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1-3-11 18:08:12
看不见的脚 发表于 2011-3-11 17:05
你只须简单地说:组织结构越复杂功能越强大,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从而需要补充的能量就越多即可以了
消耗能量的荒谬的说法,能量即不会创造也不会消灭。氮、氧、硫等的任何一个原子和它同类的任何另一个原子都是一样的,把它们进行交换又有什么好处呢?在一些很先进的国家的饭馆里,你会发现菜单上除了价目而外,还标明了每道菜所含的能量。不用说,这简直是很荒唐的。因为一个成年有机体所含的能量跟基本是固定不变的。
呵呵,这有些搞笑了。这里是说生物体不知道么?
你吃饱了饭与没吃饱饭,体内的能量一样么?如果这样,还吃什么饭。还熵流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18:13:17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1-3-11 16:48
44# 天涯诗客
问题是,生产者判断失误呢?生产者的判断是否正确,由谁来评价呢?在市场之前可以吗?马克思都难同意——尽管他很矛盾。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48107&page=5

经常判断失误的生产者会逐渐被淘汰,所以现实中多数生产者的判断应该说的过去,不可能是盲目的。
我们说它们说得过去,是基于什么呢?是不是经验?这经验从何而来?市场。当我们基于经验说某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一定具有价值时,潜意识当中,是基于他一定能够满足继续消费者的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1:25:18
62# 天涯诗客
我们说它们说得过去,是基于什么呢?是不是经验?这经验从何而来?市场。当我们基于经验说某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一定具有价值时,潜意识当中,是基于他一定能够满足继续消费者的需求。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48107&page=7&from^^uid=1123236

如果不是为了向效用价值的方向走,……所有这些说法当然是正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1:58:09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1 12:40
33# 哲思

因为对它的发现,才成为有用,所以LZ就慢慢推理成:只有人感觉到有用,才对人是使用价值。多么美妙的词句!感觉到没有用未必不是使用价值,至少它让人知道放弃和拒绝。人们能够利用的不是发现本身,而是所发现事物的客观属性。如果发现本身可以利用,那么,发现就成为多余。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48107&page=4&from^^uid=1161837

呵呵,你是否能够理解我之前说的这句话呢:
“这一段话多少有些暧昧,这种劳动的效果,到底是指消费者评价呢?还是其客观属性呢?显然,即使生产出一件废品,其也有一定的客观属性。”
你是否明白,使用价值可以分为主观使用价值和客观使用价值?有客观使用价值的,未必有主观使用价值,有主观使用价值的必有客观使用价值。一如我之前曾对精忠岳飞的问话一样,如果你是一个男人,你会不会为自己买一身连衣裙穿?如果你会,那么它就对你有主观使用价值,同时,它也有客观使用价值;如果你不会,那么它就对你没有主观使用价值,但它依旧有客观使用价值。进一步的,如果一种劳动,生产出一百件的某种使用价值,当这种使用价值有一百人需要,与只有一个人需要从而有九十九件卖不出去时。两种情况下其创造的价值是否是一样的?
多么响亮的回答!不过凡事总该回头多想想,如果人们主观上没有意识到或感觉到某种劳动产品的有用性,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去进行这种劳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48107&page=4&from^^uid=1161837
请问,你这里的“人们”,都包括什么人呢?包括消费者吗?生产者认为为用的东西,就一定意味着对消费者有用吗?对脑血栓患者有用的东西,就一定对脑溢血患者有用吗?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投资失败的案例了——哪个投资者会认为他投资的产品无用?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1 12:40
呵呵,你是否能够理解我之前说的这句话呢:
“这一段话多少有些暧昧,这种劳动的效果,到底是指消费者评价呢?还是其客观属性呢?显然,即使生产出一件废品,其也有一定的客观属性。”
你是否明白,使用价值可以分为主观使用价值和客观使用价值?有客观使用价值的,未必有主观使用价值,有主观使用价值的必有客观使用价值。一如我之前曾对精忠岳飞的问话一样,如果你是一个男人,你会不会为自己买一身连衣裙穿?如果你会,那么它就对你有主观使用价值,同时,它也有客观使用价值;如果你不会,那么它就对你没有主观使用价值,但它依旧有客观使用价值。进一步的,如果一种劳动,生产出一百件的某种使用价值,当这种使用价值有一百人需要,与只有一个人需要从而有九十九件卖不出去时。两种情况下其创造的价值是否是一样的?

多么响亮的回答!不过凡事总该回头多想想,如果人们主观上没有意识到或感觉到某种劳动产品的有用性,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去进行这种劳动?

请问,你这里的“人们”,都包括什么人呢?包括消费者吗?生产者认为为用的东西,就一定意味着对消费者有用吗?对脑血栓患者有用的东西,就一定对脑溢血患者有用吗?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投资失败的案例了——哪个投资者会认为他投资的产品无用?
呵呵呵~LZ,你的这段论述有明显的逻辑问题!
一种物体当然有许多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属性,比如为了吸铁,我们生产了一块磁石。这个磁石有很多属性,诸如磁性、颜色、形状、高度等等吧,但是,谈到使用价值都是非常具体的,如果你为了满足吸铁的需要,那么,我们就会利用它的磁性这个属性。如果你说生产了一件废品,那就意味着这个产品中的磁性这个属性没有生产出来。虽然这时这个东西的其他的属性依旧存在,但是,它却不是我们所说的使用价值。尽管这件废品的其他属性也许还能满足人们的其他需要,但是,它现在已经不是我们所要考察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它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谈论的磁石了。如果你要谈论这件废品的其他的使用价值,那么,我们谈论的就不是废品。
谈论事物要保持所谈论事物的一致性!!!

