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1-2-27 22:21:20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2-27 22:08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a生产瓷器,但要从b购买瓷土,消费的是家具;
b生产家具,但要从a购买木材,消费的是瓷器。

初始阶段,a、b各有100元:
1个瓷土1元,能生产1个瓷器2元;
1个木材1元,能生产1个家具2元。
产品都是对方所需的,你分析其中的循环吧。
设定是否有误?a应该生产瓷器+木材,b应该生产家具+瓷土。你的本意是2人之间的循环,故分析如下:为分析方便,设只有a有100元。如果b也有,分析会麻烦。用100元简明。

第一轮:a花100元,产品增值为110元。货币转到b
               b花100元,产品增值为110元。货币转到a
第二轮:注意,货币不足,双方至少要借10元,才能再进行交换。然后双方再增值至120元,再借钱,……直到银行不借了,两人就散伙。
如果两人发生储蓄,则债务会更大,矛盾更显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8 10:04:33
关于前几个帖子商品互换的总结性建议:
如果盯住某几个商品来研究交换,往往会陷入迷惑。应该从货币方面I(投资) = Y(收入)=C(消费)+S(储蓄)来考虑问题。每一次购买都会出现公式描述的现象。即用货币投资,货币必将转手,转手后货币将被使用,分为消费和储蓄2部分。因而,C<=I 是数学逻辑。然后把全社会各个经济单位都汇总到一起,那么,总体的C就是消费总体的产出的。不过总体产出将是I(1+R),与C背离。
需要注意的是,全社会的消费实质上就是下一轮的投资。这是逻辑分析的结果。每一轮投资,既是本轮投资,也是对上一轮产出的消费。
为了便于理解,则一定要将全社会归总为财政(生产税单)、企业、家庭三种(这三个如再继续归总将更难理解,所以就从三个来分析)。这样全社会所有经济单位的收支就全部统计进去了。这三个单位的货币收支也符合I(投资) = Y(收入)=C(消费)+S(储蓄)。按照财政是收支平衡的来看,三个单位都不会出现币损。另外,这三个单位消费了全社会的产出,应理解为买来那些产出当做资本品,用以生产税单、商品、劳动力。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总值也是每轮(年)增值的。
从这种思路出发,应该能够理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 11:50:08
阿梁 发表于 2011-2-28 10:04
关于前几个帖子商品互换的总结性建议:
如果盯住某几个商品来研究交换,往往会陷入迷惑。应该从货币方面I(投资) = Y(收入)=C(消费)+S(储蓄)来考虑问题。每一次购买都会出现公式描述的现象。即用货币投资,货币必将转手,转手后货币将被使用,分为消费和储蓄2部分。因而,C
因为:Y(收入)=C(消费)+I(投资)
或者:Y(收入)=C(消费)+S(储蓄 )
所以:I(投资)+S(储蓄 )

I(投资) = Y(收入)——这是不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 11:55:47
阿梁 发表于 2011-2-27 22:21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2-27 22:08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a生产瓷器,但要从b购买瓷土,消费的是家具;
b生产家具,但要从a购买木材,消费的是瓷器。

初始阶段,a、b各有100元:
1个瓷土1元,能生产1个瓷器2元;
1个木材1元,能生产1个家具2元。
产品都是对方所需的,你分析其中的循环吧。
设定是否有误?a应该生产瓷器+木材,b应该生产家具+瓷土。你的本意是2人之间的循环,故分析如下:为分析方便,设只有a有100元。如果b也有,分析会麻烦。用100元简明。

第一轮:a花100元,产品增值为110元。货币转到b
               b花100元,产品增值为110元。货币转到a
第二轮:注意,货币不足,双方至少要借10元,才能再进行交换。然后双方再增值至120元,再借钱,……直到银行不借了,两人就散伙。
如果两人发生储蓄,则债务会更大,矛盾更显著。
当“产品增值为110元”时,这不是110元货币,只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值110元。为了消费这些产品,即用货币周转,是不需要110元的(与周转次数有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 12:18:19
比如,我先用22元买你生产出来的产品,你再用22元买我生产出来的产品,折腾5次,两人都完成了生产与消费。

