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49 1
2011-02-23
我在读平民发言人网友的帖子时,自始至终感觉到楼主总是在回避着什么?虽然他也提了一句“历史的原因”但对历史的真实,不去接触;虽然他提了不少现实,然而却有意回避关键之处。因此我提些浅见,供大家讨论。

第一、 大凡上了年纪的人,都经历过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平民网友也不会例外。当时历史的真实情况是什么?当时,在计划经济年代,所有的干部职工完全是由组织上来统编、统配、统调、统待的,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工作的职工,皆是国家的干部职工,从管理、调动、待遇上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党中央也一直鼓励和号召大家到基层去、到企业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许多优秀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领导、技术人员和职工,就是服从调动,为充实和加强企业力量而到企业去的。在那火红的激情岁月里,企业第一线职工把铺盖搬到车间,根本就没有休息时间,我们厂的党委书记刘东是中央11级干部,也是每天在机床劳动,那时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是全民所制,养老是公正的,也是公平的。要说贡献大家都有贡献,要说积累大家都有积累。知道了这些真实的历史,就可以得出:现行的双轨制必须立即并轨的结论了。

第二、平民网友说:你们企业职工有贡献,但是没有积累。这个说法,最起码是无知。当时的真实历史在《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曲中就有形象的描述,事实也是如此。当年企业职工拿的是自己创造价值的千分之几的工资,其余全部上缴国家,毛泽东说:“工人工资一个月50元,一年600元,还有7400元上缴国家”。(顾龙生编著:《毛泽东经济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635页)。
所以,劳动保险的性质和属性,不但是老职工进行互助的必要方式和手段,同时也是为了中国的子孙后代的劳动保障进行积累。毛泽东说:“工人除提供出来的他们的必要劳动之外,剩余劳动所提供的资金,都由国家集中,这是为现在、将来的工人、农民服务的,拿出来为他们服务的。(同上,620页)。
按照《国家劳动保险条例》规定,一部分钱国家给你存着,换句话说,就是放在你的另一个口袋里,存到你老了,不能再劳动了,就可以掏出来使用了。可是现在,在机关事业工作的老人就把自己另一个口袋里的钱掏出来使用了。而在企业工作的老人

第三,咱不提每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各路专家的有关取消退休双轨制的提案,也不说政协委员李永海是不是为了争自己的利益而提案(他本人是部长级以上身份吧,但他那为公平正义拍案而起,说明他不是为自己,他有一颗金子般的良心。)就说2006年制定的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明明写着: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缩小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费水平的差距。
为何现今都噤若寒蝉呢,连平民网友这么会讲道理的人都避开这个话题呢?原因就是:尽管机关事业退休收入大幅度上调,处于极度保密状态,和企业养老金调整的动静有天壤之别,但是哪有不透风的墙?现在已成妇孺皆知的笑话:企业涨100,机关事业涨1000,还要补10个月的。
没缩小,反而扩大了,一掏口袋,钱没了,消失了,不见了!这时有关部门临时从年轻人交纳的养老金中拿出一部份,放到你的兜里。
这样做公平吗?这样的养老制度不应当立即采取并轨措施吗?
更大的差距!这个事实,连平民网友在讲道理时也只好避开啦!

至于一提企业养老,就立即想到了农民的养老。而自己为自己增加退休收入待遇时,就把农民忘掉到脑后了。这个怪现象还用得着仔细分析吗?


最后劝平民网友,以后不要动不动就抡起大棒再扣个大帽子,我年纪大了,胆子小,别把我吓坏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23 23:49:39
看看 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