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5577 117
2011-03-10


  “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发现这些不同的方面,从而发现物的多种使用方式,是历史的事情。【“物都有内在的长处<这是巴尔本用来表示使用价值的专门用语>,这种长处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如磁石吸铁的长处就是如此。”(尼古拉·巴尔本《新币轻铸论。答洛克先生关于提高货币价值的意见》1969年伦敦版第6页)磁石吸铁的属性只是在通过它发现了磁极性以后才成为有用的。】为有用物的量找到社会尺度,也是这样。商品尺度之所以不同,部分是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是由于约定俗成。“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基于前一段的内容(包括注),那么虽然磁石的吸铁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是因为对它的发现,才成为有用。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也已经起了变化。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末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它们也不再是木匠劳动、瓦匠劳动、纺纱劳动,或其他某种一定的生产劳动的产品了。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
    在这里,我们可以注意一下,这种使物有用的属性之有用或使用价值,是基于消费者的“感觉”。


    “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并不是由于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谁用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就只是使用价值,而不是商品。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
     既然使用价值是基于人的感觉——虽然它决定于商品体或物的属性,那么,所谓对别人有用或对别人的使用价值,就是基于别人的感觉。

    “上衣是满足一种特殊需要的使用价值。要生产上衣,就需要进行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这种生产活动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由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我们简称为有用劳动。从这个观点来看,劳动总是联系到它的有用效果来考察的。”


    这一段话多少有些暧昧,这种劳动的效果,到底是指消费者评价呢?还是其客观属性呢?显然,即使生产出一件废品,其也有一定的客观属性。



    “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如果人们主观上没有意识到或感觉到某种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这种劳动能够成为人的生存条件吗?显然不能。



   “假定生产一件上衣的必要劳动增加一倍或减少一半。在前一种场合,一件上衣就具有以前两件上衣的价值,在后一种场合,两件上衣就只有以前一件上衣的价值,虽然在这两种场合,上衣的效用和从前一样,上衣包含的有用劳动的质也和从前一样。但生产上衣所耗费的劳动量有了变化。”


    注意,马克思在此用了效用一词,在其他场合,他还用到。并且表明,他知道效用一词的含义,只是,在此他的含义是否就一定是那种含义,尚不能确定。



    “最后,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如果我们根据前面的分析,那么这种不能被消者认为有用的物品,其中所包含劳动就不有用,因此不形成价值。当然,有人会辩解,说这种有用性是指物的客观属性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感觉或主观评价。那么我们继续往往下看。




    “另一方面,商品在能够作为价值实现以前,必须证明自己是使用价值,因为耗费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只有耗费在对别人有用的形式上,才能算数。但是,这种劳动对别人是否有用,它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别人的需要,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得到证明。


    我们曾在前面针对“劳动总是联系到它的有用效果来考察的”这句话说过,有用效果这种到底是指消费者评价呢?还是其客观属性呢?现在根据上面这段话来看,物品的客观属性显然不需要在商品交换中得到证明——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只有那种消费者的主观评价——确切地说是效用评价,才是基于人的意志,从而才需要在商品交换中体现。


因此,我们可以明确的指出,至少仅就我们前面引用的马克思的这些观点来看,所谓物的对别人的有用性,是一种基于别人的主观评价,或者说是基于消费者的主观评价。从而所谓价值,也是基于消费者的主观评价才会确定。



马克思的其他与之看似对立的观点,我们只能说是这马克思自身的矛盾。或者说是其分析方法的不当——一种需要在市场中确定的东西,如何又能够脱离市场而存在呢?这也许是出于其政治立场或剩余价值理论的需要。



    附马克思关于效用的一段注:


    “耶利米·边沁纯粹是一种英国的现象。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里,都不曾有一个哲学家,就连我们的哲学家克利斯提安·沃尔弗也算在内,曾如此洋洋得意地谈论这些庸俗不堪的东西。效用原则并不是边沁的发明。他不过把爱尔维修和十八世纪其他法国人的才气横溢的言论枯燥无味地重复一下而已。假如我们想知道什么东西对狗有用,我们就必须探究狗的本性。这种本性本身是不能从‘效用原则’中虚构出来的。如果我们想把这一原则运用到人身上来,想根据效用原则来评价人的一切行为、运动和关系等等,就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但是边沁不管这些。他幼稚而乏味地把现代的市侩,特别是英国的市侩说成是标准的人。凡是对这种标准的人和他的世界有用的东西,本身就是有用的。他还用这种尺度来评价过去、现在和将来。例如基督教是‘有用的’,因为它对刑法从法律方面所宣判的罪行,从宗教方面严加禁止。艺术批评是‘有害的’,因为它妨碍贵人们去欣赏马丁·塔波尔的作品,如此等等。这位勇敢的人的座右铭是‘没有一天不动笔’,他就用这些废话写出了堆积如山的书。如果我有我的朋友亨·海涅那样的勇气,我就要把耶利米先生称为资产阶级蠢才中的一个天才。”


    对于上述观点,一言以蔽之,即人们的效用评价,具有基于人的生物存在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换言之,效用评价,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还有一些观点可参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有一部分劳动产品必定是有意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从那时起,一方面,物满足直接需要的效用和物用于交换的效用的分离固定下来了。它们的使用价值同它们的交换价值分离开来。另一方面,它们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是由它们的生产本身决定的。习惯把它们作为价值量固定下来。


注意,马克思在这里把使用价值与直接需要的效用相对应,而把交换价值与交换的效用相对应。


另:

   根据这句话并基于上述分析,那么商业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这又与其观点矛盾。


    “服务无非是某种使用价值发挥效用,而不管这种使用价值是商品还是劳动。

     关于效用的段落还有许多,有些语意暧昧,有些则把使用价值与效用等同。此不一一例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10 09:31:30
写的忽忙,没细组织语言。欢迎拍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0 10:22:1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0 10:33:46
1# 天涯诗客

编辑一下效果好多了!
……支持较高水平的学术讨论,不支持低俗化和政治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0 10:35:24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1-3-10 10:33
1# 天涯诗客

编辑一下效果好多了!
……支持较高水平的学术讨论,不支持低俗化和政治化!
呵呵,这可有些见仁见智了呢,不过,服从领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0 10:41:31
关于价值之于市场,不知而为之,是水平问题;明知而为之,是学术道德或立场问题。当然也不排除水平问题——缺少把劳动与市场评价统一起来的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