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j 发表于 2011-3-14 07:40
为什么说一个竞争性的私有制社会人民得益更多
黄焕金
人们往往不加深刻思考就认为:公有制会使人民获益更多,因为公有制是人民对生产资料、对国家一切财产拥有所有权。而按一般常识,一个人拥有一家企业的所有权,自然可以获得这家企业所产生的利润了,获得它的分红了。因此人民作为国企与全部国有经济的所有权人,作为这些企业的生产方,自然应该从公有制(国有制)中获得更多利益。具体来说,人民会从他们的这些公有制企业中获利润分红。
这是人民作为“生产方”所理应从公有制中获得的更多利益。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人民实际上并没有以“生产方”,以企业老板的身份从公有制中获得什么利益,国企分红也从不见影。连国家想要国企上缴更多比例的分红都很难,何况一般老百姓呢?
那么人民如何才能获得更大利益的。说来奇怪,人民不是从他们成为老板的公有制中获得更大利益,反而是从人民不是老板的私有制中获得更大利益。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人民在此是以消费者的身份获益的,而竞争性的私有制则能够使消费者获益。
打个比喻:现在的医院大多不是公有制医院吗?一个个医院都冠以“某某人民医院”的名堂。但现在老百姓看病难却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老百姓不能从自己所有的医院中获益呢?因为这些医院是垄断经营,供不应求,因此尽管医院是老百姓所有的,但对老百姓也没什么大的益处。老百姓在医院里面仍然是消费者。而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消费者当然是最受伤害的。相反,如果是私有制社会,医院的供给就会得到大大增加,而供给增加就会对消费者有益,此时,老百姓才真正体会到“上帝”的感觉。因此很奇怪:老百姓没有体会到据说是他们自己的医院(公有制医院)的“主人”感觉,体会到的是象对待奴隶那样的感觉;相反,他们却在竞争性的私有制医疗市场里获得更好待遇,因为此时的医疗市场是供求平衡的,老百姓作为消费者有充分的选择权利,从而迫使经营者善待他们。
所以,一个竞争性的私有制会使人民获益更多。中国搞了20多年的公有制,人民还是“一穷二白”,但搞了30年私有制(让私人供给能力充分发挥),人民生活与国家力量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老百姓去到菜市、超市,无数商品让人目不暇接。想想公有制时代,破旧的商店里没有什么商品供应,柜台满是灰尘。为什么这样呢?道理很简单:人民与国家都是作为消费者而领受了供给竞争所带来的好处,而实行竞争性的私有制,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zzhgogogo 发表于 2011-3-14 11:20
垄断,必然产生计划性分配,但不能说计划性分配一定不如市场分配好,两者应该相辅相成。
“市场”高效没错,但是高效的产生是有局限性的,那就是必须在空间和时间的小范围内。所以市场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短视,医疗供不应求就大肆扩张,就会挤占其他资源,比如邮政资源,那么一些偏远的地区就无法通信,长时间后反而会产生更大的损失。所以说,如果你仅仅看到市场的好处,而对计划的好处视而不见,无疑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因此我的观点是:任何情况下计划和市场都会存在,只是各自的含量不同,可能会有某一种占绝对主导。在微观短周期的层面,应主要使用市场体制以提高效率。在宏观层面,应市场与计划并重,对循环周期短的事务提高市场含量,对循环周期长的事务提高计划含量。随着社会发展,事务的自身周期也在变化,所以含量也要相应调整。
larmeerouge 发表于 2011-3-14 10:52
你的观点漏洞太多了。公有制时代供给不足,是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压制中国生产力的结果,而不是公有制本身的缺陷。再说,我国”搞了30年私有制“,真有这回事吗?事实上,我国从来都没有搞过私有制,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混合的经济。这种经济有私有制的成分,但总的来说,至少根据官方的说法,我国还是公有制国家。事实上,这次金融海啸,公有制的中国和私有制的西方国家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私有制的优越性只是一个神话。未来世界的主流是走向私有制的灭亡的。
王书记 发表于 2011-3-14 12:12
没有国有企业的垄断哪里享受低价的基础消费?如果都死优化了职工工资就会普遍降低。
反倒是中小资产阶级对国有垄断怨声载道。中小资产阶级代表不了老百姓。
私有化企业自己不提高职工的工资却指责国有企业职工的福利待遇太高,企图煽动工人内讧。
zzhgogogo 发表于 2011-3-14 11:20
垄断,必然产生计划性分配,但不能说计划性分配一定不如市场分配好,两者应该相辅相成。
“市场”高效没错,但是高效的产生是有局限性的,那就是必须在空间和时间的小范围内。所以市场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短视,医疗供不应求就大肆扩张,就会挤占其他资源,比如邮政资源,那么一些偏远的地区就无法通信,长时间后反而会产生更大的损失。所以说,如果你仅仅看到市场的好处,而对计划的好处视而不见,无疑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因此我的观点是:任何情况下计划和市场都会存在,只是各自的含量不同,可能会有某一种占绝对主导。在微观短周期的层面,应主要使用市场体制以提高效率。在宏观层面,应市场与计划并重,对循环周期短的事务提高市场含量,对循环周期长的事务提高计划含量。随着社会发展,事务的自身周期也在变化,所以含量也要相应调整。
meitianyiming 发表于 2011-3-14 21:49
付出多少与得到多少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问题怎么解决的问题。完全搞私有制那一套,在理论上行不通。
第一,社会财富分化剧烈。中国就是活样本。
第二,社会控制成本增加,贩毒,黑社会,妓女三大问题无法根除。
第三,在中国的社会,社会统一问题也值得研究。
现在贸然的说要搞完全私有化,那必然走前苏联的老路,不合适。
hhj 发表于 2011-3-14 07:40
打个比喻:现在的医院大多不是公有制医院吗?一个个医院都冠以“某某人民医院”的名堂。但现在老百姓看病难却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老百姓不能从自己所有的医院中获益呢?因为这些医院是垄断经营,供不应求,因此尽管医院是老百姓所有的,但对老百姓也没什么大的益处。老百姓在医院里面仍然是消费者。而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消费者当然是最受伤害的。相反,如果是私有制社会,医院的供给就会得到大大增加,而供给增加就会对消费者有益,此时,老百姓才真正体会到“上帝”的感觉。因此很奇怪:老百姓没有体会到据说是他们自己的医院(公有制医院)的“主人”感觉,体会到的是象对待奴隶那样的感觉;相反,他们却在竞争性的私有制医疗市场里获得更好待遇,因为此时的医疗市场是供求平衡的,老百姓作为消费者有充分的选择权利,从而迫使经营者善待他们。
hhj 发表于 2011-3-15 07:46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竞争可能给竞争造成损害,但却给消费者带来好处。至于人民,那是分为“阶级”的,而不是铁板一块的。一些人结成生产者,另外一些人结成消费者。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对生产者他们自己有害,但对消费者们有益。至于“恶性的无序的竞争”,以什么为标准?如何才是“恶性”?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