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冲突
人的居住习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相处习惯是在几十万年里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达成的一种平衡,是一种相互之间的契合,不仅成为了人的“习性”,而且成为了人的生理特征和生理特征,这两者是大致统一的。近3000年以来,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150年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把人类带入了新的生存环境,开始,人只把生存作为追求的目标,但是,为实现这种追求所创造出来的思维方法不断异化成了新的需求标的,新需求的不断涌现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思维能力从生存的手段转变成生存的目的,生存反而变成了思维的手段,人被分裂成了生理的人和心理的人。
心理人从“渔夫的老婆”摇身一变成了女皇,心急火燎地挥舞着科技的长鞭,驱赶着笨拙的生理人向更加敦厚、迟缓的自然环境不断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疯狂索取和劫掠。
人们总是试图用在世界3中产生的一切去同化世界1和世界2,消除三者之间的差别,贪婪地拓展着世界3的疆域,妄图达到彻底解放、同化整个三维世界。
但是,人毕竟只是一种生物物种,进化缓慢的生物本性与让人眼花缭乱新需求之间产生了剧大的差距。尽管人们不断努力试图减少每年几十万人死于车祸的窘境,尽管可能通过努力发展新的医疗技术来应付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的病痛,却无力扑灭每年高达万分之二的自杀狂潮,无力阻止高达百分之二十且迅速蔓延的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总有一天,每一个人都要像吃饭、喝水一样靠药物来平息心中的烦恼。也就是说,药物将成为心理人的基本食物。
物质的唯一性决定了物质资源的有限性,有限的物质资源永远赶不上无限的元间需求。如果我们总是希望把整个地球上的资源都做为无限元间需求的载体和工具,最后的结局只能适得其反。因为,毕竟到目前为止,心理生活的载体仍然是生理生活,生理生活的载体是这个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自然自己与自己的冲突。只是人这种自然物拥有自我意识的能力,能够感知和体验这种冲突,能够某种程度地自觉自己在冲突中的姿态,能有限度地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制订计划、调控制自己的行为。
至少我们现在已经有能力产生这样一种自我意识,也就是可以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的所有需求、把人的性质作为一种自然对象来看待,把人的性质、人的需求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来看待,把人的各种需求和性质放在世界整体进化的大背景来发现这些元间实体的历史地位。也不难理解和想象人利用在第三世界里获得的新武器将对生成自己的那两个世界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人的元间制造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物质制造能力。人为了满足一些心理需求常常是以生理需求为代价,以自然环境的进化方向为代价。
这也提示我们,人自己可以影响自然进化的方向,也可以影响人的进化方向。果真如此的话,前景并不都是悲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