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1-3-14 08:37:42
借一步 发表于 2011-3-13 16:51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3 16:36
借一步 发表于 2011-3-13 15:18
84# 天涯诗客 不喜欢不见得就不一定不买,因为什么是喜欢,在经济学的假设里,明显隐含这是不能直接或者间接的违背真实的原则,可是这明显是个神话。另外,主观评价和购买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不要混淆概念。
呵呵,我说,你既然自称学的专业是西经,不会对效用论这么外行吧?是你撒谎呢,还是你学的不咋地呢?——明白为什么这么说你么?
当然这不足以说明效用论的荒唐之处,但是对于普通人的现实来说,它是存在的。按效用论的偏好来说,是一种消费商品获得的满足感。至于这个满足感的程度并不是我们关心的哦话题。至于买和不买,这个问题,按照工具主义的看法,只是一个交易场景的描述。高级一点的经济学都不谈价值问题甚至不可测的效用问题。我要是你就不会举这种无理的例子,蒙人嘛。另外马克思主义者谈的这类问题,显然也和你的举例没有关系。你所谓的效用论只不过是一种上世纪的可笑观念而已,马克思主义者的直接分析对象是交易和商品,里面的有用性及使用价值,是不做考虑的,那只是为了讨论商品而存在的设定。也因此,其结论并不妨碍和工具主义得出一样的交易结论的结果。至于我说讽刺的这个例子,你大概听说过垄断者的操纵广告的故事,也知道现实中人们的货币幻觉的存在。就最后的观点看,如果说把心理评价和交易相连不足为凭,同样把使用价值同交易连接也是不足为凭的。好了,各位的玄学辩论实在是很无聊。
呵呵,由你第一句话,看来你还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么说你。说一大堆废话,不过是心虚罢了。就如考试时不得要领的小学生,只能是东拉西扯地凑字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08:39:05
借一步 发表于 2011-3-13 17:09
还有马克思的那一大堆冗长的说法,其实需要现代化的说法就是这样的,就是实验里面的对照试验。他关于使用价值的说法本来就是给物品的分类划界开了个口子,只是像你这样无聊机械的人才会不断的讨论。
只要某些思想在这块土地上阴魂不散,这个东西就有在这里讨论的必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08:43:12
哲思 发表于 2011-3-13 21:55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3 15:04
一,当然是指超过需求总量——这是由无数个不喜欢导致的超过。。(你又在凭着自己想法演绎现实啊!生产能够知道谁喜欢谁不喜欢吗?生产者生产东西只能依据:
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的社会对这个产品购买总额的统计数据;
2、根据现实条件,比如对工资水平、消费趋势等等的调查,大致做出一个预估。
想你这样未卜先知的神人,我还从来没见过。
二,呵呵,说了这么多,有一关键问题——这些各个方面变化的影响是实时的么?如果是,资本主义还会过剩么?你以为是每一个消费者向生产者下订单啊?另外,考虑到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强度了么? (把意思说清楚点行不?)
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
请问:
这购买总额是如何实现的?由你 2,显然不了解效用论。之前说过,不懂不要装懂。
如果我这里的话你都看不懂,那么何以参和到这里的问题中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08:59:22
91# 天涯诗客 你所谓的要领不过是拾人牙秽而已,庞巴维克都死了上百年。招魂有困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09:31:12
借一步 发表于 2011-3-14 08:59
91# 天涯诗客 你所谓的要领不过是拾人牙秽而已,庞巴维克都死了上百年。招魂有困难。
呵呵,说话之前动动脑子,你那马祖死了多少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10:23:45
95# 天涯诗客 这是有区别的,马克思的理论还活着,就像你说的是幽灵,而庞巴维克已经确凿的死了。像你这么卖力招魂的不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11:01:54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4 08:43
哲思 发表于 2011-3-13 21:55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3 15:04
一,当然是指超过需求总量——这是由无数个不喜欢导致的超过。。(你又在凭着自己想法演绎现实啊!生产能够知道谁喜欢谁不喜欢吗?生产者生产东西只能依据:
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的社会对这个产品购买总额的统计数据;
2、根据现实条件,比如对工资水平、消费趋势等等的调查,大致做出一个预估。
想你这样未卜先知的神人,我还从来没见过。
二,呵呵,说了这么多,有一关键问题——这些各个方面变化的影响是实时的么?如果是,资本主义还会过剩么?你以为是每一个消费者向生产者下订单啊?另外,考虑到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强度了么? (把意思说清楚点行不?)
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
请问:
这购买总额是如何实现的?由你 2,显然不了解效用论。之前说过,不懂不要装懂。
如果我这里的话你都看不懂,那么何以参和到这里的问题中来?
