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091 1
2011-03-15
人生在世,匆匆忙忙,既无法决定生,又自难决定死,一切都在顺应自然。

  时间是延续的,人们也有这样的感觉而在延续着生,在我们的大脑中,今天与昨天便无甚区别,今天是昨天的延续,只要我们的生命依然持续,那么外面的世界还是那昨天的世界。

  我们既已认定了时间这个概念,无论它是在走着,还是如时钟一样的旋转着,它马不停蹄,始终都在流逝着。

  倘若世界无甚么变化,那么时间的流逝便没有什么,它即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大,那么就让它流逝去吧。唉,现实告诉我们,完全不是这个样,它必然地与我所认识的这个世界有关的,它如果只决定那远方我看不见的事物便也罢了,它却偏偏是与我周围的事物有关的,我们说时间决定了事物的变化,而事物的变化恰恰也让我们感觉到了什么是时间。

  时间是我们无法阻止的,同样事物的变化也是我们所无法阻止的,即便是它们悄悄的让我们感觉不出的微小的变化,我们也无力挽住,而我们到底能挽住些什么呢?我们在睡觉,仿佛时间也在我们的睡梦中停滞了,同我们一起在睡觉,但是它不,它依然在我们无知觉的时候运转着;我们在走路,即便是慢慢地悠闲散步,我们在大谈着昨天与今天,总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有人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而我却没有这样的感觉,或许是年龄的缘故吧,我总觉的今天的太阳还是昨天的那个,跟昨天的那个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而有区别的是或在某天的某一时,它被那该死的乌云遮住了……

  有人要问,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勤快,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是“时间”,它不会睡觉,不会休息,并且在我们的感觉中,它永无停滞。
  一天又似一天,在时间的流逝的同时,我们确也伴随着它做了一些事,我们总是在跟着忙碌,或在走路,或在思考,或在谈话,或在改造着我们的环境……,人们总称为这是在生活。咦!是谁在生活?是时间吗?这家伙无血无肉,就知道勤快,整天让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是宇宙、或者是地球吗?也不是,每个人都可能有如同我一样的感觉,没有我们,它们是一样的;或许是我们周围的那些事物或者是那些动物吗?也不是,没有我们它们会生活的更好。噢,这就奇怪了,我们所谈论的生活,看来就只是为我们人类自己的,几乎可以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人类自己,而每个人又在为着他的自己……

  昨儿的太阳今儿又挂在天空上,只是天空中增加了几片白云,空气中多了些丝丝的风,吹的那树在不停的摇摆,或让那旗帜在飘扬。地面上的一切景物照旧,只是那能动的动物的位置发生了些许移动,唉:现如今,那些能动的动物也不知都跑到那里藏着了,怎么就只让我看到了我们的同类人在动,这动物看来快成了我们人类的专属品或代名词了。

  偶尔我对着那天空在发呆,不!是在思想(思想是大脑内部的运动,只有自己知道,但在外人看来就是发呆了)。我为什么而思想呢?今天、昨天、你、我、景物、回忆……,噢,忘了告诉你一声“时间是不能倒转(流)的,而我们的思想却可以随意地倒流,倒流到我们曾经经历的某一段”,即便是这样,我们所回忆的那物、场景也不是很清晰了,似乎总是模模糊糊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的头脑中也淡淡地褪化了……
  人们都盼望着自己的生命能够永恒,秦始皇在世时到处寻求长生不老药,但一直以来,他们的愿望都未能实现。就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猴头孙悟空在拜师学艺听到那不能长生之术时连连摇头说:“不学,不学”。

  当中国人还在寻求长生不老之时,古埃及人已在为造就那物质上的永恒而忙碌着了,这种差别只能说是他们已提前意识到寻求人的长生不老是徒劳的。于是他们已及时转舵了,而我们却还在那依然执迷着……

  我们到底能给这世界留下些什么呢?我们曾经走过的脚印?不!它将很快被沙土所掩盖而消失的;是那些我们呼出来的气息?不!它的浓度将被风吹的越来越淡,越来越散,最终散到无任何痕迹;是我们曾经改造过的那些遗留物吗?它或许能在后人的记忆中长久一些,象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有我忘记了一个什么岛(或许是复活节岛吧)上的巨人石像。金字塔已存在约五六千年了,而巨人石像却不知什么年代,这或许不重要了,在我们的感觉之中,这似乎是很长很久远前的事了,但对于时间的无限来说,则只是瞬间了。我们也不可能每个人都造一个金字塔或巨人石像这样的建筑,以求让它永恒,以证明我们的存在(或曾经存在过),既便你造了个金字塔,并在那金字塔上刻上了你的名字(只是个符号),那又能使你的肉体复活吗?我们的先人们就干过很多这样的事,在如今的人群中,还有人在继续干这样的事,那塔、那坛、那陵园、那墓志铭……,以祈求让自己留给这个世界的影响更久远一些,我反对这种做法,这只能增加环境污染,或给后人添加思想负担,你不想想后人为记住你的虚名要浪费多少时间,死多少细胞吗?