那么,各多出来的10元产品到哪去了,被两人各自消费了。你的误区在于,以为多出来的产品等于10货币。
当然,要是保持原有的货币周转次数不变,银行就可以相应增加货币发行量。这一货币量是如何发行出来的,正是贷款者贷出的。
假设有个第三者,贷款20元购买了多出来的20元的产品。于是,还款就是这第三者的事,他必须通关增加产值才能还本和利息并有剩余即利润。要是没有净利润,那就与最初的两人的情况相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 13:00:36
因为:Y(收入)=C(消费)+I(投资)
或者:Y(收入)=C(消费)+S(储蓄 )
所以:I(投资)+S(储蓄 )

I(投资) = Y(收入)——这是不对的!
答复
这里的I(投资)就是A花100投资,而收入指的是B的收入。B肯定得到100元。然后B将100元用于C+S。这才是正确的理解。文章中强调过“货币转手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 13:15:05
65# 王志成2010
同时回答64、65楼

对64楼:110元指的是货物,它等待110元来回购。但A投资100元只能产生90元的回购力,全社会累计后,也还是这一情况。这是投资的产出所需货币与真实消费的货币之间的背离。

对65楼:
如果用22元交换5次,正确的方式是:22元投资,产生22*110%*5,共产生121元,而消费是22*0.9*5=99元。同样是背离。
关于银行贷款和第三者出现的情况,在文章中引言的故事里,讨论二里有描述。这种方法可以使剩余消费掉,但必须是在债务的基础上实现的。以后循环轮次增多,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 18:19:34
阿梁 发表于 2011-3-2 13:00
因为:Y(收入)=C(消费)+I(投资)
或者:Y(收入)=C(消费)+S(储蓄 )
所以:I(投资)+S(储蓄 )

I(投资) = Y(收入)——这是不对的!
答复
这里的I(投资)就是A花100投资,而收入指的是B的收入。B肯定得到100元。然后B将100元用于C+S。这才是正确的理解。文章中强调过“货币转手后”。
看看如下的例子就明白了,两人各投资100元买对方的原材料仅是各自收入的一部分(各自的原材料生产收入=等于对方的投资),但两人所生产出的产品各是200元,都买出出后就是各自的最终消费品的收入(需要100元周转两次——实际收入是100元)。产品总计收入200元减投资100元等于100元利润,双方都有利润且不存在货币不足的问题。
因此说,必须把投资(收入)与最终产品的收入(等于消费——不考虑储蓄)分开考虑。否则,就混淆投资与消费了。

a生产瓷器,但要从b购买瓷土,消费的是家具;
b生产家具,但要从a购买木材,消费的是瓷器。
初始阶段,a、b各有100元:
1个瓷土1元,能生产1个瓷器2元;
1个木材1元,能生产1个家具2元。
产品都是对方所需的,你分析其中的循环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 20:26:52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2 18:19

看看如下的例子就明白了,两人各投资100元买对方的原材料仅是各自收入的一部分(各自的原材料生产收入=等于对方的投资),但两人所生产出的产品各是200元,都买出出后就是各自的最终消费品的收入(需要100元周转两次——实际收入是100元)。产品总计收入200元减投资100元等于100元利润,双方都有利润且不存在货币不足的问题。
因此说,必须把投资(收入)与最终产品的收入(等于消费——不考虑储蓄)分开考虑。否则,就混淆投资与消费了。