关于你的第二段论述:
生产者生产东西不是针对某些个别的生产者进行的,这种生产能够开始是基于消费群体的整体判断,尽管这个消费群体中的个别人也许根本不会去买这种东西,但是,只要这种东西是这个消费整体的客观需要,那么,生产者就会去生产。至于你说的投资失败,要么它正好说明需求(使用价值)的客观性质,从而证明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发生的客观经济过程而不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脑袋中的单纯的思想过程;要么,它就说明失败的原因跟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没有关系,既然这种使用价值是人们客观存在的需求,而你的却没有卖出去,那就需要从产品的自然规定以外找原因,从社会经济过程中去找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2:43:26
干预是基于什么,是不是基于认识。
干预是什么?做功?
功是基于认识,这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翻版么?
认识了E=MC2就能发电么?
知道饭、菜如何做就有吃的了?

你只须回答是基于什么便得,其他多余。
认识有正确也有错误。
我说过好多次了:能量梯度不仅是引起头脑产生信号的刺激源头,也是一切变化过程发生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1 22:52:53
认为吃饭是增加能量的想法才是真的荒谬、可笑,
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中构成身体的元件了?
你抗个大包也认为大包是你的一部分?
你认为体重越大越好?
生命依赖负熵为生,当然不是什么能量。为什么吃饭这个问题之前我已经明确的阐述过。

在我们的食物、用品里,究竟含有什么样的宝贵东西呢?那是很容易回答的。
每一个过程、事件、事变--你叫它们什么都可以,一句话,自然界中正在进行着的每一件事,都是意味着它在其中进行的那部分世界的熵的增加。因此,一个生命有机体在不断地增加它的熵--你或者可以说是在增加正熵--并趋于接近最大值的熵的危险状态,那就是死亡。要摆脱死亡,就是说要活着,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里不断地汲取负熵,我们马上就会明白负熵是十分积极的东西。有机体就是赖负熵为生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新陈代谢中的本质的东西,乃是使有机体成功地消除了当它自身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熵。
E.薛定谔 《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07:34:29
看不见的脚 发表于 2011-3-11 22:52
认为吃饭是增加能量的想法才是真的荒谬、可笑,
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中构成身体的元件了?
你抗个大包也认为大包是你的一部分?
你认为体重越大越好?
生命依赖负熵为生,当然不是什么能量。为什么吃饭这个问题之前我已经明确的阐述过。

在我们的食物、用品里,究竟含有什么样的宝贵东西呢?那是很容易回答的。
每一个过程、事件、事变--你叫它们什么都可以,一句话,自然界中正在进行着的每一件事,都是意味着它在其中进行的那部分世界的熵的增加。因此,一个生命有机体在不断地增加它的熵--你或者可以说是在增加正熵--并趋于接近最大值的熵的危险状态,那就是死亡。要摆脱死亡,就是说要活着,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里不断地汲取负熵,我们马上就会明白负熵是十分积极的东西。有机体就是赖负熵为生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新陈代谢中的本质的东西,乃是使有机体成功地消除了当它自身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熵。
E.薛定谔 《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
呵呵,你只知道用这几个术语,是否真的知道这几个术语的意思?
熵与能量无关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07:35:44
看不见的脚 发表于 2011-3-11 22:43
干预是基于什么,是不是基于认识。
干预是什么?做功?
功是基于认识,这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翻版么?
认识了E=MC2就能发电么?
知道饭、菜如何做就有吃的了?

你只须回答是基于什么便得,其他多余。
认识有正确也有错误。
我说过好多次了:能量梯度不仅是引起头脑产生信号的刺激源头,也是一切变化过程发生的原因。
你还是没有直接回答。一如你说生命依靠负熵而不是依靠能量维持生存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07:36:22
64# 哲思
呵呵呵~LZ,你的这段论述有明显的逻辑问题!
一种物体当然有许多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属性,比如为了吸铁,我们生产了一块磁石。这个磁石有很多属性,诸如磁性、颜色、形状、高度等等吧,但是,谈到使用价值都是非常具体的,如果你为了满足吸铁的需要,那么,我们就会利用它的磁性这个属性。如果你说生产了一件废品,那就意味着这个产品中的磁性这个属性没有生产出来。虽然这时这个东西的其他的属性依旧存在,但是,它却不是我们所说的使用价值。尽管这件废品的其他属性也许还能满足人们的其他需要,但是,它现在已经不是我们所要考察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它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谈论的磁石了。如果你要谈论这件废品的其他的使用价值,那么,我们谈论的就不是废品。
谈论事物要保持所谈论事物的一致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48107&page=7&from^^uid=1161837
哈,这有些搞笑了,看为你无法区分开主观使用价值与客观使用价值。
请问,连衣裙对女人有用,对男人也有用吗?对男人无用,它就是废品?你能区分开产品过剩与废品吗?
所谓废品,是没出达到生产者预期技术要求的东西,而不是对消费者无用的东西,后者是的生产量如果超过了有效需求量,那叫做过剩。
谈论某个问题要有最起码的知识——不要不懂装懂。

