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是关于人的思维形式和规律的知识。读形式逻辑和西方逻辑史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西方人怎么如此沉溺于同一律,排中律……,把时间白白浪费在无尽的演绎,推理之中?形式逻辑实际是一种语法知识,它只是研究人说话、论辩的技巧,这是语法学中最简单的东西。即使数理逻辑也是远离哲学的,因为哲学研究的是人与他所处的环境的关系及人生的出路问题。数学公式的归纳,演绎也推导不出生命的道理。因此哲学思维关注的是思维的内容而不是形式,人们也很少按照同一律去说话,生存。这也难怪形式逻辑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再也没有进展。
康德意识到形式逻辑的这一不足并对其进行了改造,他把逻辑分为一般逻辑和先验逻辑,从而把逻辑扩大到先验逻辑的范围。先验逻辑讨论的是认识的起源、范围及其客观有效性等问题,康德指出一些对对象进行思维的不可少的原则;一般逻辑永远是形式的,.实际上,康德所谓的先验逻辑就是认识论,而他所谓的一般逻辑是指形式逻辑。康德又进一步对判断进行了区分:1)量的方面: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2)质的方面:肯定判断、否定判断、无限判断;——(3)关系方面:直言判断、假言判断、选言判断;(4)模态方面:或然判断、实然判断、确然判断……但康德的知性逻辑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追求形式,繁琐论证的弊端。使逻辑处于形式演绎而裹足不前的境地。
黑格尔对康德知性逻辑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他说“概念的逻辑通常被认作仅是形式的科学,并被理解为研究概念、判断、推论的形式本身的科学,而完全不涉及内容方面是否有某种真的东西;殊不知关于某物是否真的问,题完全取决于内容。如果概念的逻辑形式实际上是死的、无作用的和无差别的表象和思想的容器的话,那么关于这些形式的知识就会是与真理无涉的、无聊的古董。”那种无聊的概念演绎是无济于人们对本质、真理的认识的。同时他还对康德的工具论进行了批判,“康德的批判哲学的主要观点,即在于教人在进行探究上帝以及事物的本质等问题之前,先对于认识能力本身,作一番考察工夫;看人是否有达到此种知识的能力。他指出,人们在进行工以前,必须对于用来工作的工具,先行认识,假如工具不完善,则一切工作,将归徒劳。”这里的工具即逻辑演绎形式。这种形式的训练只能成就论辩技巧,但对论辩内容毫无帮助。他指出:“要想执行考察认识的工作,却只有在认识的活动过程中才可进行”——因此,黑格尔认为:逻辑学不只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逻辑学,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理念并不是形式的思维,而是思维的特有规定和规律自身发展而成的全体”,“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是真理”。于是,他竭力把形式逻辑改造成内容的逻辑———辩证逻辑(或思辨逻辑),使逻辑更具生命力和有用性。黑格尔对逻辑学的大刀阔斧的改造,把日益衰萎形式逻辑学推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境界。这些改造,主要表现为把形式逻辑的三元素:概念、推理、判断,变为辩证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或理念论,从内容上揭示了存在与本质、概念与实存的联系,并在存在论中对康德的判断的质、量、度进行了全新的内容上的充实。这使逻辑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圆润丰满。然而这些改造始终却没有得到传统逻辑学家的承认,使逻辑学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似乎逻辑就永远应该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其实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有其自身对逻辑的理解,他认为所谓合乎逻辑就是使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在他看来逻辑就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事物的理念是客观存在的,当人的思维与自然理念相吻合了就合乎逻辑了。这种主客体同一的思想对后来的结构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有很大的启示。它似乎也和中国的《周易》有相通之处。
逻辑与哲学在认识论里相汇,其实哲学的内涵远不止于逻辑学。黑格尔的哲学是认识论,逻辑学,辩证法的三者合一。他的逻辑学其实是概念论,他把形式逻辑中的概念作为思辨逻辑研究的中心,把概念认作存在的本质,把存在看作概念的外化,从概念自身的辩证运动引出解释世界的主客关系模式和主体性原则,在古希腊,辩证法,逻各斯,逻辑学是同义语,黑格尔把辨证法中的论辩术改造为三大规律,使辩证法有了更具体的内涵,在认识论里,他从理性的高度对人类思维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使理性在人的知识领域占有崇高地位。但他的哲学仍然在认识论的打转,虽然他也承认实践在哲学里的重要地位,但他始终没把它抬高到主要地位。如果哲学囿于认识论那么它只是流于思辨,与人的具体生存无补。近代的数理逻辑企图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人的问题,实践证明也是徒劳的。哲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它是关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学问。具体说来哲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思与行的问题,思维是人的意识的流动,是指导人的具体行动的前提,而人的目的是行动,通过自身的行动去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虽然黑格尔的逻辑学对形式逻辑有了很大的改造,但对指导人的生存和人的社会实践仍有缺漏,从这一点来看,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对黑格尔哲学的巨大超越。
哲学是他的时代的产儿,每个时代自有每个时代的哲学。我们这个时代就是要把哲学从认识论的玄思中具体到人的实践,使哲学更能显示它自身的价值。有人说哲学如果偏离了认识论的轨道,就是对自身的否定,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认识只有上升到实践,才能使哲学更具有存在的价值。真正的哲学应该是行动的哲学,实践的哲学。惟其如此,才是对自身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