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词夺理之谬
方舟子的学术打假除了上述的强行定义、自以为是、偷换概念、瞒天过海、脱离自然、西学绝对等等,然后就是强词夺理,特别是趁对手的言论不那么充分的情况之际,就更是拿着放大镜来寻找他需要的素材,进而任意扩大其推理效果,以彻底打垮别人而后快,是文革遗风的一种突出表现。
当然,方舟子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是一个以打击“伪科学”而威震四海的名人。他自己不是说吗,他最喜欢打学术权威的假。可见,张颖清、蒋春暄、郭申元,都是他信手捻来的小菜,而季羡林、李敖则显然是他有意识、有选择地主动进攻的目标。
1、随意嘲笑季羡林老先生
方舟子于今夏著有《东方文化靠什么统治世界?》一文,
http://star.news.sohu.com/20050822/n240283220.shtml ;。他文中的第一个强词夺理之处在于:“但季先生似乎忘了,唯物辩证法并非国粹,而是舶来品。众所周知,唯物辩证法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源自德国古典哲学,其源头又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恰恰是最为纯粹的西方思维、西方文化。”然而,他却公然地忘了他的祖国在唯物辩证法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显然的成就 。
比如,《孙子兵法》就是以唯物辩证法的典范。其众所周知的发扬光大案例,有美国陆军学院将其作为教材,并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发至普通军官学习与运用为证。《孙子兵法》是兵书,也许方舟子要说那不是唯物辩证法。可是,一部兵书,如果不唯物,如果不辩证地观察和分析问题,那么将绝对不会有任何军事参考价值,更不要说借此树立一个先进并科学的军事思想与方针,更不能指导军队打胜仗,更不可能是历代兵家万分尊重和推崇、深入研究与应用的军事理论,更不可能在几千年后还被请出国门,来到发达的军事大国当先生、当参谋。而春秋时期中国与欧洲有交往吗?春秋时期比古希腊时期还晚吗?
再比如,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经典文化中的另一个突出代表是中医。然而,就是这个被方舟子说成是“伪科学”的中医,其最基本的唯物辩证法首先体现在诊病处方上。一方面,病同人不同,则处方必不同。另一方面,药同但产地或季节不同,则用法与用量必不同。如此常识性的中医唯物辩证法,方舟子博士都不知道,不相信,因此,他对中国文化的经典抱有偏见或反感则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他的叛逆行径,是固持己见的必然结果,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对中国经典文化说三道四?
国学中有许多认识自然及其规律的精华部分,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之体现。而方舟子这类连大自然都不敬畏的人,当然敢于信口开河地说“唯物辩证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方法)源自德国古典哲学,其源头又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恰恰是最为纯粹的西方思维、西方文化。”
方舟子文中第二个强词夺理之处在于:他说“我毫不怀疑东方文化、中华文化有值得继承、发扬、乃至推广之处,但是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短处当成拯救世界的灵丹妙药来宣扬,甚至为此而丑化西方文化。然而,中国人从来不缺自作多情的预言家。上个世纪有许多人宣布过20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结果如何,大家都看到了。新世纪才开始没几年,季先生又来宣布‘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其结果如何,我们是看不到的。不过我相信,即便季先生的客观规律终究成了主观愿望,到下个世纪还是会有人宣布22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的。毕竟,井底之蛙的自我感觉是很好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绝种的。 ”可见,方舟子看当今中国发展趋势的观点,还停留在20世纪初期那个“积弱、积贫、积病”于一身的,最艰难困苦时期的中国之客观。他显然没有看到一个每年大约以8%经济速度稳步递增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一个强大的中国在崛起。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国泰民安。随着这股强劲发展趋势的持续,一个更加强大和更加负责的中国将挺立在世界前沿。随之而来,中国古老的文化精髓必将为人类在21世纪的文明进步,做出他不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国家强大,文化输出。一个早一些的事例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美国士兵在世界范围的出现,以及同期的发达工业商品走向世界,英语进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世界流行并占主导地位的通用语言且至今。现实的事例是,随着韩国科技与经济地位的大幅度提升,韩国文化随之发展。近年来在亚洲流行的韩剧、韩菜、韩式美容、科技产品等等,就是韩国文化对现代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同理,一个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将随着中国的崛起而走向世界、引领世界!有目共睹的是,世界上正在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显然,人们进一步地不难看到,方舟子通过一个所谓的学术问题对季羡林老先生展开的批判,其实质就是要告诉人们,象季羡林这样的国学大师、学术权威算得了什么,我想推翻他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随随便便地推翻他。“推翻学术权威,建立自己的权威”,这就是方舟子的险恶用心。
显而易见,一个以一百年前的目光来看待和肯定当今中国对世界文化发展方向起什么作用的人,才是如他自己所说的井底之蛙!是一个彻头彻尾地挂羊头卖狗肉的,灭本族威风、涨他人志气的“洋奴才”。
方舟子一方面全面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辩证唯物论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却在在引用“枯杨生华,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来为“82岁的杨振宁续取28岁的少妻”之事,寻求理论依据。这就是方舟子博士一方面否定中国经典文化中没有辩证唯物论,另一方面却在经典文化中寻求他需要的辩证唯物论并堂而煌之地巧妙运用。
看看当今中国全面崛起的步伐与成就,看看中国大国地位在国际舞台上的迅速提升,看看个别大国对中国崛起的扼制与抵制、担心与焦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预见到东方古老文化体系随着国强民富而走向世界、引领世界?难道鼠目寸光之士所看不到的东方文化的发展趋势,就一定是假的、伪的?方舟子的唯物辩证法究竟该用在哪里?