关于你的第二段论述:
生产者生产东西不是针对某些个别的生产者进行的,这种生产能够开始是基于消费群体的整体判断,尽管这个消费群体中的个别人也许根本不会去买这种东西,但是,只要这种东西是这个消费整体的客观需要,那么,生产者就会去生产。至于你说的投资失败,要么它正好说明需求(使用价值)的客观性质,从而证明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发生的客观经济过程而不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脑袋中的单纯的思想过程;要么,它就说明失败的原因跟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没有关系,既然这种使用价值是人们客观存在的需求,而你的却没有卖出去,那就需要从产品的自然规定以外找原因,从社会经济过程中去找原因。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48107&page=7&from^^uid=1161837
一,听说过订单生产么?你的话足见你知识面的狭窄。
二,基于消费群体的整体判断?这个整体需要多少?超过了需求量意味着什么?你后面的几句话纯粹是自说自话。因为你根本就没有理解某种使用价值的客观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09:16:57
熵与能量无关么?
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是守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ΔU = Q+ W)

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但能量转换不是任意的,如烧掉一块煤,它的能量虽然并没有消失,但却经过转化随着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一起散发到空间中去了,无法再做功。自然界中任何的过程都不可能自动地复原,要使系统从终态回到初态必需借助外界环境。不可逆过程的初态和终态之间有着重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过程的方向,用态函数熵来描述。这说明能量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进行,即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从有效到无效,从有秩序到无秩序。这种能量转换的方向性也被称为熵场的方向(时间之矢)。

在宇宙这个自然过程的庞大工厂里,能量仅仅充当簿记员,它记载收支平衡,而熵起着支配性的作用,它规定了过程的方式和方向,也就是说能量仅仅表达了宇宙中的一种守恒关系,而熵决定了宇宙运动的方式和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09:37:38
干预是基于什么,是不是基于认识。

干预是什么?做功?
功是基于认识,这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翻版么?
认识了E=MC2就能发电么?
知道饭、菜如何做就有吃的了?
你只须回答是基于什么便得,其他多余。
认识有正确也有错误。

我说过好多次了:能量梯度不仅是引起头脑产生信号的刺激源头,也是一切变化过程发生的原因。

你还是没有直接回答。一如你说生命依靠负熵而不是依靠能量维持生存一样。
还不直接?
无论是认识、还是人为的功、干预;都是基于能量梯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09:47:45
66# 看不见的脚
在我们的食物、用品里,究竟含有什么样的宝贵东西呢?那是很容易回答的。
每一个过程、事件、事变--你叫它们什么都可以,一句话,自然界中正在进行着的每一件事,都是意味着它在其中进行的那部分世界的熵的增加。因此,一个生命有机体在不断地增加它的熵--你或者可以说是在增加正熵--并趋于接近最大值的熵的危险状态,那就是死亡。要摆脱死亡,就是说要活着,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里不断地汲取负熵,我们马上就会明白负熵是十分积极的东西。有机体就是赖负熵为生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新陈代谢中的本质的东西,乃是使有机体成功地消除了当它自身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熵。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48107&page=7&from^^uid=1123236

我理解的熵和负熵的平衡,无非就是生命体内的酸碱平衡;……即生命运动时消耗营养产生乳酸,再摄入碱性饮料加以中和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10:07: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10:48:17
73# rr3068
如果是为了向效用价值的方向走,.......难道所有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48107&page=8&from^^uid=1123236

真理越过一步就是谬误!”——听说过这句话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10:55: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11:11:35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2 07:36
哈,这有些搞笑了,看为你无法区分开主观使用价值与客观使用价值。
请问,连衣裙对女人有用,对男人也有用吗?对男人无用,它就是废品?你能区分开产品过剩与废品吗?
所谓废品,是没出达到生产者预期技术要求的东西,而不是对消费者无用的东西,后者是的生产量如果超过了有效需求量,那叫做过剩。
谈论某个问题要有最起码的知识——不要不懂装懂。

关于你的第二段论述:
生产者生产东西不是针对某些个别的生产者进行的,这种生产能够开始是基于消费群体的整体判断,尽管这个消费群体中的个别人也许根本不会去买这种东西,但是,只要这种东西是这个消费整体的客观需要,那么,生产者就会去生产。至于你说的投资失败,要么它正好说明需求(使用价值)的客观性质,从而证明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发生的客观经济过程而不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脑袋中的单纯的思想过程;要么,它就说明失败的原因跟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没有关系,既然这种使用价值是人们客观存在的需求,而你的却没有卖出去,那就需要从产品的自然规定以外找原因,从社会经济过程中去找原因。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48107&page=7&from^^uid=1161837
一,听说过订单生产么?你的话足见你知识面的狭窄。
二,基于消费群体的整体判断?这个整体需要多少?超过了需求量意味着什么?你后面的几句话纯粹是自说自话。因为你根本就没有理解某种使用价值的客观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区别。
哈哈哈~~!LZ你可真逗哇~~~
一、连衣裙对女人有用吗?有用,是使用价值。对男人有用吗?没用,是废品。LZ是想谈使用价值还是想谈废品?如果想谈使用价值,那么OK,我们就不要谈废品,因为在这个层面里不是废品,如果LZ想谈废品,那么也OK,我们就不要谈使用价值,因为在这个层面不是使用价值而是废品。那么,LZ为什么谈到使用价值扯到废品,谈到废品又扯到使用价值呢?因为LZ的思路是这样的:男人虽然不需要连衣裙,但是女人却需要连衣裙,因此,把“女人的需要”抽象成“需要”,把“女人的使用价值”抽象成“使用价值”,于是,在男人的头脑中就有了一个所谓主观使用价值。但是,LZ忘了,任何跟人相关的东西,都会通过人的意识体现出来,因此,从形式上说,任何对象都是观念的出现在人的脑海中。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想谈观念,那么,它就不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因为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即使把某种观念重复想象N遍,也不会有人去为男人生产连衣裙。LZ从人类需要的所有具体的使用价值中抽象出使用价值一般,但是LZ却忘记了这种抽象是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来的抽象,因此,从一开始,这种抽象只能从人类的整体这个层面来考察才有意义。而当把这种抽象的一般直接搬到现实中应用于人类个体的经济生活的时候,却正因为其抽象而不能用于任何方面。因为这种抽象的东西只是真实事物身上诸多规定性中的一种,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具体的、整体的事物,而是有关事物某个侧面的概念。经济学研究的不是概念,而是现实存在的社会经济过程。因此,使用价值一般只能从整体上理解,理解为一般使用价值才是真实的东西。而这种一般使用价值必然只能从作为整体的部分,即从在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并同样作为一个整体的个人之间的经济交往过程中加以考察。这种一般使用价值只能体现为这些个人的、具体的、特殊的经济联系方式----------这就是马克思价值范畴的由来。

