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6月,新加坡通信与信息部发布了《数字化就绪蓝图》,为提升国民数字素养提出了一些举措,如增强数字访问的包容性,为人们的数字获得与数字参与提供便利;明确基本数字技能框架,开设数字技能课程;提升公民信息和媒体素养以辨别网络虚假信息;关注儿童与青年网络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态度与价值观;促进企业与社区共同为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做出努力。文章对《数字化就绪蓝图》中与教育相关的举措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为中国制定培养数字素养的举措提供借鉴。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数字素养成为人们融入数字社会的关键。为了提高国民数字素养,促进人们的数字参与,从而融入数字社会,新加坡通信与信息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于2018年6月发布了《数字化就绪蓝图》(Digital Readiness Blueprint)。基于该报告,本文系统梳理了新加坡推动全民数字素养发展的举措,以期为我国提供借鉴。
一、提出背景
为了实现数字化转型,自2006年起,新加坡政府先后发布了两个国家战略计划。首先是在 2006年 6月发布的为期 10年的“智能国”( Intelligent Nation)计划,该计划旨在大力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将新加坡打造成智慧城市。就具体战略而言,新加坡政府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分别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信人才培养、信息通信技术的产业发展,以及对经济领域与政府部门的改造。在达成“智能国”计划的目标之后, 2014年 12月,新加坡政府发布了“智慧国”( Smart Nation)计划,该战略计划为前一个计划的升级版,其目的在于实现新加坡的数字化转型,包括卫生、交通、教育、城市发展、金融等领域的变革,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在具体建设方面,该计划提出三大框架,分别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在建设数字社会方面,政府旨在增强数字包容性,即确保所有的新加坡公民都有机会接触到数字技术,并帮助所有公民习得数字技能,以及知道如何安全自信地使用技术。为使人们能够在数字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新加坡政府将对提升公民数字素养、鼓励公民的数字参与等方面予以支持,而《数字化就绪蓝图》便是上述目标与举措的系统论述。该蓝图也代表了新加坡政府与来自私营部门、民间团体的合作伙伴的承诺,他们承诺在建设新加坡“智慧国”的过程中以公民为中心,促使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技术所带来的益处。
《数字化就绪蓝图》特别强调数字化就绪度(Digital Readiness)。蓝图指出,数字化就绪度包括数字获得感、数字素养、数字参与三个方面。数字获得感指人们能够接触到数字技术且拥有负担得起的数字基础设备;数字素养指具备使用数字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数字参与指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生活质量,如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等。除了上述三个方面,数字就绪度还包括减少数字技术带来的诸如网络暴力的负面影响,以及利用数字技术在网络上建立社区。基于上述内容,蓝图提出了战略目标,包括以下四点:一是全民拥有实现数字化交易的工具和途径;二是全民具备使用数字技术的技能、信心和动力;三是全民能够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生活质量;四是每一种数字产品或服务的设计面向所有用户,并以使用的便利性与直观性为目的。
《数字化就绪蓝图》中“全民具备使用数字技术的技能、信心和动力”正是国民数字素养提升的关键内容,这也是新加坡此前发布的有关数字技能培养举措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例如,新加坡教育部曾推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ICT Masterplan for Education),其中提出构建学生学习平台以及网络健康课程的建设等。本文就蓝图中与教育领域相关的部分内容进行梳理,结合蓝图中的相关举措,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公民的数字素养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新加坡提升国民数字素养的举措
(一)增强数字访问的包容性,为人们的数字获得与数字参与提供便利
蓝图指出,连接至网络、获取在线信息、访问网络社区的方式与手段是数字化准备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如今的数字访问有了更为丰富的含义,它不再仅仅指拥有计算设备和互联网连接,还包括其他的数字要素。对此,蓝图阐明了四个要素,即拥有数字设备、确保网络连接、实现电子支付、构建数字身份。除此之外,鉴于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蓝图指出,数字服务中的工作坊与公共资源应有多种语言版本,从而为公民提供便利,并确保每位公民都能够理解和享受到技术所带来的益处。
面对老年人与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蓝图强调为他们提供相应支持,以增强数字访问包容性。在支持老年人的数字访问包容性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为老年人提供每天一小时的免费上网服务。同时,为减少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的障碍,新加坡各社区中心、公共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会为前往该处的老年人传授基本的数字技能,并为他们推荐相关学习资源、协助报名相关课程,以帮助他们提升数字技能。另外,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nfocomm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设立了数字诊所( Digital Clinics),为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在支持残障人士的数字访问包容性方面,政府设立科技辅助基金( Assistive Technology Fund),为残障人士购买科技辅助器材提供补贴,以帮助他们实现生活独立。此外,政府可与私营部门、民间部门开展合作以帮助残障人士使用数字技术。例如,新加坡电信有限公司( Singtel)与 TOUCH网络健康中心合作,为有智力障碍的学生提供网络健康工具包。新加坡电信的创新中心与工程技术中心还联合组成了辅助科技中心( Tech Able),为残障人士提供辅助设备评估服务,并帮助他们了解有助于日常生活与就业的设备。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的“使用 IT计划”( Enable IT Programme)能够帮助残障人士学习如何使用技术,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与就业能力。