  悄悄地来,悄悄地去,别给世界留下任何一片的负担,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历史不可能把每个存在过的人的名字都刻在一块碑上。一些人虽没有造那金字塔,但却在人们的精神思想上造了一座“塔”,象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孔、孟、老、庄等等,有的已经几千年,有的也就几百年。我常想,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是否会轻松一些呢?当然我承认他们都是人类最好的“思想建筑家”,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开辟先锋。但我觉的现在人的思想一点也没有轻松,并且可能是负担更重、更迷惑了。

  我们总祈求能找到一条真理,让这个真理解开世界的所有奥秘,并且人人都能够同一的认可它,但我似乎发现人类这样一个初衷却越来越难以实现,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乱了,很多思想都处于对立的两个极端,大家都号称自己找到了真理,并且互相指责对方,谁也说服不了谁,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了。

  如今的知识也越来越零散,任何零散的点都在对我们说它是知识,让我们找不到一个头绪,到底什么才是知识的源头?我们怎样才能用最短的最少的时间去认知它,我相信很多很多的人到死都在摇着头遗憾地说:“不!我没有找到”。

  “知识”的宝塔越建越高,今后人们的思想负担也会随着越来越沉重,我不知道这宝塔的高度还有没有尽头,什么时候才能通天?我祈盼着、梦想着在通天的那一刹那,电闪、雷鸣一下子击穿那宝塔,人们心中的宝塔从此化为乌有,人们的思想便与之整个宇宙相通,任何事物在人们的眼前都会是清彻透明的,人们只求快乐地生活,不再象我们一样去进行艰难而苦闷的思索了。

  今天,我要趁“我思故我在”的这个当儿,去再思索一下,或许一不留神便为思想留了个影儿,虽说仅仅是一闪即逝的影,倘若因此一不小心耽误了那位仁兄的时间,扼杀了您的部分生命,在此我提前向您致一声:“抱歉了”。

  人们总为“名”而活着,如今这确属不得已。当我们还没有真正地找到真理,还无法从根本上看透事物的本质的时候,任何伟大的思想者的经历都会为我们后人所参考、所研究,他在提示我们这样的历程何以能产生这样的思想?他的立场是怎样的?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但是我觉的他们总是在劳而无功,或许这样的研究几乎就没有什么意义。我们想想我们到底在对人的研究中获得了些什么呢?是那些支离破碎的残片吗?难道我们研究了那些东西后就会继续他们的思想吗?——我总是在怀疑。

  每一篇“伟大的”著作的“面皮”上都跟着一个作者的名子,甚至里面还有他们的简历叙述。我所了解的相当多的人都是只记住了那个名子,或者是那个历程,而他们曾经的思想却让更多的人遗忘了。这对我们来说几乎无任何用处。我到是期望能有一天,人们只记住那曾经的思想,而忘却了那个名子,并且那思想也默默地成为了人们自己的,并且在自觉地指导着人们的行动。

  我祈盼着人们的思想不再是那样的零乱,人们的认识也不再有那么大的差别,人们自觉的统一的思想之根到底在那里?我们如何才能找寻的到(当然我指的不是别人凭武力硬压给你的,那样你也是不会接受的)?噢,对了,人们都在祈盼自由,以期得到自由之身,但是很有可能没有任何人束缚你,而你却感到不自由,有人把它归罪于别人束缚了自己的思想或精神,但我要告诉你,人的思想是最自由的,你可以在任何场所想任何事,也无论这事是被我们称为“高尚”的还是窝拙的,没有人来限制你,即便是身陷囚笼的人,他的思想也是可以放开的。只要这思想不悄悄地溜出来,并且溜进别人的脑子里而让他们反感,那么你就可以任意地去自由想象,没有人来干涉你。但是我们又为什么总感到思想是不自由的呢?噢,我知道了,很多人不仅是需要这样的自由的思想,而且希望自己的那些思想到很多人的头脑中去串门,如果是单单串一下门便也罢了,他们进一步的期望就是让它们在别人的脑子中去扎根,即便是引起了别人的反感也在所不惜。这样你便是充分地自由了,而别人还能跟你一样地自由吗?为什么我们总是期望着把自己的思想加给别人呢?大人总是给孩子们说要听话,我看就是这个意思。而有时我们却忽略了自身的行为,谁才能得到这充分的自由呢?