1、你到底想说什么?是指上文说的统计数据怎么来的吗?2、你说的是你讲那个主观效用论吗?你认为需要用你的主观效用论去臆想现实的经济过程才算是“懂”吗?既然这么一致,那我们还有必要讨论吗?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整理清楚再说话!不懂装懂的人还不一定是谁呢???呵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13:56:19
借一步 发表于 2011-3-14 10:23
95# 天涯诗客 这是有区别的,马克思的理论还活着,就像你说的是幽灵,而庞巴维克已经确凿的死了。像你这么卖力招魂的不多。
我说借一步,你是成心的怎么?马克思后面有理论二字,庞的为什么给丢了?再说了,庞是你说的不是我说的。当然,如果你不过是以他来代表效用论倒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14:05:09
98# 天涯诗客 除了一个时间价值论外,庞巴维克的影响已经可以忽略不计。至于效用论,多数老实人都知道那不过是一种玄学而已,只是专栏上经济学家忽悠大众的材料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14:09:09
哲思 发表于 2011-3-14 11:01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4 08:43
哲思 发表于 2011-3-13 21:55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3 15:04
一,当然是指超过需求总量——这是由无数个不喜欢导致的超过。。(你又在凭着自己想法演绎现实啊!生产能够知道谁喜欢谁不喜欢吗?生产者生产东西只能依据:
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的社会对这个产品购买总额的统计数据;
2、根据现实条件,比如对工资水平、消费趋势等等的调查,大致做出一个预估。
想你这样未卜先知的神人,我还从来没见过。
二,呵呵,说了这么多,有一关键问题——这些各个方面变化的影响是实时的么?如果是,资本主义还会过剩么?你以为是每一个消费者向生产者下订单啊?另外,考虑到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强度了么? (把意思说清楚点行不?)
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
请问:
这购买总额是如何实现的?由你 2,显然不了解效用论。之前说过,不懂不要装懂。
如果我这里的话你都看不懂,那么何以参和到这里的问题中来?
1、你到底想说什么?是指上文说的统计数据怎么来的吗?2、你说的是你讲那个主观效用论吗?你认为需要用你的主观效用论去臆想现实的经济过程才算是“懂”吗?既然这么一致,那我们还有必要讨论吗?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整理清楚再说话!不懂装懂的人还不一定是谁呢???呵呵呵~~~
一,如何实现与怎么来的是一个意思么?打个比方说,如果你说某种商品的购买总额的统计数据是十万元,那么,这十万是如何实现的?那么前面说过,超过需求总量是由无数个不喜欢导致的。十万是喜欢购买的消费者实际为这种商品的消费者的消费额——这对应一定的商品量,那么,当生产量一定并且其存在过剩的情况下,则是因为还有无数个人不喜欢而使其过剩。你自己说了,生产者要预估,恰恰这个预估中。多估计了喜欢的的人数,换个角度说,多估计了市场需求量。
二,第一点那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清楚,第二个也懒得解释。在此要说的是,讨论问题,不是要双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致,而是要参与讨论者了解所涉及问题的最基本的知识。比如,我不可能与别人去讨论化学问题,因为我尚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对这方面的知道有限,如果我硬要去参与,则人家未免是在对牛弹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20:43:36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4 14:09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3 15:04
一,当然是指超过需求总量——这是由无数个不喜欢导致的超过。。(你又在凭着自己想法演绎现实啊!生产能够知道谁喜欢谁不喜欢吗?生产者生产东西只能依据:
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的社会对这个产品购买总额的统计数据;
2、根据现实条件,比如对工资水平、消费趋势等等的调查,大致做出一个预估。
想你这样未卜先知的神人,我还从来没见过。
二,呵呵,说了这么多,有一关键问题——这些各个方面变化的影响是实时的么?如果是,资本主义还会过剩么?你以为是每一个消费者向生产者下订单啊?另外,考虑到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强度了么? (把意思说清楚点行不?)
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
请问:
这购买总额是如何实现的?由你 2,显然不了解效用论。之前说过,不懂不要装懂。
如果我这里的话你都看不懂,那么何以参和到这里的问题中来?