(二)明确基本数字技能要义,开设数字技能课程
蓝图指出,在数字化社会中,人们不仅使用技术,更要拥抱技术,将技术融入生活,自信且有效地使用技术。在新加坡建设“智慧国”的理念下,数字素养被定义为:人们有信心、能力、动机去使用数字技术。具体而言,数字素养可以简单理解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知道什么是数字技术以及如何使用它,第二层是能够批判性地思考所接收的信息并辨别信息的真伪。
蓝图指出,数字技能课程应包括人们日常生活所涉及的基本数字技能,以鼓励人们(尤其是对数字技术不太精通的人)接纳数字技术。蓝图列举出了新加坡公民所需的三大基本数字技能框架,分别是信息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交易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是指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能力;沟通能力是指使用电子邮件及如何发送在线信息,从而与他人进行沟通与联系的能力;交易能力是指进行线上购物、执行网上银行交易、使用无现金支付方式,以及使用政府提供的数字应用与服务的能力。除此之外,蓝图指出,为巩固这三项技能,还需重点关注网络安全。
(三)提升公民信息和媒体素养以辨别网络虚假信息
在信息化时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部分用户借助网络肆意传播虚假信息的问题。2018年 1月,新加坡成立了网络蓄意欺诈专责委员会( Select Committee on Deliberate Online Falsehoods),专门研究网络欺诈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委员会认为,从长远角度考虑,应对网络欺诈的关键在于提升公民的信息和媒体素养。
蓝图指出,公共教育的成效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除了通过公共教育的方式提升公民的信息和媒体素养,各部门还需为打击虚假信息做出努力。因此,新加坡可效仿其他国家,建立事实核查机制,将此作为一种资源,供任何想要核实信息真伪的人使用。这一机制可由传媒学校、新闻机构、技术合作伙伴共同管理,以确保其长期运作。
(四)关注儿童与青年的网络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蓝图指出,如今的年轻人是数字原住民,更是未来数字劳动力的主力军。除了关注与网络健康相关的技能培养之外,还需重点关注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从而促进儿童和青年在数字时代的蓬勃发展。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应对网络空间的相关风险问题,新加坡教育部为学生、教师、家长提供了网络健康课程资源(MOE Cyber Wellness Resources),该资源中除了包括一系列课程外,还提供了最新的网络发展趋势与话题、实用小贴士与链接。该课程资源旨在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和健全的价值观,并帮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解决冲突、培养责任感。此外,蓝图指出,学校在开展网络健康教育课程的同时,还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如讲座、工作坊、网络健康日、网络健康周等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学校也可借助网络健康学生大使( Cyber Wellness Student Ambassadors, CWSAs)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创建安全友好的网络社区。另外,蓝图指出, TOUCH网络健康中心在学校的网络健康课程建设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负责更新学校的网络教育课程板块,而且负责举办各类活动,例如,举办演讲活动、让学生干部在学校社区就网络健康与媒体素养发起倡议等。
在儿童和青年的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方面,蓝图指出,需帮助他们意识到如何使用技术做好事。例如,他们可以利用数字空间发起网络募捐活动、创作有意义的内容等方式来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社区也可增加一些活动(如让学生向自己的祖父母教授数字技能等)以在网络应用方面树立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五)促进企业与社区共同为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做出努力
蓝图指出,在帮助公民获取技能和接纳数字技术方面,企业具有一定优势。企业自身可组织实施相关培训来帮助员工做好数字化准备。例如,新加坡星展银行(DBS)对 1500名员工重新实施技能培训,帮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为促进企业参与数字化准备,蓝图建议设立“数字参与承诺”( Digital Participation Pledge),使企业自愿承诺为新加坡的数字参与和数字包容提供支持。承诺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通过帮助员工习得工作所需的基本数字技能,确保员工有机会适应技术变革。例如,为员工推荐包含四大基础数字技能(思维、数据、技术、革新)的“数字工作场所的未来技能课程”( Skills Future for Digital Workplace)。第二,为客户提供有关数字化服务的教育。例如,为缺乏数字知识的客户提供体验式学习之旅。第三,从用户角度出发,设计简单而直观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例如,为用户构建反馈渠道。第四,为数字化准备活动和倡议提供支持。例如,企业为面向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建设项目提供援助;苹果、微软等科技公司与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合作,开展面向残障人士的培训。
此外,社区也可通过举办与数字技能相关的学习活动,帮助公民提升数字素养。例如,东北社区发展委员会(North East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uncil)与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联合举办了“东北地区老年人互联网冲浪训练营”( North East Eldersurf Intergen Bootcamp),该训练营旨在向老年人传授有关移动设备使用的基础技能,如连接无线网络、拍摄照片、发送信息、创建谷歌账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