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据显示,上海市每天消费200吨豆制品。由于利润丰厚,除了少数较为正规的民营企业外,大量下岗工人加入了制售豆制品的行列,其中的许多工人成了无证、无照、无标生产的“黑作坊主”。因为黑作坊产品价格较低,许多进货商也乐于同他们建立商业关系,黑作坊的销售渠道甚至比正规企业的还发达。
由此有关部门的监管成本巨增,工商、质监、卫生、食品的执法人员疲于奔命——抓了东家,又冒出西家。通常的抽查已经无法确保豆制品的食用安全,食品安全隐患巨大,政府面临的社会压力巨大。而这些黑作坊主要集中在上海南郊的某区,考虑到本区下岗工人的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区政府也缺乏彻底根治“黑作坊”的动力。
为彻底根治“黑作坊”顽症,近日,上海质监局一领导提出,以企业联合的办法招安黑作坊。大体计划如下:由区政府协调各执法部门联动,同时由区政府提供区内一块地皮作“豆制品制造园区”——以正规民营企业为核心,成立两个大的企业集团,黑作坊主集中登记后可自由加入任一企业集团,并以其销售渠道、机器、资金入股。运转之后,黑作坊主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经营,但只管销售,生产由正规原先的正规民营企业负责。该领导设想通过“政府主导”,招安黑作坊,以此降低监管成本。
请各位高手就该方案的可行性做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