
“经世济人”、“面向真实世界”是田学斌一以贯之的理念和原则。他选择制度经济学作为研究重心,就是因为他深知,对中国这样一个面临经济发展和制度转轨双重任务的国家而言,制度经济学不但大有用场,而且需要有新的阐发和创新。他执着于经济解释,因为在他看来,经济学者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经济现象背后的局限条件,才能获得牢靠的经济学知识,从而发挥经济学协助改进社会的优势。
从事经济解释,必须同时具备两种能力:一是观察真实世界的能力,二是掌握理论传统的能力。但最困难的,则是准确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这也许正是一些人视经济解释为畏途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作为一个青年学者,田学斌却不但能从制度的视角观察现实世界,研究解释消费、收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诸多领域的问题,而且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
比如,田学斌的博士论文《家庭消费结构演变的制度分析》,就以制度理解消费,构建了一个制度——行为——结构的研究框架,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制度变迁与家庭消费结构演变的关系,揭示了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消费结构升级缓慢的制度根源,是一个制度分析的新尝试。这篇论文得到了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的一致好评。担任田学斌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的著名经济学家何炼成教授认为,作者以制度方法研究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演变,“填补了一个空白”。
“经济学是科学,真实世界是经济学的实验室。”在真实世界这个硕大无朋的实验室里,即使是不起眼的日常“琐事”,也能成为田学斌灵感的来源:在《乡土社会的经济学影子》一文中,他从蔬菜市场的繁荣、超市经营、烟酒消费,推断农民实质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从亲友送给小孩的各种各样的礼物,推断礼物形式的选择与礼物轻重的确定规则;从农村超市只有小袋包装的瓜子,推断农村妇女的家务与生产活动,说明农村分工水平不高、市场发育不充分,等等。文章的结论是,世上没有普适的制度,只有适用的制度;只有依据国情,在传统的基础上渐进革新,制度变迁的预期目标才可能实现。这篇文章在《光明日报》发表后,旋即被《文摘周报》和许多网站转载,读者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理论是浅的,阐释是深的;调查是复杂的,简化世界有步骤。经济解释的理念人人可学,调查研究人人可行,但是实行起来、坚持下去不容易。在经济解释的道路上,我还是个小学生。”每次谈到他在经济解释中取得的成绩,田学斌都会这样说。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