1、你到底想说什么?是指上文说的统计数据怎么来的吗?2、你说的是你讲那个主观效用论吗?你认为需要用你的主观效用论去臆想现实的经济过程才算是“懂”吗?既然这么一致,那我们还有必要讨论吗?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整理清楚再说话!不懂装懂的人还不一定是谁呢???呵呵呵~~~
一,如何实现与怎么来的是一个意思么?打个比方说,如果你说某种商品的购买总额的统计数据是十万元,那么,这十万是如何实现的?那么前面说过,超过需求总量是由无数个不喜欢导致的。十万是喜欢购买的消费者实际为这种商品的消费者的消费额——这对应一定的商品量,那么,当生产量一定并且其存在过剩的情况下,则是因为还有无数个人不喜欢而使其过剩。你自己说了,生产者要预估,恰恰这个预估中。多估计了喜欢的的人数,换个角度说,多估计了市场需求量。
二,第一点那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清楚,第二个也懒得解释。在此要说的是,讨论问题,不是要双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致,而是要参与讨论者了解所涉及问题的最基本的知识。比如,我不可能与别人去讨论化学问题,因为我尚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对这方面的知道有限,如果我硬要去参与,则人家未免是在对牛弹琴。
呵呵呵呵~~~!
好吧,那就只谈第一问题哦。你说超过需求总量是由无数个不喜欢造成的,我说是由无数个喜欢但不购买或者没有条件购买的人造成的。你不能说这个不能成立吧?我还说在所有购买者中间存在着虽然不喜欢,但是又不得不购买的人,你不能不说没有这种人吧?我还可以说,造成过剩是由刮台风、流感、下大雨、汽油涨价等等因素造成的。你能说这个说法不成立吗?最后,我还可以说,造成过剩是由于有人喜欢,后来又不喜欢,不喜欢后来又喜欢还拉来了不少喜欢的人,最后这些人又不喜欢还拉走很多原来喜欢的人造成的。你能说这种现象不存在吗?所以,在现实的经济过程发生以前,随便你怎么摆弄,你怎么描述人们的心里活动都可以。但是,这些都跟经济学没有关系,经济学不是心理学,经济学研究的是客观发生的经济过程。想说消费者的心里活动会影响成交的价格吗?想说讨价还价就是玩心理战吗?可是谁会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卖自己的产品呢?可见,心理战最终有着一种客观的限制。这种客观存在着的限制又是由什么东西决定的呢?是由主观心理决定的吗?那么你就在兜圈子!
斑竹提示:引用前帖请勿超三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20:48:21
哲思 发表于 2011-3-14 20:43
[
呵呵呵呵~~~!
好吧,那就只谈第一问题哦。你说超过需求总量是由无数个不喜欢造成的,我说是由无数个喜欢但不购买或者没有条件购买的人造成的。你不能说这个不能成立吧?我还说在所有购买者中间存在着虽然不喜欢,但是又不得不购买的人,你不能不说没有这种人吧?我还可以说,造成过剩是由刮台风、流感、下大雨、汽油涨价等等因素造成的。你能说这个说法不成立吗?最后,我还可以说,造成过剩是由于有人喜欢,后来又不喜欢,不喜欢后来又喜欢还拉来了不少喜欢的人,最后这些人又不喜欢还拉走很多原来喜欢的人造成的。你能说这种现象不存在吗?所以,在现实的经济过程发生以前,随便你怎么摆弄,你怎么描述人们的心里活动都可以。但是,这些都跟经济学没有关系,经济学不是心理学,经济学研究的是客观发生的经济过程。想说消费者的心里活动会影响成交的价格吗?想说讨价还价就是玩心理战吗?可是谁会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卖自己的产品呢?可见,心理战最终有着一种客观的限制。这种客观存在着的限制又是由什么东西决定的呢?是由主观心理决定的吗?那么你就在兜圈子!
呵呵,你前面说的都不错。可惜的是,后面的话,又恰恰说明了你对效用论的无知——你恐怕没有看过效用论先驱者戈森的著作,不然,你不会说出这么无知的话来。抽空我给你找一段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20:53:29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4 20:48
哲思 发表于 2011-3-14 20:43
[
呵呵呵呵~~~!
好吧,那就只谈第一问题哦。你说超过需求总量是由无数个不喜欢造成的,我说是由无数个喜欢但不购买或者没有条件购买的人造成的。你不能说这个不能成立吧?我还说在所有购买者中间存在着虽然不喜欢,但是又不得不购买的人,你不能不说没有这种人吧?我还可以说,造成过剩是由刮台风、流感、下大雨、汽油涨价等等因素造成的。你能说这个说法不成立吗?最后,我还可以说,造成过剩是由于有人喜欢,后来又不喜欢,不喜欢后来又喜欢还拉来了不少喜欢的人,最后这些人又不喜欢还拉走很多原来喜欢的人造成的。你能说这种现象不存在吗?所以,在现实的经济过程发生以前,随便你怎么摆弄,你怎么描述人们的心里活动都可以。但是,这些都跟经济学没有关系,经济学不是心理学,经济学研究的是客观发生的经济过程。想说消费者的心里活动会影响成交的价格吗?想说讨价还价就是玩心理战吗?可是谁会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卖自己的产品呢?可见,心理战最终有着一种客观的限制。这种客观存在着的限制又是由什么东西决定的呢?是由主观心理决定的吗?那么你就在兜圈子!
