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失忆引发的幻想
        关于失忆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多如牛毛。其中的经典之作《初恋50次》,里面的女主人公每天都会丢失前一天的记忆,于是她就永远的生活在了同一天。男主人公为了得到他的爱,每天都与她“初恋”,最后的结局当然十分圆满。而像贫苦的男主角捡到一个失忆的富家女而产生恋情的故事已经被用作家们用滥了。
         一个人,突然丢失一段时间的记忆,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大部分都是因为那段时间有这个人不愿回忆的不良刺激而引起。这是功能性的,大脑本身很正常。这种失忆,并非真正的“失去记忆”。通过一些辅助手段,我们可以帮他们找回这段“失去的记忆”。还有一些人,在受某种刺激或头部创伤以后,反复的出现失忆。这种多是因为大脑的记忆功能区受到了损伤,这种失忆所失去的记忆,是不可能恢复的。
        既然大脑本身的损伤可以引起失忆。那么是不是还有一些人,大脑发育有天生的缺陷,使他在不断的失忆?在他们的眼里,这个世界会是怎么样的?在我们眼里,他们又是怎么样的一些人?
个人————
       首先,我们假设我们周围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不断的失去自己的记忆。如果一个人每一年会失去一天的记忆,对他的工作生活影响或许不大。如果一个人每年只剩下一天的记忆,他永远也长不大,必然被送进疯人院。我们可以设定这个量为二分之一。
        我们先来假设有这样一个人,我们叫他1号。他每两秒钟,就会失去前一秒钟的记忆。在他的记忆里,比我们少了一半的时间。如果他在看表,他会发现秒针在两格两格的走。他的眼里,这个世界并不是十分连贯的,就像幻灯片一样,是由很多紧密联系的片断组成。如果你把一个电影的偶数秒全部删掉,就是这种情况。不很连贯,但影响不是很大。对一个人来说,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适应的。所以他不会因为这个而产生太大的困惑。
        当他小的时候,他学说话,学走路会比一般小孩子要困难一些。他有可能甚至不会说话。因为我们的语言中,很多音节都不足一秒。即使他会说话,可以想象,他说的会很慢,发音也不是很好。上学了,对于书本上的知识,他应该可以接受,因为他没有智力障碍。但是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必然会打折扣,他可能会漏掉老师语言中的一些信息。这都不是主要问题。他的学习成绩可能会比较差一些,因为考试的时间对他来说只有正常时间的一半。这样的一名学生,是很难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的。于是,他会较早的步入社会。简单的体力劳动对他来说不是问题。稍微简单一些的技术工人,或者某个小店的售货员的职位,他也可能可以胜任。但是复杂一些工作,比如司机、教师、商贩等,对他来说就有困难了。总的来说,在我们眼里,这样的一个人会显得比较愚钝,但大体也算是正常了。
        我们把遗忘的间隔再缩短一些。人物2号,同样是失去一半时间的记忆。但他每秒钟则失去后半秒钟的记忆,我们会发现,那么他的情况会比1号好一些,他会和正常人差不多了。如果这个时间再进一步缩短,表现就会越来越不明显,越来越接近正常。
        我们把这个间隔拉长。我们让我们的3号每分钟失去后30秒钟的记忆。也同样是失去一半时间的记忆,但是这个人就会很难适应这个世界。半分钟里这个世界的变化,让他很难和正常人进行交流,也很难有效的获得知识。他会有明显的类似智力障碍的表现,难以进入社会。他会被送到疯人院的。我们可以进一步延长这个间隔,这样的人会更难融入社会。
        但是有趣的是,当我们把时间单位设为一年。产生了4号。对他来说,他的主观年龄是实际年龄的一半。他的家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会发现他的问题,会帮助他进行成长。每一阶段人生,他都要重复两遍。我们可以想象,当他27岁生日时,他的记忆中只有13年,还在学校里面读书的可能性实在是不大。事实上,他是不可能完成学业的。在周围环境的协助下,他应该可以很好地融入社会。毕竟缺少一年的经历,对很多工作岗位来说不是什么大事。
        我们的5号,以十年为遗忘单位。这就比较糟糕了。当一个人在20岁那一年,突然少了10多岁的记忆,他和他的家人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这个事实。或许他能够融入社会,但是他的心理负担要比前几位都要重。
群体————
        既然这种大脑的缺陷是天生的,也就是和遗传因素有关。我们也可以想象,在一个原始部落里,因为某种基因缺陷,这个部落里的人都在反复的失忆。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失去一天的记忆。
        假设,他们的失忆节律是一样的,每7天失去1天的记忆。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昨天猎的鹿肉变少了,或者今天突然多出来了两只野兔。他们无法解释,他们会认为这是有神灵在奖励或惩罚他们。他们虔诚的信仰着自己的神,并努力的工作者,希望得到神的赏赐。只有当他们中得智者开始记录每一天的时候,他们才会发现问题所在。但这有什么影响呢?在付出很多时间、精力甚至生命之后,他们会掌握这种规律。他们可以在最后一天休息一天。这样在之后的记忆力,整个生产生活不会被打乱。
        当然,情况可能会更复杂一些。假设,这一群人的失忆节律是不一样的。这些人会很早就发现自己有时会丢失记忆。在这样的部落里,会较早的出现语言和文字,用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们也可以把之前的1号到5号扩充开来,一个全部由其中一类人组成的部落会怎样呢?1号、2号与正常人相差不多,他们的行为和语言的整个速度都会慢一点,但这样的部落发展应该和正常人的部落很相似。3号,这类人很难和正常人交流,但是和同类人交流应该影响不大,他们的语言会有大量长音节组成,但是文化的进步仍然能够发生。4号和5号,他们个人可以融入正常社会里,但是这需要周围正常人的辅助。由他们组成部落,知识难以保存,难以传播,这样的部落的进步就无从谈起。(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