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1-3-11 21:17:47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11 20:46
周转三次,货币流通速度就是3。周转就是两个单位之间的货币转移,不是专指某一个人单位。
比如,100元货币,从a到b,又从b到c,这就是100元周转2次。
  凡是速度都需要有时间单位。你说货币流通速度就是3,这里哪有时间单位? 实际上,从a到b,又从b到c,这不是周转两次,而是流通两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1:25:57
吴本龙 发表于 2011-3-11 21:17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11 20:46
周转三次,货币流通速度就是3。周转就是两个单位之间的货币转移,不是专指某一个人单位。
比如,100元货币,从a到b,又从b到c,这就是100元周转2次。
  凡是速度都需要有时间单位。你说货币流通速度就是3,这里哪有时间单位? 实际上,从a到b,又从b到c,这不是周转两次,而是流通两次。
时间单位一般默认为一年。所以,流通两次就是周转两次之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1:28:49
阿梁 发表于 2011-3-11 21:12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11 20:46
周转三次,货币流通速度就是3。周转就是两个单位之间的货币转移,不是专指某一个人单位。
比如,100元货币,从a到b,又从b到c,这就是100元周转2次。
c还要到a,否则,a的货物就没人买了。这样,就是3次。
没错,这就是3次了。但货币,只有100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1:33:54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11 21:09
应该这样设定和周转:
a有110元现金,b有110元现金,c没有现金。
a用100元雇佣c(c得100元工资),生产出价值110元瓷土。
b用110元购买瓷土,生产出价值120元的瓷器。
120元的瓷器,卖给c100元的,卖给a10元,卖给b10元的(等于自用)。
结果,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a有110元现金,b有110元现金,c没有现金。共220元货币,周转2次。
这样设计是有问题的,分析如下:
a总共花费110元,产出110元瓷土待售。无币利。
b总共花费110元,产出110元瓷器卖给a,c。10元瓷器自己消费,不属于待售。故无币利。
c总共花费100元,产出100元自身劳动力待售。无币利。
而现实社会,经济单位都是追求币利的,比如经济单位需要纳税,而税务只在实现币利的时候才上缴。如果都无币利,再生产又如何扩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1:46:52
阿梁 发表于 2011-3-11 21:33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11 21:09
应该这样设定和周转:
a有110元现金,b有110元现金,c没有现金。
a用100元雇佣c(c得100元工资),生产出价值110元瓷土。
b用110元购买瓷土,生产出价值120元的瓷器。
120元的瓷器,卖给c100元的,卖给a10元,卖给b10元的(等于自用)。
结果,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a有110元现金,b有110元现金,c没有现金。共220元货币,周转2次。
这样设计是有问题的,分析如下:
a总共花费110元,产出110元瓷土待售。无币利。
b总共花费110元,产出110元瓷器卖给a,c。10元瓷器自己消费,不属于待售。故无币利。
c总共花费100元,产出100元自身劳动力待售。无币利。
而现实社会,经济单位都是追求币利的,比如经济单位需要纳税,而税务只在实现币利的时候才上缴。如果都无币利,再生产又如何扩大?
a用的是100元雇佣c,瓷土卖110元,币利是10元。
b,120元-110元,也有10币利,无非是买了自己生产的东西。
c原来没钱,所以币利是100元。只是,又都消费了。
另外,看看你的例子,ab均无币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2:18:11
王志成2010
a用的是100元雇佣c,瓷土卖110元,币利是10元。
b,120元-110元,也有10币利,无非是买了自己生产的东西。
c原来没钱,所以币利是100元。只是,又都消费了。
另外,看看你的例子,ab均无币利。
在我的例子中,每轮次,无论abc,都是花费一定总额,产出待售品价值会大于花费(各轮次买卖要对应)。
你的例子中,a总花费110元,产出待售110元。故属于无币利经营。当然abc中,只有a无币利的假设是允许的。但不能都是无币利。
b既然投资110元,产出120元瓷器,这时,b手中无钱,如何自己购买自己的10元瓷器呢?如说自己消费,不需购买,那就不能实现120元的销售,10元币利无从说起。
如果说,c买了b的瓷器后,b有了100元现金,于是自己买自己10元,这样,可以实现120元瓷器销售。不过注意:b是在用销售所得来购买,这笔购买,属于第二轮投资,不在第一轮范围。
再说c,c是劳动力,值100元,c又花费100元。只是先卖出劳动力后花费,并非无钱。