  让思想的花絮去随风飘荡吧!我不希望它能飘扬到整个世界,我只希望它能够找到一块适合它生长的地方,在那默默地生长。

  思想是不至于懒惰的,而懒惰的往往是我们的躯体及其行动,为此往往可能让那些好的思想在悄悄地流逝,直到有一天我们发觉了意识到了,及时地将那后来的思想遮挽住,就像我们平时给那躯体外形照像——给稍纵即逝的思想留个影,倘若这影儿是对别人有好处的,那便是我的自慰之处了。

  对于勤奋之人,他们往往会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他会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及时地给那思想留下影。但我们要切记的是,对于那一般的影像,作为自我收藏或小范围散发也未尚不可,但倘若本身便形象平平,却要给以带上“真理”之冕,硬性向社会推广,这便要给社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了,浪费了纸砚还不说,最重要的是浪费了别人的时间,特别是别人的独立思考时间,社会上的很多作品都有这样的现象,但历史会给予它们以公正的评价的。

  思想到底是什么?我到现在都没有搞很懂,就如那笼头里的水,当笼头未打开时,那水便没有丝毫的泄漏,只在那积累,而当那笼头一旦打开,它便喷涌而出,一眨眼便流逝了。但与自然之笼头不同的是,打开它需要的是外力,而我们思想之笼头的打开确需要的是内力——也即自我之力。学习到底是什么?学习就是在造化积累那思想之水啊。

  语言文字是什么?语言文字就是我们思想的载体,思想本身是自体行为,而它却让我们的思想张开了翅膀飞了起来,就如那蝴蝶、蜜蜂把那花粉传到了那异株上,最终有可能便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对待生活,标杆不要太高,标杆高了一旦实现不了人就会为之而痛苦,所以我总要不断地把它降低一点,再降低一点,即便脱俗也不可怕,不要为生活而烦恼,智者能够在别人感到是痛苦的状态下感受到快乐,就是因为他把标杆放的很低的缘故,即便身陷囚笼,他也能够享受到思想的自由。过去我们常把这种情况称之为“革命的浪漫主义”。

  而一旦你将生活这个座标的标杆真正地降低了的时候,你便会体会到你的自由度在增加。如果有一天,你肯改变你的脚步或方向,不再去追逐世俗,不再去随波逐流了,你会发现有很多很多的事都在等着你去做,而每一件事你可能拼尽一生的精力都难以做好、做完,那么你就可以选择你的所爱去尽心尽力地做吧!

  你会感觉到人生有很多方向,有很多的选择,众人都跟着前面的人朝一条大路上走,而周围的那些小路却被人们忽视了,其实,小路也未尝不是一条捷径呢?

  我不知我的头脑是如何便记住了事物的,到目前为止,没有谁能给我说明白,我听信老师们的话,只要刻意地去多加注意,那些事物的影像便会扎进脑子里。这着确实显的有些灵验,为了应付那考试,我曾不止一次地让那些我本不喜欢的抽象的东西占居我的头脑,我有时也想挽留它们,让它们即来之则安之地在我的头脑中扎根,使我也成为一个学识渊博之人,但我的头脑却仿佛总在跟我开玩笑,那曾经是非常清晰的东西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模糊了,有些还消失的无影无踪,我越来越对我的头脑不放心,对我的记忆力产生怀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15 10:20:19
记忆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头脑中的那些点点细胞何以会记住那事物的影像,而那曾经的影像又是如何就丢失了?但我相信仅凭我头脑中的那些细胞是无法认知和记忆住整个世界的,即便是全部人类的头脑无限地继续探索下去,也未必可能就认知整个世界,何况有些影像其实已经欺骗了我,让我在一些事的判断上产生了错误,过去是如此自信的自己的头脑,我如今也对它不得不产生怀疑,自然给我的影像有多少是真实的?装进我头脑中的知识又有多少是正确的呢?

  没有知识我困惑,而有了知识我更加的困惑,甚至还牺牲了我的自由,有时我真想大喊一声:拒绝知识,拒绝泛滥了的“知识”!                                            (芳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