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启发
长远来看,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发展,5G、VR、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进一步融合,以及后疫情时代,消费者消费习惯逐渐向线上消费模式的转变,大数据产业将会迎来新一波发展。需要关注的是,大数据本身的特征就是海量的数据规模,而当前产业内企业过分注重盈利性缺乏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关注,更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因此加强产业内商业规范以及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目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基于相关企业在ESG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大数据产业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监管层面
首先,政府部门及监管部门应针对大数据产业制定出台相关ESG指引,旨在加快产业内ESG体系建设,树立企业ESG发展理念,加快推进ESG信息披露指引在产业内的覆盖率,加强在信息披露层面的要求,尤其是量化数据的披露水平。同时,应落实ESG相关监管举措,完善制度规范,加强对互联网直播平台的监管及处罚力度,提高产业准入门槛,避免产生竞争者之间的价格战等不健康的竞争方式。最后应该尽快将大数据建设的投入,加快全国统一的互联网直播交易平台的监管机制和信用体系建设,从完善平台基础设施及监管、保障互联网消费者权益、加强商家产品质量管控等多方面,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层面
大数据相关产业应强化自律,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将ESG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整体来看,大数据产业的相关企业ESG发展与能力建设对于隐私保护方面欠缺,因此自身ESG管理及抗风险能力亟需加强。企业可以设立专门ESG部门或职员,旨在统筹管理和监督企业ESG表现,提升ESG绩效,以加强企业经营稳定性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值得强调的是,当前大数据过度发展的模式过度追求消费数量,忽略了质量层面的保障。通过平台直播的营销方式将流量变现为企业获利的方式无可厚非,但企业必须提高对产品、对消费者的责任感,深化产品及服务的内涵,积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三)投资者角度
投资者应积极树立ESG投资理念,从长远角度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ESG因子纳入投资决策过程中,合理构建投资组合,避免冲动投资。对于投资者而言,网红带货、平台直播等形式一定程度上能在短期内刺激企业股价的上涨,但从长远角度考虑,其能否带动企业股价的持续上涨依旧需要理性分析。投资者的理性也有助于倒逼大数据相关企业关注自身ESG表现,提升EGS绩效水平,促进大数据整体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