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会计工作的生命。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法制建设的最高境界。然而,影响国内外一系列舞弊大案给会计行业带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困惑和思考。为了促进有序竞争和有效配置资源,必须实行有效监督,规范会计工作,打击经济违法行为,保证会计资料质量,为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等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资料,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服务。 会计监督是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笔者针对当前会计监督弱化的现状,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即现代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两大创新途径优化监督体系的内外环境,包括法制环境的优化、企业制度环境的优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的优化和会计技术环境的优化,建立协调有序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机制和外机制、社会舆论监督以及激励监督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从而保障现代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运作。
现代企业制度下,优化内外部环境
1.法制环境优化
在监督与被监督的环境中,监督者具有监督权,被监督者承担被监督的义务,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法律环境对会计监督体系的正常运作起着要的作用。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现象仍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使会计法规体系受到冲击,因此,健全和完善会计法,无疑成为当前会计监督体系法制环境优化的头等大事。
首先,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其次,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再次,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对违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企业制度环境优化
企业制度环境优化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它既是一种治理形式,也是一种组织形式。健全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可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制度保证,增强现代企业内部决策的透明性和可监督性。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通过预测、计划审核、核算、检查、分析、执行等手段,对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有关方面进行反映与监此,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效合理的会计监督体系运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3.会计职业道德环境优化
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他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输出的质量。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以下几方面的条件:首先,遵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其次,熟悉法规,加强遵纪守法的意识。再者,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
4.会计技术环境优化
会计的本质是有关全面地、连续地、完整地进行确认和计量经济活动的方式,它决定了会计报告的生成基础。为了能够约束和规范会计行为,形成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应配备一个科学的术环境,具备合理的监督程序和先进的监督手段,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正确评价经营成果和合理分配经济利益,保证会计监督体系的良好运作。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笔者认为充分利用电脑、数据库、网络、远程通讯、多媒体、信息链接等高科技技术提高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可操作性。
现代企业制度下,建立协调有序的监督机制
一个健全的会计监督体系应是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模式结构和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运行机制的有机结合。建立协调有序的会计监督体系运行机制(包括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才能促监督体系的健全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
1.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条时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为了加强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内容应有以下规定:(1)货币资金控制,强调了货币资金的授权批准程序、不相容岗位的内部牵制;(2)财务风险控制,要求控制财务风险,加强对筹资管理;(3)采购与付款业务控制,强调合理规划采购与付款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控制程序;(4)实物资产控制,要求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加强入库、领管等环节的控制;(5)成本费用控制,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6)销售与收款控制,强化对商品发出以及账款回收的管理系统;(7)工程项目控制,强调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资决策的责任制;(8)对外投资决策控制,要求加强决策责任制,严格控制投资风险;(9)担保业务控制,要求严格控制担保业务,建立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随着企业规模的不,生产经营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仅仅依靠少数管理人员不可能完成有效的控制,只能通过各项规章制度来明确、规范各个控制点的责任、权利,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纠正偏目标的行为。
(2)合理设置与科学定位内部审计机构
合理设置与科学定位内部审计机构是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发挥作键。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及对其定位上,应坚持两条原则:其一,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其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1)协调政府监督机制
政府监督中财政、审计等部门的重复、交*监督方面的问题,需要建立政府监管行为的社会评价和责任约束机制。建立这一机制是杜绝官僚主义,防止监管人员公权私用,实现政府监管科政府各监督部门在监督过程中要依法监督、相互协调,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协同开展会计监督,避免重复检查,突出监督重点,转变监督职能,实行综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种专业监督的作用。
(2)加强社会审计监督机制
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社的实质主体是注册会计师,社会审计主体的特殊性表现在注册会计师具有经济警察和经济人的双重身份,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
(3)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会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经济管理工作,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仅仅依靠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举揭露违法会计行为,这应是法律赋予各单位、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监督会计工作的依法进行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鼓励任何单位和个人来揭露违法者,违法者提供更多的情况、线索、证据,使违法者难逃法律惩治,既维护法律的尊严,也起到了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
(4)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督问题之所以越来越突出、重要,关键是会计是经理人员的化身,也是多重委托关系的集中体现,会计监督的好响的将是投资者、债权人、国家、职工、经理人员及自身的利益,仅仅研究经理人员及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成本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实现委托目标,需要降低代理成本,为了克服代能会做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委托人必须设置恰当的激励机制以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关系,并通过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来减轻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
作者:赵桂杰 来源:《企业研究》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