不清楚你所说我的例子里,ab均无币利是什么?大概你把轮次的买卖对应关系弄错了。
我的例子:a,b均花100元,产出110元货物,卖出后就获得币利。再将所获得的钱花费掉,但这是下一轮,结果又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待售。售出后又获得币利,再进入下一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2:29:43
本论也应该有币利吧,否则干嘛去生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2:34:40
另外,怎么能设定c先有钱呢,才不先工作那来的收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2:35:56
在我的例子中,每轮次,无论abc,都是花费一定总额,产出待售品价值会大于花费(各轮次买卖要对应)。
第一轮,都不大于呀?

或者说,你的第一轮就没有循环起来。请设定,第一轮就有币利和能循环起来的例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2:48:45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11 22:35
在我的例子中,每轮次,无论abc,都是花费一定总额,产出待售品价值会大于花费(各轮次买卖要对应)。
第一轮,都不大于呀?

或者说,你的第一轮就没有循环起来。请设定,第一轮就有币利和能循环起来的例子。
请看119楼的第一轮。都符合要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3:09:05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11 22:34
另外,怎么能设定c先有钱呢,才不先工作那来的收入。
如果你一定要在此轮让c是无钱,轮次结束时,c获得100元币利也可以。那么,从第二轮开始,c就会先有钱了。如果再认为,c不花100元,而只花50元,那么,119楼的例子实质就是从第二轮开始。多循环几次,文章所说的逻辑错误就出现了。这是数学逻辑。因为无人币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3:14:49
请重新设定第一轮就有币利和能循环起来的例子吧,并尽量描述的详细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3:24:32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11 23:14
请重新设定第一轮就有币利和能循环起来的例子吧,并尽量描述的详细一点。
copy119楼:
a,b,c三个单位,a是资本家,雇佣c,c是劳动力(有很多人),b是手工业者,自己生产。
a有100元瓷土,b有100元瓷器,c有100元货币。三个单位的购买关系是a雇佣c生产瓷土,c购买b的瓷器,b购买a的瓷土,生产瓷器。
目标:每个单位都要在下一轮再生产时,扩大规模10%。不考虑储蓄。
(注:价格无用,不设。如谁愿意设价格,不怕麻烦,就请自行设定。如设定价格,将可能出现小数,那是正常的,代表半成品)
第一轮:100元流转,c买b,b买a生产110元瓷器,a雇佣c生产110元瓷土,100元回到c手中。(有币利,各花费100元货币,产出110元产品待售,销售后实现币利。如果是花费100元而只生产100元产品,则属于无币利)。
第二轮:c只有100元,但利用信用卡透支10元,买了110元的瓷器。然后b买a生产121元瓷器,a雇佣c生产121元瓷土。(有币利)
第三轮:c再透支11元,121元买b,b买a生产出133.1元瓷器,a雇佣c生产133.1元瓷土。
以后类此。
第二轮是因为c透支10元,可保证abc各获得10元币利,
第三轮是因为c总透支21元,可保证abc总共获得63元币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3:43:26
“b买a生产110元瓷器”,请解释一下?
瓷土要是110元,b得花110元购买瓷土吧?
b有110元吗?b花110元购买瓷土,生产出的瓷器卖110元,有币利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08:32:11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11 23:43
“b买a生产110元瓷器”,请解释一下?
瓷土要是110元,b得花110元购买瓷土吧?
b有110元吗?b花110元购买瓷土,生产出的瓷器卖110元,有币利吗?
请重新看一下设定,a,b各有100元瓷土、瓷器,c有100元货币。
c买b的瓷器,b就获得100元,b再买a,100元转到a,b获得瓷土,生产出110元瓷器。然后,a花100元买c,生产110元瓷土。这样,第一轮结束。你再核算一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09:49:18
我们讨论的是生产与消费的循环问题,因此尽量从生产开始论述更清楚,之后才是消费。

在上例第一轮中,多出来的10元瓷土和10元瓷器都没有卖出去,这样循环是不完整的,a、b并没有多得10元。换句话讲,先不讨论下一轮的增长问题,第一轮的循环根本就无法再循环一次或几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10:32:58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12 09:49
我们讨论的是生产与消费的循环问题,因此尽量从生产开始论述更清楚,之后才是消费。