a生产瓷器,但要从b购买瓷土,消费的是家具;
b生产家具,但要从a购买木材,消费的是瓷器。
初始阶段,a、b各有100元:
1个瓷土1元,能生产1个瓷器2元;
1个木材1元,能生产1个家具2元。
产品都是对方所需的,你分析其中的循环吧。
设定有误,应该改一下:
a生产瓷器+木材,但要从b购买瓷土,消费的是家具;可以反复扩大消费家具
b生产家具+瓷土,但要从a购买木材,消费的是瓷器。可以反复扩大消费瓷器
初始阶段,a、b各有100元:
1个瓷土1元,能生产1个瓷器2元;
1个木材1元,能生产1个家具2元。
产品都是对方所需的,你分析其中的循环吧。
分析:第一轮,a买了b100元瓷土,生产了200元瓷器;准备将瓷器再卖给b;
                          b买了a100元木材,生产了200元家具;准备将家具再卖给a;
                          a用100元买b的一半家具,b就持有200元货币。b用200元买了a的全部瓷器,a持有了200元,然后用其中100元再              买b的另一半家具。交易完成。
           第二轮:扩大再生产。
                          a要求b提供110元瓷土,准备生产220元瓷器,再卖给b;
                          b要求a提供110元木材,准备生产220元家具,再卖给a;
                   木材与瓷土准备好了,但a或b都缺乏足够货币。所以,a只好借10元,然后交易。注意,债务出现了。这时还可以完成象第一轮一样的交易。不过,债务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现象在文章的引言中提到过。也就是,债务与GDP的增长相匹配。                  这一轮如果不借款也可以,因为可以多次交易,然后实现总额交易。但这是不合逻辑的,否则,全社会只用2元,a,b各持有1元,所有交易即可完成。这是希望提高流通速度来完成交易,而现实中这不存在。
           第n轮:a,b各准备了100000元木材和瓷土,不得不借99900元债务,否则,交易进行不下去。若无人借债,经济就崩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08:25:24
阿梁 发表于 2011-3-2 20:26
设定有误,应该改一下:
a生产瓷器+木材,但要从b购买瓷土,消费的是家具;可以反复扩大消费家具
b生产家具+瓷土,但要从a购买木材,消费的是瓷器。可以反复扩大消费瓷器
初始阶段,a、b各有100元:
1个瓷土1元,能生产1个瓷器2元;
1个木材1元,能生产1个家具2元。
产品都是对方所需的,你分析其中的循环吧。
分析:第一轮,a买了b100元瓷土,生产了200元瓷器;准备将瓷器再卖给b;
                          b买了a100元木材,生产了200元家具;准备将家具再卖给a;
                          a用100元买b的一半家具,b就持有200元货币。b用200元买了a的全部瓷器,a持有了200元,然后用其中100元再              买b的另一半家具。交易完成。
           第二轮:扩大再生产。
                          a要求b提供110元瓷土,准备生产220元瓷器,再卖给b;
                          b要求a提供110元木材,准备生产220元家具,再卖给a;
                   木材与瓷土准备好了,但a或b都缺乏足够货币。所以,a只好借10元,然后交易。注意,债务出现了。这时还可以完成象第一轮一样的交易。不过,债务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现象在文章的引言中提到过。也就是,债务与GDP的增长相匹配。                  这一轮如果不借款也可以,因为可以多次交易,然后实现总额交易。但这是不合逻辑的,否则,全社会只用2元,a,b各持有1元,所有交易即可完成。这是希望提高流通速度来完成交易,而现实中这不存在。
           第n轮:a,b各准备了100000元木材和瓷土,不得不借99900元债务,否则,交易进行不下去。若无人借债,经济就崩溃。
先把前面的讨论总结一下:
梁兄对这个例子补偿的很好,现在就以这个例子为模型展开讨论。(原设定没什么错误。)
从69楼的分析不难看出:
1.投资时100货币周转了一次,对此可理解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在内是一次性完成的。因此,就补充假设投资的货币周转为每年一次。
2.消费时100货币周转了两次,对此可理解为消费习惯就是如此。因此,就补充假设消费的货币周转为每年两次。
在此基础上,分两步讨论,先讨论只有扩大生产的情况,然后再讨论有储蓄的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08:30:58
对上面的总结有什么疑问吗?如有,接着澄清。如没有,就开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08:52:57
对70楼的补充说明:
本文只从货币入手,认为货币在流通中的逻辑错误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分析时,先要建立循环的模型。就是要将整个经济社会看成一个整体,自己投资,自己消费。当然这会让人一时难以理解。理解的方法是:将社会每个经济单位的投资、产出、消费归总,则会看到,总体的消费就是针对总体的产出的。同时,应注意到,每次消费实质就是下一轮的投资。因而投资和消费是一体的,它们是购买的两面性。
这样一来,消费的资金将不能够完成对产出的完全购买(即产出与消费的背离),这一背离问题将在一轮一轮的循环中被放大。
当分析货币使用次数时(70楼的例子),以一年为一轮,计算投资总额I,不要管交易了多少次。反正总产出将是I*(1+R),而I在货币转手后,只能形成I*(1-r)的消费。不要管交易多少次,也不要管固定资产。
那么,如何完成对总产出的消费或说完成下一轮扩大再生产呢?答案是通过借贷。具体方法参加文章的引言故事和讨论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09:07:32
阿梁 发表于 2011-3-4 08:52
对70楼的补充说明:
本文只从货币入手,认为货币在流通中的逻辑错误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分析时,先要建立循环的模型。就是要将整个经济社会看成一个整体,自己投资,自己消费。当然这会让人一时难以理解。理解的方法是:将社会每个经济单位的投资、产出、消费归总,则会看到,总体的消费就是针对总体的产出的。同时,应注意到,每次消费实质就是下一轮的投资。因而投资和消费是一体的,它们是购买的两面性。
这样一来,消费的资金将不能够完成对产出的完全购买(即产出与消费的背离),这一背离问题将在一轮一轮的循环中被放大。
当分析货币使用次数时(70楼的例子),以一年为一轮,计算投资总额I,不要管交易了多少次。反正总产出将是I*(1+R),而I在货币转手后,只能形成I*(1-r)的消费。不要管交易多少次,也不要管固定资产。
那么,如何完成对总产出的消费或说完成下一轮扩大再生产呢?答案是通过借贷。具体方法参加文章的引言故事和讨论二。
别用没道理的假设作为前提,也别急着下结论。