呵呵,你前面说的都不错。可惜的是,后面的话,又恰恰说明了你对效用论的无知——你恐怕没有看过效用论先驱者戈森的著作,不然,你不会说出这么无知的话来。抽空我给你找一段来。
我记得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人无知,这倒是不错的一块遮羞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21:40:27
哲思 发表于 2011-3-14 20:53
[[
呵呵呵呵~~~!
好吧,那就只谈第一问题哦。你说超过需求总量是由无数个不喜欢造成的,我说是由无数个喜欢但不购买或者没有条件购买的人造成的。你不能说这个不能成立吧?我还说在所有购买者中间存在着虽然不喜欢,但是又不得不购买的人,你不能不说没有这种人吧?我还可以说,造成过剩是由刮台风、流感、下大雨、汽油涨价等等因素造成的。你能说这个说法不成立吗?最后,我还可以说,造成过剩是由于有人喜欢,后来又不喜欢,不喜欢后来又喜欢还拉来了不少喜欢的人,最后这些人又不喜欢还拉走很多原来喜欢的人造成的。你能说这种现象不存在吗?所以,在现实的经济过程发生以前,随便你怎么摆弄,你怎么描述人们的心里活动都可以。但是,这些都跟经济学没有关系,经济学不是心理学,经济学研究的是客观发生的经济过程。想说消费者的心里活动会影响成交的价格吗?想说讨价还价就是玩心理战吗?可是谁会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卖自己的产品呢?可见,心理战最终有着一种客观的限制。这种客观存在着的限制又是由什么东西决定的呢?是由主观心理决定的吗?那么你就在兜圈子!
呵呵,你前面说的都不错。可惜的是,后面的话,又恰恰说明了你对效用论的无知——你恐怕没有看过效用论先驱者戈森的著作,不然,你不会说出这么无知的话来。抽空我给你找一段来。
我记得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人无知,这倒是不错的一块遮羞布。。
有知无知,语言上自会表现出来。
“两个人正好处于同一状况下,因而年龄相同,精力相同,拥有的手段相同,受教育水平相同,受好相同,等等。因为根据前述定理所有这一切都对价值有影响。”戈森。
“应当说明的是,这一规律之中还有一个暗含的条件:我们假定,不允许在这期间有机会使消费者在性格和受好上发生任何变化。。。。”马歇尔。
“每个单位的效用取决于所要满足的直接需要的强度,而这强度本身又取决于已经占有的数量,因为按生理学和心理学规律,一切需要都是受自然限制,随着占有数量的增加,需要的强度便随之减弱,一直减到零为止。”季德
前面的几段引文应当不难理解。下面的恐怕对某些人要困难些:
“商品是完全由其物质性、时间性和空间性刻画的货物或服务。”德布鲁
“对第I个消费者的偏好次序关系完全表示了他对吃、穿住,劳动等的爱好,以及对某个日期或某个地点的消费,而不是另一日期或地点的爱好。”德布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21:49:08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4 21:40
哲思 发表于 2011-3-14 20:53
[[
呵呵呵呵~~~!
好吧,那就只谈第一问题哦。你说超过需求总量是由无数个不喜欢造成的,我说是由无数个喜欢但不购买或者没有条件购买的人造成的。你不能说这个不能成立吧?我还说在所有购买者中间存在着虽然不喜欢,但是又不得不购买的人,你不能不说没有这种人吧?我还可以说,造成过剩是由刮台风、流感、下大雨、汽油涨价等等因素造成的。你能说这个说法不成立吗?最后,我还可以说,造成过剩是由于有人喜欢,后来又不喜欢,不喜欢后来又喜欢还拉来了不少喜欢的人,最后这些人又不喜欢还拉走很多原来喜欢的人造成的。你能说这种现象不存在吗?所以,在现实的经济过程发生以前,随便你怎么摆弄,你怎么描述人们的心里活动都可以。但是,这些都跟经济学没有关系,经济学不是心理学,经济学研究的是客观发生的经济过程。想说消费者的心里活动会影响成交的价格吗?想说讨价还价就是玩心理战吗?可是谁会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卖自己的产品呢?可见,心理战最终有着一种客观的限制。这种客观存在着的限制又是由什么东西决定的呢?是由主观心理决定的吗?那么你就在兜圈子!
