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在针对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的讨论中,关于“价格水平”进行了两个角度的讨论。
讨论第一段原文:“货币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升,实际收入下降,若消费者要保持原有生活消费水平,则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反之,物价下跌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下降”,对于这一个讨论,认为消费总量不变,如果由于物价变动而引起实际收入的变动,从而对消费实际占总收入的比例作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第二段原文:“若物价与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实际收入不变,照理不会影响消费,但假如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了物价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
总结:如果名义收入不变,一般消费习惯和水平都不会改变。如果名义收入改变,物价变化不剧烈的情况下,消费习惯和水平会随着名义收入的改变和相应改变。名义收入对消费习惯和水平存在直接的和重要的影响。
2、(P477)
如果经济预期不变,对于货币的紧缩行为(比如说税收)都将扩大部门和个人的货币需求。这里假设紧缩是针对于国民收入,而不是针对货币供给,就是不会直接影响物价和投资情况。如果存在借债消费,假设“由于习惯和环境,消费量不变(假设是Q)”,因为**收去的钱多了(假设从0变成A),就是我们手上的钱少了(假设从B变成C),但是为了消费量不变,所以我们的多余需求从(Q-B变成了Q-C),这个是假定Q>B且B>C;如果不存在借款消费,那就得说是除了消费量外,要保持一定的习惯或者别的(这里不知道怎么解释)...所以对于货币的需求总量不变,由于收取的钱多了,自然现在对于货币的需求上升了....
如果经济预期不变,对于货币的放松行为(**支出)都将扩大部门和个人的货币需求。
结论:如果货币的放松行为直接变成收入,将直接增大需求,而扩大部门的个人的货币需求;而如果只是变化货币供给,很可能会影响物价,影响投资,从而让货币需求变得不那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