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道德经》这本书,将会是什么呢?
——道法自然
没错,这个并不难想到,但你真正清楚这四个字的内涵与外延吗?
今天,就学习、婚姻、财富、健康、幸福这五个方面试着解读一下,不引经也不据典,就用大白话聊一下每个人一生都不可避免的这些事。
一、【学习】
学习是今天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一种能力,也是导致众生不平等的一个根源。
家长们要明白,每个孩子一出娘胎,基因已定,智商、情商乃至身体素质也是定数了,这孩子将来过什么日子,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完一生,大局已定。
有些孩子天生不是读书的料,你偏不信,花钱培训补习,强扭着送出国深造……
有些孩子天生没有艺术细胞,你却想那么多孩子都在练,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可以……
最后弄得你累他更累,你苦她也苦,空耗了光阴,虚掷了钱财,甚至酿成人财两空的悲剧,那又何必呢?
适可而止,顺其自然。
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弹钢琴,
不是所有孩子都爱演戏,
更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拿奥运金牌的身体素质。
不要看到郎朗、王宝强、林丹们这些少数的幸运儿,
就逼着自己孩子玩命练,奢望成为XX第二。
各人自有禀赋,不在此处或在他处,不要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大概是发现自己的孩子。找到合适的定位,沿着命定的方向,顺利抵达宿命的彼岸。
再引申,顺其自然是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呢,也不是。
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比如,在手持翻译终端日益智能化的今天,还要不要学好英语,个人认为还是要的,过来的一两百年,世界头号强国从英美,到加、澳、新等一直都是英语国家,既往的文明、文献都建立在英文体系中,再过二三十年将是东方古国中国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头号强国,风水轮流转,再往后,很可能是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要知道,在印度英语也是其官方语言之一。所以不管是瞻前还是顾后,都有必要让自己和孩子掌握英语这个工具。
那对老外来说,显然是首先学会中文了,其次是“亚洲蹲”,否则当你来到中国,将会感到极大的不方便。当今世界不少有识之士都让子女学汉语,在有些国家懂中文,薪资更是直接涨三分之一,而且工作机会更多。
顺势而为!
最后,学习还要有度,用心去学,但不必头悬梁、锥刺股,如此这般才是顺其自然。

二、【婚姻】
催婚,相亲,非诚勿扰到现在的各种相亲交友APP,电视节目一如既往的火爆,相亲网站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只是大龄剩女的压力依然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单身狗们依然形单影只。
道法自然,在婚姻方面,就是认识到有三成的人‘而立’以后结婚、还有一些人是‘不惑’以后婚姻才来,还有极少一部分终生不婚,命中注定,催不得,急不得。
认识到这一点,天意不可违,这不是病,更不是什么羞耻之事。本人不必因大龄而焦虑,做父母的更不必过度关心,就像田里的瓜,有的早熟,有的晚熟,有的开花,有的不开;有的有花无果,有的有果无花。
飞蛾扑火般盲目追求爱情不可取。
围城内不羡慕单身的自由,一个人也不妒忌成双对的圆满。
一个人时照顾好自己,两个人时相互扶持。
冥冥中有定数,坦然接受,随遇而安。
说到底,要不要婚姻,要不要孩子,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选择。

三、【财富】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和地点。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三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从全民创业到全民摆摊,对物质财富毫不掩饰的追求,也丝毫未改变大部分人打工仔的命运,暴发户、‘慢发户’始终是少数幸运儿。
有人为求财,背井离乡,早起晚归,白了头发,垮了身体;
有人为暴富,独辟蹊径,铤而走险,费尽心机,锒铛入狱。
谁不想衣食无忧、财务自由,但还要看老天有没有给你发财的命。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吝惜付出,春天只管耕耘;
心平气和,心安理得,不苛求收获,秋天一心收割。
上班,下海,创业,摆摊,炒股,做官……
深思过、追求过,拼搏过,至于结果,得豆得瓜还是满头包一身债,那就是天意了。
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终究已注定……