因此,必须明确,如下的结论和假设在理论上符合事实:

1.投资时100货币周转了一次,对此可理解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在内是一次性完成的。因此,就补充假设投资的货币周转为每年一次。
2.消费时100货币周转了两次,对此可理解为消费习惯就是如此。因此,就补充假设消费的货币周转为每年两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09:14:26
此后,投资和消费的货币周转次数保持不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10:35:08
此设定是特例。
经济中每次消费都在产生新的产品,也就是说消费就是投资。而在这个设定中,消费瓷器与家具不能产生新的商品。在社会经济中,应认为,购买了瓷器与家具,产生了劳动力或其他商品。
所以,按照你的设定,将发生消费瓷器与家具后不再相应产生新产品的结论。
我认为,正确的设定应该是a生产瓷土,卖给b,b生产瓷器,卖给c,c消费瓷器,产生自己本身(劳动力),c由a及b雇佣生产瓷土和家具。这样,全社会的所有商品和所有购买行为才能囊括。
这样的设定才能观察到,消费实质上就是投资。只不过消费的是上一轮投资的产出,消费完成的是本轮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10:44:47
“消费就是投资”,问题就在了。消费的是经过投资所生产出的产品,所以在金额上一般是不等的。
很简单的道理,没谁投资100元而只生产出100元的产品,这等于白折腾。因此,投资100元,一点要有大于100元的产出,比如200元。这200元才是消费额。当然,增加值是200元-100元=100元。否则,投资100元,消费100元,不但没有补充原来的100元投资(更不要说增加),等于连老本都消费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10:52:54
“我认为,正确的设定应该是a生产瓷土,卖给b,b生产瓷器,卖给c,c消费瓷器,产生自己本身(劳动力),c由a及b雇佣生产瓷土和家具。这样,全社会的所有商品和所有购买行为才能囊括。”