二、你知道订单吗?我可是天天跟订单打交到哦!每天商量订单的条款,比如约束条款、延期补偿条款等等,如果想你那样理解为主观使用价值,那我建议你最好不要从事这一行,免得找麻烦!

三、整体需要的量,商品生产者无法准确知道,但是,他首先可以知道有人会要,才会去生产,这跟主观价值没有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12:43:00
看不见的脚 发表于 2011-3-12 09:16
熵与能量无关么?
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是守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ΔU = Q+ W)

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但能量转换不是任意的,如烧掉一块煤,它的能量虽然并没有消失,但却经过转化随着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一起散发到空间中去了,无法再做功。自然界中任何的过程都不可能自动地复原,要使系统从终态回到初态必需借助外界环境。不可逆过程的初态和终态之间有着重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过程的方向,用态函数熵来描述。这说明能量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进行,即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从有效到无效,从有秩序到无秩序。这种能量转换的方向性也被称为熵场的方向(时间之矢)。

在宇宙这个自然过程的庞大工厂里,能量仅仅充当簿记员,它记载收支平衡,而熵起着支配性的作用,它规定了过程的方式和方向,也就是说能量仅仅表达了宇宙中的一种守恒关系,而熵决定了宇宙运动的方式和方向。
宇宙如此,人也如此吗?人不吃饭要消瘦,工作没力气。你能说他吃饭与不吃饭身体中所包含的能量是一样的吗?
能量守恒,就等于人体中的能量守恒吗?你能说我们吃的食物中没有能量吗?如果你守恒,为什么还要吃饭?
不要和我说人体要靠不断补充负熵活着。这负熵的补充通过什么表现出来,难道不是通过食物等吗??
不要我和说什么“一个成年有机体所含的能量跟所含的物质一样,都是固定不变的”。把一个成年人的胳膊砍掉,他所自身所包含的能量和物质还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那么人掉二两肉又与之有什么区别?
为要和我诉诸什么权威,权威的话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你后面的话是薜定谔的说,那么煤烧掉了,它自身还存在吗?虽然其所包含的能量转化成别的什么,但是,这个别的什么还是煤自身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12:45:29
看不见的脚 发表于 2011-3-12 09:37
干预是基于什么,是不是基于认识。

干预是什么?做功?
功是基于认识,这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翻版么?
认识了E=MC2就能发电么?
知道饭、菜如何做就有吃的了?
你只须回答是基于什么便得,其他多余。
认识有正确也有错误。

我说过好多次了:能量梯度不仅是引起头脑产生信号的刺激源头,也是一切变化过程发生的原因。

你还是没有直接回答。一如你说生命依靠负熵而不是依靠能量维持生存一样。
还不直接?
无论是认识、还是人为的功、干预;都是基于能量梯度。
都是基于能量梯度?那么请问,既然都是基于能量梯度,那么认识与干预有什么区别?没有认识,能不能有效地干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13:09:31
哲思 发表于 2011-3-12 11:11
哈哈哈~~!LZ你可真逗哇~~~
一、连衣裙对女人有用吗?有用,是使用价值。对男人有用吗?没用,是废品。LZ是想谈使用价值还是想谈废品?如果想谈使用价值,那么OK,我们就不要谈废品,因为在这个层面里不是废品,如果LZ想谈废品,那么也OK,我们就不要谈使用价值,因为在这个层面不是使用价值而是废品。那么,LZ为什么谈到使用价值扯到废品,谈到废品又扯到使用价值呢?因为LZ的思路是这样的:男人虽然不需要连衣裙,但是女人却需要连衣裙,因此,把“女人的需要”抽象成“需要”,把“女人的使用价值”抽象成“使用价值”,于是,在男人的头脑中就有了一个所谓主观使用价值。但是,LZ忘了,任何跟人相关的东西,都会通过人的意识体现出来,因此,从形式上说,任何对象都是观念的出现在人的脑海中。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想谈观念,那么,它就不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因为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即使把某种观念重复想象N遍,也不会有人去为男人生产连衣裙。LZ从人类需要的所有具体的使用价值中抽象出使用价值一般,但是LZ却忘记了这种抽象是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来的抽象,因此,从一开始,这种抽象只能从人类的整体这个层面来考察才有意义。而当把这种抽象的一般直接搬到现实中应用于人类个体的经济生活的时候,却正因为其抽象而不能用于任何方面。因为这种抽象的东西只是真实事物身上诸多规定性中的一种,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具体的、整体的事物,而是有关事物某个侧面的概念。经济学研究的不是概念,而是现实存在的社会经济过程。因此,使用价值一般只能从整体上理解,理解为一般使用价值才是真实的东西。而这种一般使用价值必然只能从作为整体的部分,即从在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并同样作为一个整体的个人之间的经济交往过程中加以考察。这种一般使用价值只能体现为这些个人的、具体的、特殊的经济联系方式----------这就是马克思价值范畴的由来。

二、你知道订单吗?我可是天天跟订单打交到哦!每天商量订单的条款,比如约束条款、延期补偿条款等等,如果想你那样理解为主观使用价值,那我建议你最好不要从事这一行,免得找麻烦!