呵呵,你前面说的都不错。可惜的是,后面的话,又恰恰说明了你对效用论的无知——你恐怕没有看过效用论先驱者戈森的著作,不然,你不会说出这么无知的话来。抽空我给你找一段来。
我记得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人无知,这倒是不错的一块遮羞布。。
有知无知,语言上自会表现出来。
“两个人正好处于同一状况下,因而年龄相同,精力相同,拥有的手段相同,受教育水平相同,受好相同,等等。因为根据前述定理所有这一切都对价值有影响。”戈森。
“应当说明的是,这一规律之中还有一个暗含的条件:我们假定,不允许在这期间有机会使消费者在性格和受好上发生任何变化。。。。”马歇尔。
“每个单位的效用取决于所要满足的直接需要的强度,而这强度本身又取决于已经占有的数量,因为按生理学和心理学规律,一切需要都是受自然限制,随着占有数量的增加,需要的强度便随之减弱,一直减到零为止。”季德
前面的几段引文应当不难理解。下面的恐怕对某些人要困难些:
“商品是完全由其物质性、时间性和空间性刻画的货物或服务。”德布鲁
“对第I个消费者的偏好次序关系完全表示了他对吃、穿住,劳动等的爱好,以及对某个日期或某个地点的消费,而不是另一日期或地点的爱好。”德布鲁。
呵呵呵~~~!我就知道你会鼓捣这些东西,可这说明不了任何实质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21:52:24
哲思 发表于 2011-3-14 21:49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4 21:40
哲思 发表于 2011-3-14 20:53
[[
呵呵呵呵~~~!
好吧,那就只谈第一问题哦。你说超过需求总量是由无数个不喜欢造成的,我说是由无数个喜欢但不购买或者没有条件购买的人造成的。你不能说这个不能成立吧?我还说在所有购买者中间存在着虽然不喜欢,但是又不得不购买的人,你不能不说没有这种人吧?我还可以说,造成过剩是由刮台风、流感、下大雨、汽油涨价等等因素造成的。你能说这个说法不成立吗?最后,我还可以说,造成过剩是由于有人喜欢,后来又不喜欢,不喜欢后来又喜欢还拉来了不少喜欢的人,最后这些人又不喜欢还拉走很多原来喜欢的人造成的。你能说这种现象不存在吗?所以,在现实的经济过程发生以前,随便你怎么摆弄,你怎么描述人们的心里活动都可以。但是,这些都跟经济学没有关系,经济学不是心理学,经济学研究的是客观发生的经济过程。想说消费者的心里活动会影响成交的价格吗?想说讨价还价就是玩心理战吗?可是谁会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卖自己的产品呢?可见,心理战最终有着一种客观的限制。这种客观存在着的限制又是由什么东西决定的呢?是由主观心理决定的吗?那么你就在兜圈子!
呵呵,你前面说的都不错。可惜的是,后面的话,又恰恰说明了你对效用论的无知——你恐怕没有看过效用论先驱者戈森的著作,不然,你不会说出这么无知的话来。抽空我给你找一段来。
我记得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人无知,这倒是不错的一块遮羞布。。
有知无知,语言上自会表现出来。
“两个人正好处于同一状况下,因而年龄相同,精力相同,拥有的手段相同,受教育水平相同,受好相同,等等。因为根据前述定理所有这一切都对价值有影响。”戈森。
“应当说明的是,这一规律之中还有一个暗含的条件:我们假定,不允许在这期间有机会使消费者在性格和受好上发生任何变化。。。。”马歇尔。
“每个单位的效用取决于所要满足的直接需要的强度,而这强度本身又取决于已经占有的数量,因为按生理学和心理学规律,一切需要都是受自然限制,随着占有数量的增加,需要的强度便随之减弱,一直减到零为止。”季德
前面的几段引文应当不难理解。下面的恐怕对某些人要困难些:
“商品是完全由其物质性、时间性和空间性刻画的货物或服务。”德布鲁
“对第I个消费者的偏好次序关系完全表示了他对吃、穿住,劳动等的爱好,以及对某个日期或某个地点的消费,而不是另一日期或地点的爱好。”德布鲁。
呵呵呵~~~!我就知道你会鼓捣这些东西,可这说明不了任何实质问题。。。。
这些引文对照你前面说的话,正说明了你对效用论的无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22:02:40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4 21:52
哲思 发表于 2011-3-14 20:53
[[
呵呵呵呵~~~!