c的消费,与a、b相互消费的道理是一样的;其雇佣关系,道理也相同。

或者,你举一个有c的完整的例子,把例子确定好了,再展开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11:22:04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4 10:44
“消费就是投资”,问题就在了。消费的是经过投资所生产出的产品,所以在金额上一般是不等的。
很简单的道理,没谁投资100元而只生产出100元的产品,这等于白折腾。因此,投资100元,一点要有大于100元的产出,比如200元。这200元才是消费额。当然,增加值是200元-100元=100元。否则,投资100元,消费100元,不但没有补充原来的100元投资(更不要说增加),等于连老本都消费掉了!
解释:
a投资I=100元,产出了M=200元商品待售,而这100元转手到b后,由于有储蓄发生,所以只能产生90元的消费。
当然b的这90元并不一定消费a的200元产出,而是b也有投资,再转到c,然后c转到a。总体见公式。于是,消费与投资都是总体对应。那么,这样肯定会发生剩余。为完成对剩余的消费,就只好借贷。
消费与产出的对应:(Ia+Ib+Ic)/(Ma+Mb+Mc)这样就会发现,总体上消费欠缺。即使a的200元产出被消费掉,那么其他地方(b或c)就会多剩余。结果总体上肯定剩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11:47:46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4 10:52
“我认为,正确的设定应该是a生产瓷土,卖给b,b生产瓷器,卖给c,c消费瓷器,产生自己本身(劳动力),c由a及b雇佣生产瓷土和家具。这样,全社会的所有商品和所有购买行为才能囊括。”

c的消费,与a、b相互消费的道理是一样的;其雇佣关系,道理也相同。

或者,你举一个有c的完整的例子,把例子确定好了,再展开讨论。
建议用:
a生产瓷土卖给b,b生产瓷器卖给c,c生产劳动力卖给a。
a、b、c各有100元,每轮投资的产出为110%倍投资,储蓄占该轮投资的20%,或总储蓄占本轮总投资额的20%。以此来观察。请问有无异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12:01:54
阿梁 发表于 2011-3-4 11:22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4 10:44
“消费就是投资”,问题就在了。消费的是经过投资所生产出的产品,所以在金额上一般是不等的。
很简单的道理,没谁投资100元而只生产出100元的产品,这等于白折腾。因此,投资100元,一点要有大于100元的产出,比如200元。这200元才是消费额。当然,增加值是200元-100元=100元。否则,投资100元,消费100元,不但没有补充原来的100元投资(更不要说增加),等于连老本都消费掉了!
解释:
a投资I=100元,产出了M=200元商品待售,而这100元转手到b后,由于有储蓄发生,所以只能产生90元的消费。
当然b的这90元并不一定消费a的200元产出,而是b也有投资,再转到c,然后c转到a。总体见公式。于是,消费与投资都是总体对应。那么,这样肯定会发生剩余。为完成对剩余的消费,就只好借贷。
消费与产出的对应:(Ia+Ib+Ic)/(Ma+Mb+Mc)这样就会发现,总体上消费欠缺。即使a的200元产出被消费掉,那么其他地方(b或c)就会多剩余。结果总体上肯定剩余。
别着急,一步步讨论:
1.最初状态
2.增加投资和货币发行问题
3.有储蓄的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12:12:08
阿梁 发表于 2011-3-4 11:47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4 10:52
“我认为,正确的设定应该是a生产瓷土,卖给b,b生产瓷器,卖给c,c消费瓷器,产生自己本身(劳动力),c由a及b雇佣生产瓷土和家具。这样,全社会的所有商品和所有购买行为才能囊括。”

c的消费,与a、b相互消费的道理是一样的;其雇佣关系,道理也相同。

或者,你举一个有c的完整的例子,把例子确定好了,再展开讨论。
建议用:
a生产瓷土卖给b,b生产瓷器卖给c,c生产劳动力卖给a。
a、b、c各有100元,每轮投资的产出为110%倍投资,储蓄占该轮投资的20%,或总储蓄占本轮总投资额的20%。以此来观察。请问有无异议?
如80楼的提示,先把初始状态的数据设定好。
疑问:a是资本家还是劳动者;b是资本家还是劳动者,需不需要劳动力?