三、整体需要的量,商品生产者无法准确知道,但是,他首先可以知道有人会要,才会去生产,这跟主观价值没有关系。
=====

一,你不过是把废品的概念进行了篡改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请问,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产品是不是废品?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产品与达到技术要求但是有人不需要的产品二者是一回事吗?
其余的皆废话。
二,知道订单?果然么?如果知道,何来“生产者生产东西不是针对某些个别的生产者进行的,这种生产能够开始是基于消费群体的整体判断,”订单生产是针对整个消费群的么?
三,商品生产者无法准确知道事体需要量?那么他应当生产多少?难道只管生产而不去考虑生产多少么?生产超过了需要有价值么?噢,对了,你说那超过需要的是废品,如此说来,社会根本就不会存在过剩。喜欢某种食物主观还是客观?不喜欢不购买,生产者如果生产多了就过剩,这多余的食物有价值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17:07:31
75# rr3068
这里离谬误远着呢!况且,效用价值论如果是指社会效用价值论,那就更没有什么谬误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48107&page=8&from^^uid=1123236

生产方根据“劳动”来确定产品“基础价格”,需求方则根据“效用”来调整产品“货币价格”;……仅此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08:49:35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2 13:09
哲思 发表于 2011-3-12 11:11
哈哈哈~~!LZ你可真逗哇~~~
一、连衣裙对女人有用吗?有用,是使用价值。对男人有用吗?没用,是废品。LZ是想谈使用价值还是想谈废品?如果想谈使用价值,那么OK,我们就不要谈废品,因为在这个层面里不是废品,如果LZ想谈废品,那么也OK,我们就不要谈使用价值,因为在这个层面不是使用价值而是废品。那么,LZ为什么谈到使用价值扯到废品,谈到废品又扯到使用价值呢?因为LZ的思路是这样的:男人虽然不需要连衣裙,但是女人却需要连衣裙,因此,把“女人的需要”抽象成“需要”,把“女人的使用价值”抽象成“使用价值”,于是,在男人的头脑中就有了一个所谓主观使用价值。但是,LZ忘了,任何跟人相关的东西,都会通过人的意识体现出来,因此,从形式上说,任何对象都是观念的出现在人的脑海中。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想谈观念,那么,它就不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因为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即使把某种观念重复想象N遍,也不会有人去为男人生产连衣裙。LZ从人类需要的所有具体的使用价值中抽象出使用价值一般,但是LZ却忘记了这种抽象是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来的抽象,因此,从一开始,这种抽象只能从人类的整体这个层面来考察才有意义。而当把这种抽象的一般直接搬到现实中应用于人类个体的经济生活的时候,却正因为其抽象而不能用于任何方面。因为这种抽象的东西只是真实事物身上诸多规定性中的一种,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具体的、整体的事物,而是有关事物某个侧面的概念。经济学研究的不是概念,而是现实存在的社会经济过程。因此,使用价值一般只能从整体上理解,理解为一般使用价值才是真实的东西。而这种一般使用价值必然只能从作为整体的部分,即从在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并同样作为一个整体的个人之间的经济交往过程中加以考察。这种一般使用价值只能体现为这些个人的、具体的、特殊的经济联系方式----------这就是马克思价值范畴的由来。

二、你知道订单吗?我可是天天跟订单打交到哦!每天商量订单的条款,比如约束条款、延期补偿条款等等,如果想你那样理解为主观使用价值,那我建议你最好不要从事这一行,免得找麻烦!

三、整体需要的量,商品生产者无法准确知道,但是,他首先可以知道有人会要,才会去生产,这跟主观价值没有关系。
=====

一,你不过是把废品的概念进行了篡改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请问,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产品是不是废品?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产品与达到技术要求但是有人不需要的产品二者是一回事吗?
其余的皆废话。
二,知道订单?果然么?如果知道,何来“生产者生产东西不是针对某些个别的生产者进行的,这种生产能够开始是基于消费群体的整体判断,”订单生产是针对整个消费群的么?
三,商品生产者无法准确知道事体需要量?那么他应当生产多少?难道只管生产而不去考虑生产多少么?生产超过了需要有价值么?噢,对了,你说那超过需要的是废品,如此说来,社会根本就不会存在过剩。喜欢某种食物主观还是客观?不喜欢不购买,生产者如果生产多了就过剩,这多余的食物有价值么?
LZ:
一、我上次那段话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谈论问题要保持所谈问题的一致性。谈废品就谈废品,谈使用价值就谈使用价值,不能在同一层面下,谈废品突然又扯到使用价值,谈使用价值突然有扯到废品。至于你现在问的两个问题,我觉得问得很奇怪,因为他跟所要证明的东西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既然你已经提问,我总是要回答的,且看你怎么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是废品。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是一回事。

