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正式提出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先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后又引用农村改革的经验,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等一系列改革,但是,国有企业却陷入了日益严重的困境,甚至出现了长期的大面积的亏损现象。到90年代,在确定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我们便确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方向。
这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我们提出的国企改革都是从国企发展需要出发进行探索性的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是从国有企业的弊病出发形成的针对性改革;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则是引用我国农村改革成功经验的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则是着眼国企自身特点的针对性改革。而在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之后,国企改革就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一一引用产权制度的改革,或者说是用另一种产权制度取代原有产权制度的改革。国企改革,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是要我们独立完成的作业。在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前,虽然我们并没有成功,但我们的作业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而在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国企改革就变成了抄作业,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也就是说,国企改革的真正失败实际上是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始的。
关于这一转折,金培(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在《何去何从一一当代中国的国有企业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中有很好的说明。他说“可以说,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中国企业改革的思路是一次‘哲学性’的革命:即我们不再谋求建立某种现代史上不曾出现过的企业制度,而是要选择已被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史证明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作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至于哪种具体的企业制度更有效,则可以探索,‘现代企业制度’的笼统含义正好给探索改革的具体道路以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它没有限定我们必须模仿哪一国的哪种具体的企业组织形式”(第11页)。“所以,我国企业改革的‘哲学’不再是‘我们所要做的是别人从来没有做没有人做好过的事’,而变为‘我们所要做的是别人的实践已证明行之有效的事’”。也就是说,此后的改革就变成了模仿何种已有的企业制度,如何模仿企业制度的问题。
国企改革的这一转折的客观意义是什么呢?就是重新回到苏联模式的错误道路上去。传统公有制模式--即“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产权企业制度”模式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公有制企业只有独立完整的劳动所有者,没有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必须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但是,产权企业制度却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企业制度;在公有制经济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所有权,所谓的资产所有权已经失去了意义,但是,产权企业制度体现的却是资产所有权;公有制企业只能作为独立的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但是产权企业制度却是适合企业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改革前的国有企业的主要弊病不是计划经济,而是与国有企业基本特点不相适应的产权制度。为什么过去的国营企业会建立产权制度呢?这正是因为苏联人在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时,不了解社会主义所有制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根本区别,错误引用西方企业制度的结果。资本主义所有制是体现产权的形式,因此,产权制度是唯一与私有制企业相适应的企业制度;社会主义是消灭产权、体现劳权的形式,引用产权制度的结果只能是形成一个病态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选择已被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史证明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作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当然只能是引用和建立产权制度,因此,此后的国企改革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建立一种新的“苏联模式”一一即生产资料公有制+产权制度”模式,只不过是用股份制取代了国家独资经营的模式罢了,“换汤不换药”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最好的注解。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从突破苏联模式、突破产权制度开始的,事实上已有的改革已经使国企具有经济实体的性质,只是没有规范而已,然而,在经过几个回合的改革而未能成功的情况下,我们又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内涵就是“产权清晰”,这一规定把国企改革推向了恢复和强化产权制度的方向,推向了重复和发展苏联模式错误的道路。
在金培所著的《何去何从一一当代中国的国有企业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一书的序言中,刘吉在开头就引用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一段话:
“战争的规律一一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革命战争的规律一一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一一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显然,毛泽东提出的原理,对国有企业改革也是非常适用的:
企业的规律,一一这是任何指导企业改革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国有企业规律一一这是任何指导国有企业改革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中国国有企业规律一一这是任何指导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能不研究和不解决的问题。
企业的规律是什么?国有企业的规律又是什么?我国国有企业的规律又是什么?
从这里可以看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模仿已有的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方向的确定,它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它在没有弄清我国国有企业区别于西方企业的特点和规律的情况下,盲目引用产权制度。
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存在及多少变化,主要是为了弥补市场经济调节经济功能的缺陷。但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却是为了体现劳动者的权利要求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两者具有性质的不同。因此,它在生产主体、利益要求、价值运动特征和企业制度与西方国有企业就有了根本区别。忽略这种区别,盲目引用西方国家的企业制度,又怎可能够成功呢?
抄作业,是不可能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的!
抄作业,抄不出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