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极富创造性的现代微观经济理论著作中,萨缪middot;鲍尔斯回归到古典经济学家备加关注的主题:国家和人民的财富和贫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以及市场、企业和其他制度的结构与个体偏好的共生演化。运用演化博弈论、契约理论、行为实验以及动态过程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鲍尔斯发展出了一整套理论,用以解释:经济制度是如何塑造出个体行为的?出于个体行动,技术变迁以及偶然事件等的影响,制度是如何演化的?本书突出了以下主题:制度创新,社会偏好,非市场社会交往,社会资本,均衡失业,信贷约束,经济权力,普遍的报酬递增,非均衡结果,以及路径依赖。书中每一章都起始于一些经验之谜或者史料,并通过模型进行阐释,书末附有习题供读者求解,这有助于读者改进自身的数理模型技巧。为了对标准的数理分析作进一步补充,书中给出了复杂演化系统的计算机模拟,这些模拟是基于代理人的,并且适合于在线操作,使得读者能够对书中的模型进行实验。鲍尔斯断言,gt;的挑战须经受时间的考验,这提供了对市场、国家和社群各自的相对评价,有时也提供了对一些治理的协同结构的评价。这部著作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它展示了新微观经济学对传统的价格和市场模型的超越,并且能够对人类社会行为提供更准确的和政策相关的刻画。马歇尔将物理学的均衡概念引入经济学,使以价格均衡理论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学逐渐成长为一门科学。但马歇尔却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却直言不讳,认为与物理学相比,经济学更与生物学接近,乃至宣称,gt;。上个世纪后半叶,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的发展从技术角度大大推进了gt;的发展。鲍尔斯教授的《微观经济学:制度、行为与演化》一书即是一本成体系的gt;著作。一般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往往先从效用谈起,而此书由组织和制度入手,将新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萨缪尔森以降的经济学体系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这本以演化视角写就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关注的问题却愈益回归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如产权、分配、社会资本、信贷约束、制度创新等,且往往由一些人类之谜或史料引发主题并给出标准模型。此书貌似革命,其实更是一种复兴。需要说明的是,鲍尔斯教授是美国桑塔费学派经济学研究的领军人物,而桑塔费研究院本身是对社会科学分工日益细微的一种反动,当然,同时也是对gt;社会科学传统的一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