二、这一段上回我回复的意思很明确,订单证明不了你说的主观使用价值。如果你现在问订单是针对整个消费群么?答案:是的。不信你去问问广东那些接外贸订单的鞋厂老板。他们购置设备不正是因为有需要代工的消费群存在吗?他们把自己生产的鞋样放到集中的市场中,每天有大量的国外的和国内的需要做代工的客户来光顾,一旦有人看中了自己的鞋样后,就可以订立合约开始为别人生产了。

三、我上次的意思也很明白,在考虑生产多少以前,先要确定这个行当能否做,而判断这一点就需要考察有没有这类东西的消费群存在。至于做多少,这是第二步需要考虑的问题。商品生产者无法准确知道市场的需求量,他只能通过消费群比如说每年消费的总量以及自己所能预估的竞争对手的量来做一个预估,并通过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结合自己的产量和成本关系来找到一个自己认为相对风险较小的量来进行生产,并且还会根据市场情况不断做调整。生产量大了,单位成本虽然下降了,但是有可能超过总需求而出现积压,产量小了,单位成本又下不来,又怕失去竞争力。所以,把产量和成本调整到适合自己企业的一个平衡点是一件令人纠结的事情。
你的以下几个问题的答复:
生产超过了需要有价值么?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没有价值。

噢,对了,你说那超过需要的是废品,如此说来,社会根本就不会存在过剩。
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社会根本就不会存在过剩?


喜欢某种食物主观还是客观?
主观!

不喜欢不购买,生产者如果生产多了就过剩,这多余的食物有价值么?
商品如果卖不出去就没有价值!


呵呵呵~且看你如何答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09:58:21
81# 哲思

呵呵,小菜一碟。不过,得打乱顺序说:
一,[噢,对了,你说那超过需要的是废品,如此说来,社会根本就不会存在过剩。
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社会根本就不会存在过剩?]
既然超过需要的是废品,还哪来的过剩?难道你不知道过剩是就产品的生产数量与需求求数量的关系而说的,而不是就产品是否达到技术要求而说的么?看看马祖是如何说的:
“社会对麻布的需要,象对其他各种东西的需要一样,是有限度的,如果他的竞争者已经满足了这种需要,我们这位朋友的产品就成为多余的、过剩的,因而是无用的了。”

二,[喜欢某种食物主观还是客观?
主观!]
既然承认主观,那么消费者不喜欢某种产品,便不会购买。

三,[不喜欢不购买,生产者如果生产多了就过剩,这多余的食物有价值么?
商品如果卖不出去就没有价值!]

其实,问题你自己已经回答了。
不喜欢不购买,多余的食物——产品就无价值。而这种不喜欢是主观的。那么,商品的价值评价就是主观的。换言之,商品有没有价值,决定于消费者的主观评价。同理,商品价值的大小,也决定于消费者的主观评价。
注意,不要以为说商品的价值是由消费者的主观评价所决定的,就等于否定了劳动与价值存着着联系。二者一个是商品价值评价尺度的表现形式,一个是商品价值的来源。换言之,劳动只是价值的必要条件。
当然,这里的回复事实上早已经偏离了你最初对我的质疑的主题,这不过是根据前面回复所得出的东西。
那么现在再回头看看你最初说过的话(红字是我说的话):

只想谈谈上面能够体现你思维特征的两句:


‘基于前一段的内容(包括注),那么虽然磁石的吸铁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是因为对它的发现,才成为有用。‘
因为对它的发现,才成为有用,所以LZ就慢慢推理成:只有人感觉到有用,才对人是使用价值。多么美妙的词句!感觉到没有用未必不是使用价值,至少它让人知道放弃和拒绝。人们能够利用的不是发现本身,而是所发现事物的客观属性。如果发现本身可以利用,那么,发现就成为多余。




果人们主观上没有意识到或感觉到某种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这种劳动能够成为人的生存条件吗?显然不能。


多么响亮的回答!不过凡事总该回头多想想,如果人们主观上没有意识到或感觉到某种劳动产品的有用性,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去进行这种劳动?


------------
一,你这里已经说了,超过需要是废品并没有价值。并承认喜欢或不喜欢是主观的。那么请问,,同样的商品,卖出去的与没有卖出的在技术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因为消费者不喜欢,你便认为它是废品。且不论你这种说法有问题,就这个说法本身来说,卖出去的按这个逻辑,应是合格品或正品,那么,合格品与废品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这种区别是技术上的区别吗?显然不是,这种根据这里的谈话,是来自于消费者的主观评价。
那么,你之前说“因为对它的发现,才成为有用,所以LZ就慢慢推理成:只有人感觉到有用,才对人是使用价值。多么美妙的词句!”以你这里的逻辑,感觉到无用,从而卖不出去,就是废品。再一次请问,这废品与合格品有区别吗?你不是说它有使用价值或客观属性么?
二,现在你再来看看,有两类人对某种劳动产品的用性的存在着认识,一类是生产者,一类是消费者。生产者认为有用,等于消费者认为有用么?生产者能够准确地了解消费者的想法吗?那么你自己说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13:10:40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3 09:58
呵呵,小菜一碟。不过,得打乱顺序说:
一,[噢,对了,你说那超过需要的是废品,如此说来,社会根本就不会存在过剩。
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社会根本就不会存在过剩?]
既然超过需要的是废品,还哪来的过剩?难道你不知道过剩是就产品的生产数量与需求求数量的关系而说的,而不是就产品是否达到技术要求而说的么?看看马祖是如何说的:
“社会对麻布的需要,象对其他各种东西的需要一样,是有限度的,如果他的竞争者已经满足了这种需要,我们这位朋友的产品就成为多余的、过剩的,因而是无用的了。”

