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每次在解释为何要提高准备金的时候,总会表示这是为了对抗流动性过剩,并且抑制通货膨胀。那么到底是什么是流动性,它又为何会过剩呢?流动性来源于术语“liquidity”,意思是“现金及其等价物”,流动性过剩就是“钱太多了”的意思,但有趣的是,从来没有人会觉得自己钱太多了,就算如首富比尔?盖茨或世界最大公司沃尔玛都没觉得自己钱太多,否则何苦还赚钱呢。世界多数国家的**,更是为了找钱而烦恼不已,那我们为什么会觉得钱太多了呢?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真正抱怨钱太多的是中国的外汇管理局,当然还有我们的央行。中国目前拥有28473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合18万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去年全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大约是1.4万亿,这些钱相当于是社保支出的12.8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加速增长之中。随着中国不断的货币紧缩,手头缺钱的企业开始加紧去国外找钱,找回来的钱又进一步增加了我们的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发了基础货币,央行不得不再一次提高准备金。如此恶性循环,使得钱都往外管局和央行跑,这些部门是真正觉得钱太多而头痛了。
第二,CPI开始抬头,换言之通胀要来。根据教科书上的逻辑,是因为市场上钱太多了,使得过多的钱追逐过少的商品,于是商品价格开始上涨。但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CPI的构成,我们就会发现,食品价格上涨贡献了主要部分。因此与其说我们遭遇了通胀,不如说我们遭遇了粮价上涨的压力,但这是全球性的,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整个地球增加了近10亿人口,这10亿张嘴都要吃饭,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吃素,更要吃肉,而粮食从谷物转换成肉类的效率特别低,最多只有20%,你吃了一个单位的牛肉,就相当于你吃了五个单位的大豆,地球怎么可能承受得了?所以粮食涨价绝对不是提高一下准备金就能压下去的,这是长期的压力。
中国的央行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说幸运是因为它遇到了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麻烦:钱太多。说不幸是因为,翻遍了所有经济学教科书,从来都没有对这种问题有过合理的解决方案,因为这种问题是人类有史以来头一遭。由于央行能做的只有两件事,要么放松,要么收紧,因此它就不断地紧缩货币,这是它唯一能做的事儿。但是这么做会管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