四、【健康】
在全民满足基本温饱的今天,养生早已走遍大街小巷,健康被强调到无以复加。
中华民族尤其重视养生,枸杞、参汤、冬虫夏草、鹿茸虎鞭……各种补,林林总总,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每个人都是养生专家,每个人都是健康达人。
然而,你还是会发现大大小小的医院人满为患,村头街角的诊所人头攒动,有钱没钱都难免有病。
那么,领悟道法自然,对健康管理有什么助益呢?
近些年,通常认为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对不对呢,要不要严格遵守、一丝不苟的执行呢?
因人而异。
这是笼统的说法,对大部分人而言,四大基石是正确的健康理念,努努力,克制一下,也能做到,至少短时间内没问题。
对个体而言,永远有反例,永远有例外。很多人都能讲一些完全相反的案例。
比如,李敖就讲过他母亲天天吃豆包,脾气非常不好,也不运动,还活到90多岁!还提到某副总统,抽烟喝酒照样100岁,李敖的结论:长寿主要取决于基因。
另一个众所周知的典型是巴菲特(90岁),还一如既往的读书看报每天工作。
美国《商业内幕》杂志曾公布了巴菲特的饮食习惯:一周吃三次麦当劳,一天要5罐可乐。巴菲特说吃垃圾食品让他心情愉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有益于保持健康。
2020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前的采访中,巴菲特提到了他的长寿秘诀:
“我们(和查理)(97岁)之间有很多乐趣。前几天我刚和他交谈了一个小时,我们每次谈话都很开心。我们每天都和自己爱的人做喜欢做的事情。在我看来,每天做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能够对健康长寿起到很大作用。
也许小样本的反例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也许李敖的妈妈、巴菲特遵守了健康的四大基石活到120岁也未可知。
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还很有限。铁棍斜穿入脑,手术后依然能活(仅仅是性情大变);进入深度睡眠是不是打开宇宙这个wifi的开关在进行能量补给?人类的基因这本天书什么时候能破译?
大脑、睡眠、基因基本都还是黑盒子。

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
既然还有三分靠打拼,那主观能动性都能做些什么呢?
学习最新医学知识、了解自身身体机能。
举例:一个20多年的糖尿病人,可以仅通过严格戒粉(或限粉)加精准运动实现停针停药,这是相对前沿的认知,不少医生自己还在打胰岛素,用最新认知武装的人却可以不手术不吃药,就可以彻底摆脱糖尿病的困扰。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你说不我吃淀粉、不让吃辣椒花椒,生不如死,我宁愿肆无忌惮的吃,哪怕少活十年二十年,老子乐意,这没问题,这是选择问题,就跟抽烟喝酒一样,明知有害,却依然有人乐此不疲,不一样的是,真到了肺癌、肝癌晚期,有多少“死到临头”的患者苦苦哀求医生救命,说我哪里知道烟酒还真能要人命嘛,这就是认知问题了,大部分烟鬼酒鬼其实没意识到烟酒危害的严重性。
顺其自然绝不是想抽就抽、想喝就喝。
推测:心情平和对健康的影响比现有认知重要的多,恐怕要占到50%,而基因的影响恐怕要占到70%~80%。
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深度理解四大基石对健康的影响,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如果确实偏爱某一两样饮食,如果戒烟限酒实在痛不欲生,那就停止对抗,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吧。同样是抽烟,对不同的人影响有不同;同样是饮酒,也因个体体质不同而伤害大小迥异。
顺其自然,还能让自己最终原谅以前的自己,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但多得是遍地后悔的人,恨不能悔断肠子的人啊,那些萦绕在你心头、时不时的来一次让你生不如死的悔意,也只有深信天意如此,才能终将解脱吧。
通俗的说,别太跟自己过不去,别硬钢,也是顺其自然。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 蒋方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