好吧,那就只谈第一问题哦。你说超过需求总量是由无数个不喜欢造成的,我说是由无数个喜欢但不购买或者没有条件购买的人造成的。你不能说这个不能成立吧?我还说在所有购买者中间存在着虽然不喜欢,但是又不得不购买的人,你不能不说没有这种人吧?我还可以说,造成过剩是由刮台风、流感、下大雨、汽油涨价等等因素造成的。你能说这个说法不成立吗?最后,我还可以说,造成过剩是由于有人喜欢,后来又不喜欢,不喜欢后来又喜欢还拉来了不少喜欢的人,最后这些人又不喜欢还拉走很多原来喜欢的人造成的。你能说这种现象不存在吗?所以,在现实的经济过程发生以前,随便你怎么摆弄,你怎么描述人们的心里活动都可以。但是,这些都跟经济学没有关系,经济学不是心理学,经济学研究的是客观发生的经济过程。想说消费者的心里活动会影响成交的价格吗?想说讨价还价就是玩心理战吗?可是谁会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卖自己的产品呢?可见,心理战最终有着一种客观的限制。这种客观存在着的限制又是由什么东西决定的呢?是由主观心理决定的吗?那么你就在兜圈子!
呵呵,你前面说的都不错。可惜的是,后面的话,又恰恰说明了你对效用论的无知——你恐怕没有看过效用论先驱者戈森的著作,不然,你不会说出这么无知的话来。抽空我给你找一段来。
我记得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人无知,这倒是不错的一块遮羞布。。
有知无知,语言上自会表现出来。
“两个人正好处于同一状况下,因而年龄相同,精力相同,拥有的手段相同,受教育水平相同,受好相同,等等。因为根据前述定理所有这一切都对价值有影响。”戈森。
“应当说明的是,这一规律之中还有一个暗含的条件:我们假定,不允许在这期间有机会使消费者在性格和受好上发生任何变化。。。。”马歇尔。
“每个单位的效用取决于所要满足的直接需要的强度,而这强度本身又取决于已经占有的数量,因为按生理学和心理学规律,一切需要都是受自然限制,随着占有数量的增加,需要的强度便随之减弱,一直减到零为止。”季德
前面的几段引文应当不难理解。下面的恐怕对某些人要困难些:
“商品是完全由其物质性、时间性和空间性刻画的货物或服务。”德布鲁
“对第I个消费者的偏好次序关系完全表示了他对吃、穿住,劳动等的爱好,以及对某个日期或某个地点的消费,而不是另一日期或地点的爱好。”德布鲁。
呵呵呵~~~!我就知道你会鼓捣这些东西,可这说明不了任何实质问题。。。。
这些引文对照你前面说的话,正说明了你对效用论的无知。哈哈哈哈~~~~!LZ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哦。。。
所有的文字绕来绕去,实质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经济过程,装模作样的拿出一些所谓客观的东西,其结果最后还是绕回到心理学。无非一个是指主动的心理反应,一个是指受动的,被所谓客观刺激后的反应。
斑竹提示:引用勿超三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23:00:06
人的感觉来自何方?其根在于肉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5 06:53:02
哲思 发表于 2011-3-14 22:02
哈哈哈哈~~~~!LZ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哦。。。
所有的文字绕来绕去,实质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经济过程,装模作样的拿出一些所谓客观的东西,其结果最后还是绕回到心理学。无非一个是指主动的心理反应,一个是指受动的,被所谓客观刺激后的反应。
呵呵,你的整理一下你之前的回答,难道不是么?
没有要无价值,有人要无人要不是依赖于主观判断么?而主观判断不是依赖于客观基础么?
我曾说过,效用判断是表现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6 12:21:34
马克思主义?一家之言罢了。但凡是将马克思主义当做基本理念来治理国家的都失败了,单单这一点就够了。其他就不用多说了吧?至于说中国搞的是马克思主义,而且还成功了。首先中国到现在为止是不是说就是成功了还有两说,其次中国是不是搞的是马克思主义呢?这恐怕……嘿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6 13:03:38
110# dxsheng 下结论太早,就像我们从不下结论说资本主义现在就死了。单看你这一种说法就知道连马克思主义这个一家之言的皮毛也不知道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6 15:33:00
“两个人正好处于同一状况下,因而年龄相同,精力相同,拥有的手段相同,受教育水平相同,受好相同,等等。因为根据前述定理所有这一切都对价值有影响。”戈森。
这正是效用论受到诟病的地方,因为这个假设不符合事实。

“应当说明的是,这一规律之中还有一个暗含的条件:我们假定,不允许在这期间有机会使消费者在性格和受好上发生任何变化。。。。”马歇尔。
所以,准确地说,效用都是某个时点的效用。

“每个单位的效用取决于所要满足的直接需要的强度,而这强度本身又取决于已经占有的数量,因为按生理学和心理学规律,一切需要都是受自然限制,随着占有数量的增加,需要的强度便随之减弱,一直减到零为止。”季德
效用受什么客观限制?这个客观就是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6 15:34:22
每个人进行效用判断的标准正是他在该效用上耗费的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6 18:03:04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5 06:53
哲思 发表于 2011-3-14 22:02
哈哈哈哈~~~~!LZ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哦。。。
所有的文字绕来绕去,实质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经济过程,装模作样的拿出一些所谓客观的东西,其结果最后还是绕回到心理学。无非一个是指主动的心理反应,一个是指受动的,被所谓客观刺激后的反应。
呵呵,你的整理一下你之前的回答,难道不是么?