呵呵呵呵~~~!
LZ思维也太逗了吧!
1、如果你生产出来的直接就是废品,那它就不是我们谈论正常意义下的产品,因此过剩不过剩就跟这种东西没有关系,因为它跟我们的需求也没有关系。可见,过剩不过剩总是基于同一种东西相对需求而言的。
2、如果你生产出来的是正常的、可以用来消费的产品,也就是说是同一的产品,那么,所谓废品不就是指超过了需求的过剩的东西吗?不正是因为过剩才多余,才是无用的东西吗?可见,你的思维方式不是从现实的过程去考察概念,而是从既定的概念去演绎现实过程。。

二,[喜欢某种食物主观还是客观?
主观!]
既然承认主观,那么消费者不喜欢某种产品,便不会购买。
(的确这样!不过这又能证明你的什么观点呢?老实说,凭着我对你的思维方式的了解,我大致知道你会怎样答复,不过现在还是让你自己说出来,我们再谈不迟。免得扯多了更乱呀。

三,[不喜欢不购买,生产者如果生产多了就过剩,这多余的食物有价值么?
商品如果卖不出去就没有价值!]

其实,问题你自己已经回答了。
不喜欢不购买,多余的食物——产品就无价值。而这种不喜欢是主观的。那么,商品的价值评价就是主观的。换言之,商品有没有价值,决定于消费者的主观评价。同理,商品价值的大小,也决定于消费者的主观评价。
注意,不要以为说商品的价值是由消费者的主观评价所决定的,就等于否定了劳动与价值存着着联系。二者一个是商品价值评价尺度的表现形式,一个是商品价值的来源。换言之,劳动只是价值的必要条件。
当然,这里的回复事实上早已经偏离了你最初对我的质疑的主题,这不过是根据前面回复所得出的东西。
那么现在再回头看看你最初说过的话(红字是我说的话):

哈哈哈~~!按照你的思维方式,这应该是回答上面一问的答案。
1、请注意!所谓多余的食物是指超过了需求总量的事物,而不是指个别人原意不原意或者喜欢不喜欢买这种食物。谁会认为某个产品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会买而说这种产品是多余的呢?你可以因为不喜欢这种食物而不买,但是,你却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而不用掏钱而白白把这种食物拿走。
2、需求总量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市场上某种使用价值的数量变化,从而引起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最后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又会直接影响到生产者的利润的变化,从而引起产量和进入某种产品的生产者数量的变化,也就是会引起同一时间内生产者数量的变化,最后导致生产某种产品的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从而导致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发生变化,直至再次影响到价格变化。。。
可见,市场上从消费者主观购买动机到价格的变化之间,存在着诸多中间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价值量的变化以及决定价值量变化的劳动量(等效于生产者数量)是决定因素。这就好比你想飞天,你就必需通过坐飞船这个环节来达到目的,并且飞船的制造必需符合客观规律,而不是抽象的说因为我想,所以能够上天,离开了起决定作用的物质条件或者主观不符合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任何想法都是空想。当然,如果你不想,那么OK,这个过程就不会开始,那么,所有关于这个过程本身规律的谈论就不用开始------而如果这样,就的的确确跟商品经济过程没有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15:04:43
哲思 发表于 2011-3-13 13:10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3 09:58
呵呵,小菜一碟。不过,得打乱顺序说:
一,[噢,对了,你说那超过需要的是废品,如此说来,社会根本就不会存在过剩。
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社会根本就不会存在过剩?]
既然超过需要的是废品,还哪来的过剩?难道你不知道过剩是就产品的生产数量与需求求数量的关系而说的,而不是就产品是否达到技术要求而说的么?看看马祖是如何说的:
“社会对麻布的需要,象对其他各种东西的需要一样,是有限度的,如果他的竞争者已经满足了这种需要,我们这位朋友的产品就成为多余的、过剩的,因而是无用的了。”

呵呵呵呵~~~!
LZ思维也太逗了吧!
1、如果你生产出来的直接就是废品,那它就不是我们谈论正常意义下的产品,因此过剩不过剩就跟这种东西没有关系,因为它跟我们的需求也没有关系。可见,过剩不过剩总是基于同一种东西相对需求而言的。
2、如果你生产出来的是正常的、可以用来消费的产品,也就是说是同一的产品,那么,所谓废品不就是指超过了需求的过剩的东西吗?不正是因为过剩才多余,才是无用的东西吗?可见,你的思维方式不是从现实的过程去考察概念,而是从既定的概念去演绎现实过程。。

二,[喜欢某种食物主观还是客观?
主观!]
既然承认主观,那么消费者不喜欢某种产品,便不会购买。
(的确这样!不过这又能证明你的什么观点呢?老实说,凭着我对你的思维方式的了解,我大致知道你会怎样答复,不过现在还是让你自己说出来,我们再谈不迟。免得扯多了更乱呀。

三,[不喜欢不购买,生产者如果生产多了就过剩,这多余的食物有价值么?
商品如果卖不出去就没有价值!]