可见,“中国的月亮没有外国的圆”之观念,仍然在个别人的脑海里翻腾,他们甚至认为中国在某些方面可能连“月亮”都没有。一些人对“月亮”这个观念的继续高呼,一个可能的根本目的,在于从另一个侧面扼制中国民众的全面创新思想的与时俱进。
国际上不是有那么一些人公然地叫嚣“中国威胁论”吗?难道一个经济与科技不强大的中国就可以对谁构成威胁吗?难道和平崛起就一定会对谁构成威胁吗?一个全面否定东方传统文化不会在经济强大之后引领世界的言论,难道又不是与“威胁论”如出一辙吗?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真理,创新是当今中国的治国纲领,创新是和平崛起的时代潮流。一切与全面自主创新相背的言论与思想,都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一切没有资质的,善意或恶意的非学术性打假,都将被公众所唾弃。
2、有意难为李敖
李敖,著名作家,有较大影响力的时评家,一个绝对的爱国者,定居在台湾。然而,方舟子却故意对其发难,他于今夏有专著《李敖这种水平也能骂鲁迅吗 ?》,见
http://star.news.sohu.com/20050920/n240420597.shtml ;。
李敖对鲁迅的《战士和苍蝇》一文中的的一个描述有不同见解,因而发表评述:“‘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请问这是什么话啊?……‘营营地叫着’,苍蝇是营营描写的吗?……你看,‘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看到没有,又来了,你看营营,营营地叫,‘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你们不觉得这个句子念起来非常地不舒服吗?这是什么中文啊?你告诉我什么中文?用营营来描写苍蝇,苍蝇用营营来描写吗?大家看《红楼梦》好了,《红楼梦》里面,看到没有,薛蟠,薛蟠,最后‘两个苍蝇嗡嗡嗡’,为什么不用嗡嗡嗡叫描写苍蝇呢,为什么用营营来描写苍蝇呢?《红楼梦》这个例子摆在那里,为什么我们不学习呢?”
方舟子对李敖的驳斥是:“‘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诗经?小雅?青蝇》)据朱熹的说法:‘营营,往来飞声,乱人听也。……诗人以王好听谗言故,以青蝇飞声比之,而戒王以勿听也。’鲁迅在文中用“营营”描写讨厌的苍蝇,真是贴切不过了。李敖如果没有读过《诗经》的这首名篇,难道连“蝇营狗苟”这句成语也没有听说过吗?李敖自谓‘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自大成狂,自然容不得别人的文章比他好。对这种狂人妄语,本来也不必当真。但是李敖自诩国学渊博,还真被不少人当成了国学大师,岂料这一“营营”,倒泄了底,让人知道这位‘国学大师’原来是连最基本的国学著作也没有通读过的。”
笔者认为,李敖的言论不外乎是典型的学术研究或学术讨论,各表己见而已,没有要骂谁的意向。可是,方舟子对其的评论却大不一样,题目就定得非常独特:“李敖这种水平也能骂鲁迅吗 ?”可见有意激化矛盾之居心叵测。
大家知道,自秦以来,虽然书同文,但语不同音。而描写苍蝇叫声的“营营”之词,却是一个地域性的不同音之字,北方方言和普通话读作“ying”,二声,与“莹”同音,而南方方言却读作“yun”,二声,与“云”同音。可见,难怪台湾的李敖先生觉得“营营”别扭,况且有《红楼梦》佐证,以至于没有耐心去查找一下其他论著中有否别的描述,进而出了一次学术洋相。偶出洋相,但却要因此而否定人家连国学的基础都没有,进而想借此一棒子将其打倒,显然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在对苍蝇如何鸣叫的描述与形容问题上,李敖确实是骏马失踢。然而,谁又没有闪失的时候?有谁能够对自己过去读过的某一本书的 所有关键词汇 具有终身不忘的本事?我们不是已经发现今年才38岁的方舟子博士的一些文章中有公然的谬误,而他难道不是依然在众媒体上强词夺理吗?
方舟子此次对李敖先生发难的关键,在于小题大作和扩大矛盾与影响。他的目的很明显:看看嘛,李敖有什么值得傲慢的,“连‘蝇营狗苟’这句成语也没有听说过,连最基本的国学著作也没有通读过”。方进一步的良苦用心在于通过这样的事例,充分证明李敖也是经不起我方舟子批评与打击之现实。显然,他实际上就是在暗示人们,对于当代中国许许多多的学术权威,无论是自然科学方面的,还是文学方面的,只要我愿意,我想驳斥谁就驳斥谁,想打谁的假就一定能打定谁的假。遗憾的是,这位貌似强大的方舟子博士,在所谓的学术打假中总是谬误重重,尽管比较隐藏,但一经揭露则必然丑态百出。哦,赫赫有名的打假者原来是如此以假乱真。“营营”也好,“嗡嗡”也吧,不就是描写苍蝇的叫声吗,难道一只苍蝇的叫嚣就能把大千世界给搅乱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