没有要无价值,有人要无人要不是依赖于主观判断么?而主观判断不是依赖于客观基础么?
我曾说过,效用判断是表现形式。
呵呵呵~~~!
你最好去回看一下我的论述,我曾经说过,凡是跟人相关的东西,都会被人的意识所反映,都会通过主观的形式表露出来。因此,说人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不过是无聊的反复语。每个参与经济过程的人都有自己的意志,可以说,在商品社会,每个参与者都是利己的,正因为大家都是利己的,所以大家最终都不能只顾自己。这些意志的冲突,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不依赖于各个个人意志的、客观的东西。这种客观的东西制约着个人并决定着个人的命运。因此,认识经济过程中这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及其发展规律,才是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如果把主观意志本身当作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则不过是把自己的目光局限于事物肤浅的表象。
所谓近代效用论的思维方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
把各种具体使用价值的具体效用抽象成效用一般,于是在质上抽象成一种东西,这样以来就可以方便的变成了单纯量的关系。然后把效用一般按照大小不等的量的级别去刺激人的意识。这样以来,人类的意识就因为刺激反应出不同的意识强度。这种意识的不同强度决定了人的不同强度的购买欲望。而效用一般的量的大小级别是怎么来的呢?是从具体使用价值的具体的效用中来的。怎么来的呢?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某种具体使用价值需要的急迫程度不一样,所以,这种不同的急迫程度就使得效用一般呈现出量的阶梯,于是,在刺激了意识后,意识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反应强度,从而形成不同的购买欲望的阶梯。

上面就是这种近代效用论的思维秘密。除了兜圈子外毫无新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6 18:40:23
哲思 发表于 2011-3-16 18:03
[

呵呵呵~~~!
你最好去回看一下我的论述,我曾经说过,凡是跟人相关的东西,都会被人的意识所反映,都会通过主观的形式表露出来。因此,说人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不过是无聊的反复语。每个参与经济过程的人都有自己的意志,可以说,在商品社会,每个参与者都是利己的,正因为大家都是利己的,所以大家最终都不能只顾自己。这些意志的冲突,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不依赖于各个个人意志的、客观的东西。这种客观的东西制约着个人并决定着个人的命运。因此,认识经济过程中这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及其发展规律,才是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如果把主观意志本身当作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则不过是把自己的目光局限于事物肤浅的表象。
所谓近代效用论的思维方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
把各种具体使用价值的具体效用抽象成效用一般,于是在质上抽象成一种东西,这样以来就可以方便的变成了单纯量的关系。然后把效用一般按照大小不等的量的级别去刺激人的意识。这样以来,人类的意识就因为刺激反应出不同的意识强度。这种意识的不同强度决定了人的不同强度的购买欲望。而效用一般的量的大小级别是怎么来的呢?是从具体使用价值的具体的效用中来的。怎么来的呢?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某种具体使用价值需要的急迫程度不一样,所以,这种不同的急迫程度就使得效用一般呈现出量的阶梯,于是,在刺激了意识后,意识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反应强度,从而形成不同的购买欲望的阶梯。

上面就是这种近代效用论的思维秘密。除了兜圈子外毫无新意!!!
第一段,依旧是基于对效用论的无知,
第二段,很蹩脚的陈述。
说来说去,你反对效用论,最后还是转向效用论。你之所以不承认,则恰恰是因为或至少包括第一段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6 18:46:53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6 18:40
哲思 发表于 2011-3-16 18:03
[

呵呵呵~~~!
你最好去回看一下我的论述,我曾经说过,凡是跟人相关的东西,都会被人的意识所反映,都会通过主观的形式表露出来。因此,说人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不过是无聊的反复语。每个参与经济过程的人都有自己的意志,可以说,在商品社会,每个参与者都是利己的,正因为大家都是利己的,所以大家最终都不能只顾自己。这些意志的冲突,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不依赖于各个个人意志的、客观的东西。这种客观的东西制约着个人并决定着个人的命运。因此,认识经济过程中这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及其发展规律,才是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如果把主观意志本身当作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则不过是把自己的目光局限于事物肤浅的表象。
所谓近代效用论的思维方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
把各种具体使用价值的具体效用抽象成效用一般,于是在质上抽象成一种东西,这样以来就可以方便的变成了单纯量的关系。然后把效用一般按照大小不等的量的级别去刺激人的意识。这样以来,人类的意识就因为刺激反应出不同的意识强度。这种意识的不同强度决定了人的不同强度的购买欲望。而效用一般的量的大小级别是怎么来的呢?是从具体使用价值的具体的效用中来的。怎么来的呢?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某种具体使用价值需要的急迫程度不一样,所以,这种不同的急迫程度就使得效用一般呈现出量的阶梯,于是,在刺激了意识后,意识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反应强度,从而形成不同的购买欲望的阶梯。

上面就是这种近代效用论的思维秘密。除了兜圈子外毫无新意!!!