在上例第一轮中,多出来的10元瓷土和10元瓷器都没有卖出去,这样循环是不完整的,a、b并没有多得10元。换句话讲,先不讨论下一轮的增长问题,第一轮的循环根本就无法再循环一次或几次。
这是循环结束期的界定问题。由于,第二轮的投资就是对第一轮的消费,投资与消费行为上两者嵌套,因此,为使每轮都有相同(相应)的结束点,故而设定为产出尚未销售时。这样,逻辑上好分析。
如果将结束点设到产出卖出时,那也可以,不过这时,第二轮投资已完成了。以后记住,不要将已完成的投资再计算一次就行。
两种方法,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11:16:18
“两种方法,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既然如此,请按从生产到销售的方式设定。你的设定,一半是前一轮的结果,另一半又包含着下来的开始。因此,本论是无非重复循环的。“两者嵌套”,就看不出本论的循环机理了,容易混淆逻辑问题。

币利是收入减支出,按你设定的循环就无法计算本论的币利。因为有一部分产品还没卖出去,没法结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01:37:31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12 11:16
“两种方法,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既然如此,请按从生产到销售的方式设定。你的设定,一半是前一轮的结果,另一半又包含着下来的开始。因此,本论是无非重复循环的。“两者嵌套”,就看不出本论的循环机理了,容易混淆逻辑问题。
币利是收入减支出,按你设定的循环就无法计算本论的币利。因为有一部分产品还没卖出去,没法结账。
这个很简单。文章里“分析”部分已将原理写的清清楚楚。
这里存在整体循环和ABC单个循环之分。
对于单个循环:循环还是一轮一轮进行。只是,一般认为,A投资,销售,获得货币为一轮循环。就是说,投资100元,产出110元货物,卖出后获得110元货币,这为一轮生产消费循环。注意,这是一个单位。

如果是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就应当将一轮循环的结束点设在生产出货物的时候。这是因为,多单位之间,B买A的产品,是B的投资,同时是A销售出货物的阶段。因此,B的投资与A的销售是嵌套的。那么,如果A的循环终点是定在A销售之后,此时,B的第二轮投资就已经经过了。这样,A、B就不好同步计算了。为了使整体的循环终点定在每轮循环的相同点以便计算,故设定整体循环产出而尚未销售为终点。这样,下一轮投资开始后,货币流动经过每个单位,每个单位就实现了币利。再下一轮也一样。

你再思考一下吧。这里不是那么难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08:47:37
前一轮的投资,要到下一循环才能得到币利,这就跨循环了。
因此,请设定abc三个人的循环。要求本论就有币利,并可重复循环下去。即,始终简单增长10元而不是扩大投资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08:50:51
“如果是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就应当将一轮循环的结束点设在生产出货物的时候。”

结束点应该设在产品出清(都销售出去)的时候,否则你没有理由可以证明多生产出的产品必然能销售出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09:28:50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13 08:50
“如果是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就应当将一轮循环的结束点设在生产出货物的时候。”

结束点应该设在产品出清(都销售出去)的时候,否则你没有理由可以证明多生产出的产品必然能销售出去。
设置结束点是为了计算方便。否则,ABC三者售出产品的时间不同步。
你所说应设在产品都销售出去的时候,那也可以,不过有2点要明确,一是已经发生借贷才销售完全部产品,二是此时,下一轮投资已完成(通过借贷)。也就是说,销售完成之时,下一轮的产出迅速出现,等待销售。这样计算也可以,结果一致。
对每一轮,产出的产品若无债务的帮助是无法全部销售出去的,文章的目的是指出剩余在累积增大,这种剩余是债务和库存的集合,其数额占总投资的比例或占总产出的比例是至关重要的,犹如经济学常说债务占到多少倍GDP一样,会引起经济衰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09:34:27
第一轮就必须有借贷,这不是把结果当前提了,这种论证是无意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09:36:26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13 09:34
第一轮就必须有借贷,这不是把结果当前提了,这种论证是无意义的。
第一轮的销售有借贷,也就是第二轮的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09:59:28
阿梁 发表于 2011-3-13 09:36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13 09:34
第一轮就必须有借贷,这不是把结果当前提了,这种论证是无意义的。
第一轮的销售有借贷,也就是第二轮的投资。
现在讨论的是第一轮的问题,即:用原有资金进行投资,看看是否有币利,是否产品都能销售出去。并且,这种循环可重复进行。或者说,这种生产与消费的循环不是扩大生产的。
然后,再讨论扩大生产中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11:05:27
王志成2010