其实,问题你自己已经回答了。
不喜欢不购买,多余的食物——产品就无价值。而这种不喜欢是主观的。那么,商品的价值评价就是主观的。换言之,商品有没有价值,决定于消费者的主观评价。同理,商品价值的大小,也决定于消费者的主观评价。
注意,不要以为说商品的价值是由消费者的主观评价所决定的,就等于否定了劳动与价值存着着联系。二者一个是商品价值评价尺度的表现形式,一个是商品价值的来源。换言之,劳动只是价值的必要条件。
当然,这里的回复事实上早已经偏离了你最初对我的质疑的主题,这不过是根据前面回复所得出的东西。
那么现在再回头看看你最初说过的话(红字是我说的话):

哈哈哈~~!按照你的思维方式,这应该是回答上面一问的答案。
1、请注意!所谓多余的食物是指超过了需求总量的事物,而不是指个别人原意不原意或者喜欢不喜欢买这种食物。谁会认为某个产品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会买而说这种产品是多余的呢?你可以因为不喜欢这种食物而不买,但是,你却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而不用掏钱而白白把这种食物拿走。
2、需求总量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市场上某种使用价值的数量变化,从而引起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最后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又会直接影响到生产者的利润的变化,从而引起产量和进入某种产品的生产者数量的变化,也就是会引起同一时间内生产者数量的变化,最后导致生产某种产品的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从而导致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发生变化,直至再次影响到价格变化。。。
可见,市场上从消费者主观购买动机到价格的变化之间,存在着诸多中间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价值量的变化以及决定价值量变化的劳动量(等效于生产者数量)是决定因素。这就好比你想飞天,你就必需通过坐飞船这个环节来达到目的,并且飞船的制造必需符合客观规律,而不是抽象的说因为我想,所以能够上天,离开了起决定作用的物质条件或者主观不符合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任何想法都是空想。当然,如果你不想,那么OK,这个过程就不会开始,那么,所有关于这个过程本身规律的谈论就不用开始------而如果这样,就的的确确跟商品经济过程没有关系。
一,当然是指超过需求总量——这是由无数个不喜欢导致的超过。。
二,呵呵,说了这么多,有一关键问题——这些各个方面变化的影响是实时的么?如果是,资本主义还会过剩么?你以为是每一个消费者向生产者下订单啊?另外,考虑到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强度了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15:18:52
84# 天涯诗客 不喜欢不见得就不一定不买,因为什么是喜欢,在经济学的假设里,明显隐含这是不能直接或者间接的违背真实的原则,可是这明显是个神话。另外,主观评价和购买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不要混淆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16:13:57
理论不错,只不过现代的马克思经济学是不是应该与时俱进了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结合分析才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16:36:10
借一步 发表于 2011-3-13 15:18
84# 天涯诗客 不喜欢不见得就不一定不买,因为什么是喜欢,在经济学的假设里,明显隐含这是不能直接或者间接的违背真实的原则,可是这明显是个神话。另外,主观评价和购买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不要混淆概念。
呵呵,我说,你既然自称学的专业是西经,不会对效用论这么外行吧?是你撒谎呢,还是你学的不咋地呢?——明白为什么这么说你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16:51:49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3 16:36
借一步 发表于 2011-3-13 15:18
84# 天涯诗客 不喜欢不见得就不一定不买,因为什么是喜欢,在经济学的假设里,明显隐含这是不能直接或者间接的违背真实的原则,可是这明显是个神话。另外,主观评价和购买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不要混淆概念。
呵呵,我说,你既然自称学的专业是西经,不会对效用论这么外行吧?是你撒谎呢,还是你学的不咋地呢?——明白为什么这么说你么?
当然这不足以说明效用论的荒唐之处,但是对于普通人的现实来说,它是存在的。按效用论的偏好来说,是一种消费商品获得的满足感。至于这个满足感的程度并不是我们关心的哦话题。至于买和不买,这个问题,按照工具主义的看法,只是一个交易场景的描述。高级一点的经济学都不谈价值问题甚至不可测的效用问题。我要是你就不会举这种无理的例子,蒙人嘛。另外马克思主义者谈的这类问题,显然也和你的举例没有关系。你所谓的效用论只不过是一种上世纪的可笑观念而已,马克思主义者的直接分析对象是交易和商品,里面的有用性及使用价值,是不做考虑的,那只是为了讨论商品而存在的设定。也因此,其结论并不妨碍和工具主义得出一样的交易结论的结果。至于我说讽刺的这个例子,你大概听说过垄断者的操纵广告的故事,也知道现实中人们的货币幻觉的存在。就最后的观点看,如果说把心理评价和交易相连不足为凭,同样把使用价值同交易连接也是不足为凭的。好了,各位的玄学辩论实在是很无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17:09:27
还有马克思的那一大堆冗长的说法,其实需要现代化的说法就是这样的,就是实验里面的对照试验。他关于使用价值的说法本来就是给物品的分类划界开了个口子,只是像你这样无聊机械的人才会不断的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21:55:18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3 15:04
一,当然是指超过需求总量——这是由无数个不喜欢导致的超过。。(你又在凭着自己想法演绎现实啊!生产能够知道谁喜欢谁不喜欢吗?生产者生产东西只能依据:
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的社会对这个产品购买总额的统计数据;
2、根据现实条件,比如对工资水平、消费趋势等等的调查,大致做出一个预估。
想你这样未卜先知的神人,我还从来没见过。
二,呵呵,说了这么多,有一关键问题——这些各个方面变化的影响是实时的么?如果是,资本主义还会过剩么?你以为是每一个消费者向生产者下订单啊?另外,考虑到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强度了么? (把意思说清楚点行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跳至第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