价格可否设为,瓷土1元1个,瓷器2元1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13:18:35
初始设定如下,不知可否?

初始设定:
a雇佣c生产瓷土并卖给b,b雇佣d生产瓷器并分别卖给a、d、c、d,c和d是劳动力,分别“卖给”a和b。时间为一年,a有货币50元、b有货币150元,c、d均无货币,a、b、c、d都需要瓷器。

a雇佣c生产瓷土,工资是1个0.5元,产量是100个,价格1元1个。
b购买a的瓷土,并雇佣d生产瓷器(1个瓷土生产一个瓷器)。工资是1个0.5元,瓷器价格是2元1个,。


循环过程:
a投资50元,雇佣b生产出100个瓷土,卖给b后得收入100元,利润为50元。
不考虑相差一个生产周期问题,b用100元购买100个瓷土,并用50元雇佣d,生产出100个瓷器,收入为200元,利润为50元。100个瓷器,分别卖给a、b、c、d各25个,这又回到了初始状态,a还是50元,b还是150,c、d还是没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15:20:59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4 13:18
初始设定如下,不知可否?

初始设定:
a雇佣c生产瓷土并卖给b,b雇佣d生产瓷器并分别卖给a、d、c、d,c和d是劳动力,分别“卖给”a和b。时间为一年,a有货币50元、b有货币150元,c、d均无货币,a、b、c、d都需要瓷器。

a雇佣c生产瓷土,工资是1个0.5元,产量是100个,价格1元1个。
b购买a的瓷土,并雇佣d生产瓷器(1个瓷土生产一个瓷器)。工资是1个0.5元,瓷器价格是2元1个,。


循环过程:
a投资50元,雇佣b生产出100个瓷土,卖给b后得收入100元,利润为50元。
不考虑相差一个生产周期问题,b用100元购买100个瓷土,并用50元雇佣d,生产出100个瓷器,收入为200元,利润为50元。100个瓷器,分别卖给a、b、c、d各25个,这又回到了初始状态,a还是50元,b还是150,c、d还是没钱。
这是没有储蓄但有币利的情况。这是文章所设定的第0轮(初始情况),请进行第二轮,扩大再生产,然后直致第n轮。注意这样的设定,买卖比不会下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15:49:01
如80楼的提示,先把初始状态的数据设定好。
疑问:a是资本家还是劳动者;b是资本家还是劳动者,需不需要劳动力?

价格可否设为,瓷土1元1个,瓷器2元1个?
答:a是资本家,b是资本家,c是劳动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19:07:16
阿梁 发表于 2011-3-4 15:20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4 13:18
初始设定如下,不知可否?

初始设定:
a雇佣c生产瓷土并卖给b,b雇佣d生产瓷器并分别卖给a、d、c、d,c和d是劳动力,分别“卖给”a和b。时间为一年,a有货币50元、b有货币150元,c、d均无货币,a、b、c、d都需要瓷器。

a雇佣c生产瓷土,工资是1个0.5元,产量是100个,价格1元1个。
b购买a的瓷土,并雇佣d生产瓷器(1个瓷土生产一个瓷器)。工资是1个0.5元,瓷器价格是2元1个,。


循环过程:
a投资50元,雇佣b生产出100个瓷土,卖给b后得收入100元,利润为50元。
不考虑相差一个生产周期问题,b用100元购买100个瓷土,并用50元雇佣d,生产出100个瓷器,收入为200元,利润为50元。100个瓷器,分别卖给a、b、c、d各25个,这又回到了初始状态,a还是50元,b还是150,c、d还是没钱。
这是没有储蓄但有币利的情况。这是文章所设定的第0轮(初始情况),请进行第二轮,扩大再生产,然后直致第n轮。注意这样的设定,买卖比不会下降。
说的就是第0轮(初始的)情况,是否认可,对第一轮的循环过程是否有疑问?

只有第0轮没问题了,才好接着往下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19:13:44
阿梁 发表于 2011-3-4 15:49
如80楼的提示,先把初始状态的数据设定好。
疑问:a是资本家还是劳动者;b是资本家还是劳动者,需不需要劳动力?