第一段,依旧是基于对效用论的无知,
第二段,很蹩脚的陈述。
说来说去,你反对效用论,最后还是转向效用论。你之所以不承认,则恰恰是因为或至少包括第一段的原因。
随便你怎么说吧,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6 19:10:32
哲思 发表于 2011-3-16 18:46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6 18:40
哲思 发表于 2011-3-16 18:03
[

呵呵呵~~~!
你最好去回看一下我的论述,我曾经说过,凡是跟人相关的东西,都会被人的意识所反映,都会通过主观的形式表露出来。因此,说人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不过是无聊的反复语。每个参与经济过程的人都有自己的意志,可以说,在商品社会,每个参与者都是利己的,正因为大家都是利己的,所以大家最终都不能只顾自己。这些意志的冲突,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不依赖于各个个人意志的、客观的东西。这种客观的东西制约着个人并决定着个人的命运。因此,认识经济过程中这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及其发展规律,才是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如果把主观意志本身当作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则不过是把自己的目光局限于事物肤浅的表象。
所谓近代效用论的思维方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
把各种具体使用价值的具体效用抽象成效用一般,于是在质上抽象成一种东西,这样以来就可以方便的变成了单纯量的关系。然后把效用一般按照大小不等的量的级别去刺激人的意识。这样以来,人类的意识就因为刺激反应出不同的意识强度。这种意识的不同强度决定了人的不同强度的购买欲望。而效用一般的量的大小级别是怎么来的呢?是从具体使用价值的具体的效用中来的。怎么来的呢?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某种具体使用价值需要的急迫程度不一样,所以,这种不同的急迫程度就使得效用一般呈现出量的阶梯,于是,在刺激了意识后,意识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反应强度,从而形成不同的购买欲望的阶梯。

上面就是这种近代效用论的思维秘密。除了兜圈子外毫无新意!!!
第一段,依旧是基于对效用论的无知,
第二段,很蹩脚的陈述。
说来说去,你反对效用论,最后还是转向效用论。你之所以不承认,则恰恰是因为或至少包括第一段的原因。
随便你怎么说吧,呵呵~~!
呵呵,可别。我可不想随便说——你自己说的东西还在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6 20:43:59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3-16 19:10
哲思 发表于 2011-3-16 18:03
[

呵呵呵~~~!
你最好去回看一下我的论述,我曾经说过,凡是跟人相关的东西,都会被人的意识所反映,都会通过主观的形式表露出来。因此,说人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不过是无聊的反复语。每个参与经济过程的人都有自己的意志,可以说,在商品社会,每个参与者都是利己的,正因为大家都是利己的,所以大家最终都不能只顾自己。这些意志的冲突,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不依赖于各个个人意志的、客观的东西。这种客观的东西制约着个人并决定着个人的命运。因此,认识经济过程中这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及其发展规律,才是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如果把主观意志本身当作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则不过是把自己的目光局限于事物肤浅的表象。
所谓近代效用论的思维方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
把各种具体使用价值的具体效用抽象成效用一般,于是在质上抽象成一种东西,这样以来就可以方便的变成了单纯量的关系。然后把效用一般按照大小不等的量的级别去刺激人的意识。这样以来,人类的意识就因为刺激反应出不同的意识强度。这种意识的不同强度决定了人的不同强度的购买欲望。而效用一般的量的大小级别是怎么来的呢?是从具体使用价值的具体的效用中来的。怎么来的呢?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某种具体使用价值需要的急迫程度不一样,所以,这种不同的急迫程度就使得效用一般呈现出量的阶梯,于是,在刺激了意识后,意识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反应强度,从而形成不同的购买欲望的阶梯。

上面就是这种近代效用论的思维秘密。除了兜圈子外毫无新意!!!
第一段,依旧是基于对效用论的无知,
第二段,很蹩脚的陈述。
说来说去,你反对效用论,最后还是转向效用论。你之所以不承认,则恰恰是因为或至少包括第一段的原因。
随便你怎么说吧,呵呵~~!
呵呵,可别。我可不想随便说——你自己说的东西还在呢。
呵呵~!那就留给观众自己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跳至第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