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chel1976 发表于 2011-3-3 22:14 
想起前两天收到的财经短信上说,今年由一支基金公司掌控的上市公司业绩良好,导致这些一枝独秀的基金业绩飙升。
我觉得机构投资者掌控的上市公司,诚如文中所述,起到监督上市公司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其控股数比较多,可以参与公司经营决策;另一方面,可以用脚投票。对于由专业人士掌控的基金来说,要加大对某上市公司投资,应当是经过缜密分析,有数据支撑的。如果对该上市公司业绩预期不好,必然会减少对该公司的投资,客观上也形成了机构掌控业绩良好公司的结果。这种监控压力,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督。
至于政企不分的领导人掌权的上市公司,上市后业绩较差,个人觉得,可能也和以前我国股票市场IPO有关。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当时股票IPO,各个地区是有限制名额的,有冗长繁杂的报批手续。对于政企不是很分开的公司,本来在能上市这个角度,就已经占了优势。相对来说,这种公司上市得到**的大力支持,上市前的收益,很大程度上有可能来源于**资金政策等支持的结果。这种支持,在上市后,就会逐渐淡化,也形成了其业绩低于平均水平的一个原因。上市时的定价,很大程度上由于上市阻力的减小,也会相应增大,从而造成后期相对股价的下跌。不过,感觉政企不是很分开的企业,在资金流的运作上一般还是可以的,现金比较充裕。当然,这只是一种直觉,并未经过研究与核实。
机构投资者和zf控股的上市公司目前的现象差异可以证实是存在的,但是其根源是有待于商榷的。政企不分致使制度运行中有很大的缺失,导致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了。
其实还有研究问题,就是大股东和小股民的利益问题,大股东侵占小股东的利益问题。机构投资者和所谓侵占小股民的大股东之间是什么关系了,以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否相同?这个问题也是文献中最后所涉及的假设问题了。
欢迎大家阅读、讨论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