现在讨论的是第一轮的问题,即:用原有资金进行投资,看看是否有币利,是否产品都能销售出去。并且,这种循环可重复进行。或者说,这种生产与消费的循环不是扩大生产的。
然后,再讨论扩大生产中的问题。
第一轮:100元投资,产生110元商品,但只产生100元消费(不储蓄)。这样,肯定不能实现币利。那么,再生产是如何扩大的?方法是,借贷10元,这样就销售出去了。销售出去后,就获得了110元,然后进行第二轮扩大再生产。注意:销售实现时,第二轮投资也同时完成了。那么,你所说,一定要在销售完成时,才是第一轮结束。那可以。只要记住,这时第二轮的投资也结束了,还发生了10元债务。

你上面所说的“是否都能销售出去”,实质上,销售出去必须建立在债务的基础上。也就是,实现币利要有币损与之对应。这是文章论述的中心。否则,一轮一轮,实现币利就要求同等量的债务或库存与之对应,最后经济崩溃。

这个问题来回说了好多遍了。请你列出数字来,然后质疑。我好理解你究竟在哪个环节不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20:30:21
【百度】简单再生产:
    再生产按其规模不同可分为规模不变的简单再生产和规模扩大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规模不变的再生产被称作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则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百度】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的再生产。具体来讲,就是社会生产的新产品除了用于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外,还有多余的部分用于扩大生产的规模。相对比的概念是简单再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被称作简单再生产。
    例如,一个皮鞋生产商,如果每年都用同样多的工具、设备、原材料和劳动力,生产同样多的皮鞋,这就是简单再生产;如果他在第二年增加了工具、设备、原材料,也多雇佣了劳动力,生产的皮鞋也大大增加,这就是扩大再生产。
  任何一个社会,要想取得发展,都必须采用扩大再生产的方法。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产无论怎么样扩大,总是以原有规模为基础和出发点,只有在完成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所以,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基础,而扩大再生产则是简单再生产的继续和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20:35:00
“第一轮:100元投资,产生110元商品,但只产生100元消费(不储蓄)。这样,肯定不能实现币利。那么,再生产是如何扩大的?”

明白吗,“100元投资,产生110元商品,但只产生100元消费(不储蓄)”,这说明你连简单再生产都没有搞平衡——即简单再生产都无法顺利循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07:08:29
回复207和208楼
对207:
确实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分。此二者在社会中都存在。
我的文章基本上只分析扩大再生产,为什么这样分析。因为:假设社会有9个单位是简单再生产,而只剩下1个单位是扩大再生产,扩大的金额是10元(比上一轮)。那么,将十个单位合并,计算总额,结果就是十个单位在扩大再生产或说社会的再生产是扩大的。若平均到每个单位上,下一轮将扩大1元的投资,总体扩大10元投资。文章分析的是总额(整体经济生产与消费),这样就可以理解了。
对208楼
”明白吗,“100元投资,产生110元商品,但只产生100元消费(不储蓄)”,这说明你连简单再生产都没有搞平衡——即简单再生产都无法顺利循环!!!“
答:这不是我的设定,而是社会的事实。即,每100元投资,其将产生110元商品,这是肯定的。但100元转手后所形成的购买力,最大只有100元。那么,是否是这100元正好去消费那110元呢?请你看一下1楼的思路就明白了。
文章要论述的就是这个问题。
100元消费对110元产出,那么,社会的扩大再生产又是如何实现的?文章给出的答案是债务(见讨论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08:34:04
请看看这段:
        任何一个社会,要想取得发展,都必须采用扩大再生产的方法。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产无论怎么样扩大,总是以原有规模为基础和出发点,只有在完成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所以,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基础,而扩大再生产则是简单再生产的继续和发展。

因此,作为理论研究,你必须先设定一个简单再生产的模型,在此“前提和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探讨扩大再生产的问题。否则,前提不成立,后面的推论都不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