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0470 14
2004-08-05

近来宏观经济过热的话题跟最近的天气一样,热。很多学者和政府官员提出了以土地供给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宏观调控政策好象都是以货币和财政政策为主要手段,如何从经济学理论来理解近来的这些讨论?向各位讨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8-6 01:33:00

土地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控制关键要素的供给,就能影响对其他资本的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8-6 11:57:00

自然因素是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土地当然也包括在内,土地国有,所以国家想并且也能够做到通过控制土地供给来制约经济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8-6 20:55:00

谢谢楼上几位的答复。可是我想这么大的政策决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的。而如果真的以土地供应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那怎么把握度的问题。不知道国外有没有过类似的经验。另外,政府进一步控制土地的供应,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问题,比如说腐败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8-7 00:04:00

美国的土地基本上是私有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货币政策来进行,有时也用财政政策。因为美联储直属总统,而财政需要议会批准,所以货币政策用起来更方便。中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增长很大程度上靠投资带动,主要是工业投资,而这些都是要大大利用土地的。偏偏中国的土地都是国家或者集体的,所以,一般中央想冷却经济时,就卡土地、卡项目、卡能源,绝对是行政手段。而货币手段,由于利润根本没有市场化,当然基本无用。财政手段么,用的也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8-7 13:42:00

请教:

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央行出售债券、提高准备金率等货币手段控制市场中的资金量,从而冷却经济。并且好像中央也有用过这种手段(98年?记不清了,没有证据,仅仅是印象)。并且货币手段的短缺和利润市场化有何内在直接联系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