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windplayer 发表于 2011-2-28 14:31 读书读傻了呗,书读多了,脱离社会久了,胆子小了,不敢创,也不会和人打交道,只能窝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了。
topti 发表于 2011-3-3 08:04 去学校教书的,多半都是社会淘汰品。当然,排除那些很有才华也很敬业的老师
colinzc 发表于 2011-3-3 09:01 没有来得及细看完,但是有很多观点未免有失偏颇,容易误导。首先,金融机构之间的差异很大,具体来说,非银行类待遇不错,但是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均指总行层面)待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只是十万多一些,更为重要的是,总行层面的机关作风很重,发展前途其实受到限制,而总行层面的待遇是严格与级别挂钩的,作为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组织,往上升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一定以能力为唯一标准,当然,要是去券商之类的,收入要好多的,而且重要的是,券商之类的收入上限很大,而银行相对来说很死,没太大空间(不要给我说某些支行的收入,发达地区的支行效益好,收入自然比没有业务职能的总行机关收入高,不过有几个博士会去某某分行的某某支行呢?);其次,去高校的同仁很多还是希望在学术上有所作为,并不是单纯的混日子而已,所以一味的攻击说傻博士之类的,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最后,高校相对宽松的氛围、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自由支配的时间等均是重要参数,此外,北京的高校大多还有完善的附属学校体系,从幼儿园到高中,如果折算为货币价值,依据附属学校的排名,相当于几十万到上百万的货币(例如人大附、北师大附,没有关系,拍个几十万也不一定能进去)。因此,无论最后去企业(包括金融机构)还是去高校,取决于当事人的效用函数,再次强调,一味的人生攻击是一件相当没有意义的事情。
josejose 发表于 2011-2-26 14:41 第一,男博士和女博士的想法差异显著,风险偏好完全不同,女博士以追求安稳和有时间照顾家庭为主,高校还是她们的首选。这样基本上只剩下男同学了; 第二,金融机构对经济学博士的需求其实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多,甚至金融学博士也不一定都要(如果你学的是传统的货币银行学或国际金融,加上你的本硕学校或专业不理想,机会其实并不多),金融机构比较偏重于风险管理、资产定价和金融工程方面的人才。同时还有地域上的差别,以银行为例,北京有很多家银行的总部,可能要的人还多一点,上海这里就是交通银行、上海银行、浦发银行有总部,你可以查查去年这三家银行招了多少博士?(博士后暂不讨论,因为年收入只有10万元出头,远远达不到你说的50万) 第三,博士里面还是有很多人是对学术感兴趣才来读博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过那种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开晨会的生活(当然,这个又上升到人活着的目的和乐趣是什么的哲学话题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别人能找到年薪50万的工作,不代表你有这个机会。建议可以复习一下《小马过河》的寓言,啥事都要自己亲身经历了,那才是真的,别人的故事不足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