价格可否设为,瓷土1元1个,瓷器2元1个?
答:a是资本家,b是资本家,c是劳动者。
既然b是资本家,也需要雇人,所以加一个d劳动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19:32:21
不妥。虽然这样设定也有道理。
看a,a投资50元,产出100元,消费后获利50元。之后又将50元用于购买b的产品。这样的设定实质上应看做,a投资100元,收获100元,无币利。文章强调收支的差额。
如果,a的用于购买b的50元发生在另一人身上,则容易看到币利现象。
另外,b也有同样问题。
所以,初始状态建议只有abc三人,a有100元,b有价值100元的瓷器,c是劳动力被a雇佣,工资为100元,但工资每年上调。a、b、c分别生产瓷土,瓷器、劳动力。a是资本家,雇佣c。b是手工业者,自己生产,c是劳动力,被a雇佣。生产消费循环时,要求每轮扩大再生产10%,每轮储蓄总额是本轮投资总额的20%,这样计算,结果明显,循环轮次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20:13:03

阿梁 发表于 2011-3-4 19:32
不妥。虽然这样设定也有道理。
看a,a投资50元,产出100元,消费后获利50元。之后又将50元用于购买b的产品。这样的设定实质上应看做,a投资100元,收获100元,无币利。文章强调收支的差额。
如果,a的用于购买b的50元发生在另一人身上,则容易看到币利现象。
另外,b也有同样问题。
所以,初始状态建议只有abc三人,a有100元,b有价值100元的瓷器,c是劳动力被a雇佣,工资为100元,但工资每年上调。a、b、c分别生产瓷土,瓷器、劳动力。a是资本家,雇佣c。b是手工业者,自己生产,c是劳动力,被a雇佣。生产消费循环时,要求每轮扩大再生产10%,每轮储蓄总额是本轮投资总额的20%,这样计算,结果明显,循环轮次少。
请梁兄给出详细的abc三人的初始设定和循环过程,产量、价格和abc各自的消费量都标清楚,看看这样是否能在0状态下循环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21:14:15
初始循环过程:假设有a,b,c三个单位,a是资本家,有100元钱,b是手工业者,有价值100元的瓷器,c是劳动力,为群体,工资为100元,受a雇佣,生产瓷土。但c需要不断购买b的产品。
第0轮,a预见到有人要买瓷器,那么瓷土必然有利。于是雇佣c,花了100元,产出100元瓷土试销。c得到100元,买了b的瓷器。b得到100元,于是认为瓷器将有利可图,于是向a购买瓷土。买了100元,于是生产出110元瓷器待售。
于是:总投资(总购买)=100+100+100=300元。总消费也是300元。总产出是310元。储蓄为0.
第1轮:a用100元雇佣c,产出110元瓷土待售。c得到100元货币,但开始储蓄,储蓄额为30元(本轮总投资的20%),于是只有70元买了瓷器。之后c的工资上调到110元(c的上调到110元可以理解为下一轮a将雇佣1.1个c,原工资水平不变,但需要金额是110元)。c造成b有40元瓷器剩余。b得到70元后,觉得亏本了,定原因为需求不足,为扭转亏损局面,决定用剩余瓷器作抵押,借40元,购买a的瓷土,生产121元砖瓦。
此轮,总投资为100+70+110=280元,总产出=110+110+121=351,总储蓄30元,债务-40元。
第2轮扩大再生产:a用110元投资,c用77元投资,b再次销售不力,但再次借贷44元,生产出133.1元工艺品。新储蓄为33元,债务累积为84元(40+44元。或理解为,b得到c付的77元后,先还贷40元,再借84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21:28:13
瓷器多少钱一个,100元瓷土能生产多少个瓷器?c的工资,折合生产一个瓷土给多少钱。
另,ab不需要瓷器吗?
还有,b初始状态就有产品,这不太合理,应给定abc各有多少货币。

先别讨论后面的事,只把0轮的循环讲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跳至第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