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论」,直接译成通俗语言就是「条件生成论」,「缘」就是「条件」,「起」是指「表现被感知」的意思。
  从所谓哲学的角度,「缘起论」,最终导出的结果是无本体。似乎与现实生活无关,但「缘起论」是可以直接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现实问题的解决与分析的。
  
  最个简单的例子:「刀」这个事物是好是坏?这样问,没有涉及任何条件,所以所问不成立,是没有答案的,不涉及具体条件的事物是没有的,更谈不上判断性。对刀的好坏的判断,不源于刀,而源于刀所表现的依赖条件,如使用者、使用的环境、使用的方式、使用者使用刀时,其他感受者的感受等等,所以,刀在英雄手里是武器,可以保家卫国,利益民众;但在劫匪手中,就是伤人害命的凶器。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平常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再如:管理一个企业,我们假设要进行某个项目,项目能否实现与自己预先设想的一样成功或接近,不在于项目本身,而在于考查项目所处的环境、人员等等各种相关条件是否足够促成这个项目实现。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不起眼的项目被推广获利,也经常感慨一些被认为好的项目被搁置不问,项目本身无好坏,好坏的判断是在导致项目成败以后,或是人们推理其可能与其他条件产生什么效果等主观的感受后,人们进行的一种判断。客观中没有主观的好坏。
  
  从粗略的角度观察,「缘起论」不承许任何脱离了相关条件而能独立存在的所谓事物与现象。世界是一个网状的关系网,任何两点之间,都可以找到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与作用,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相互作用与关联。在对任何一个事物进行判断与预测时,与之相关的条件了解的越充分详细,最终结论与事实符合的准确性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