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意识和精神解析
一:什么是物质?
物:一牛一勿,为牛梨地之状。
牛有力,用力翻起地下之东西。所以物就是给其一个作用力,它就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可用力切割、粉碎,也可以用力将粉碎后的东西合并或组合在一起的东西。常与体相联,组成物体,便人识。物指物体。
质:撇撇十贝。两撇相遇,即两种东西相交换;十,即座标;贝,为古币,即货币。所以,质就是两种东西交换时,要建立一个统一计量其价值的座标标准,并转换为货币之后进行交换。质的正体字为质,两斤一贝,即两种东西都用称称量后转化为货币进行交换。所以,质是可以用称来称量,可以转化为货币进行交换的物体。
当物与质相联,便组成了物质,物质主要指物,而非质。所以,物质,初指物体,后演变为一个哲学概念,乏指一切物,一切物的综合,也就是说一切可以分割、可以通过视觉在人脑中映像的存在统称为物质。而不能分割、不能通过视觉映像的存在,如音、味、思想、文化等不能称之为物质。
二、什么是意识?
意识,分为意和识,其义为用意识别。
意:立日心。立,为站立,成立,表示存在;日,指阳性、物体、物质、物质运行规律;心,物体、物质的本心、灵魂或特性。所以,意有两层含义:一是,物体或物质存在的根本原因或规律是由其心所决定;二是,藏于心中的物质或物体的根本性质或规律必须由其物质或物体才能表现出来,以示其存在。由此可知,意与物不可分,意是物之意,物是意之物,物与意是一个阴阳不可分割的混沌体。
识:识字的正体为识,其意为听其言、辩其音、用枪戳使其现原形(翻面或解剖)才能识别事物。
意识:即用意进行识别,是万物所共有的,而非人独有。这是万物认识其它事物的根本规律的唯一方法,物质的自组织就是靠的意识的相互传递与相互作用,所传递的意识可用信息进行计量。
所以,物质是具有意识的物质,意识是存于物质之中的并通过物质来显现的意识,物质与意识只能相互依存、相互体现,而不能一方独立于另一方单独存在;物质和意识可以相互作用、相互改变。
三、什么是精神?
精神可分为精和神。
精:米伴青存。米,指由物质中提炼出来的精微物质;青,上部青字头指生长,下部月,指肉,为身体。所以,精就是促进生物体生长的精微物质。
神:一示一申。示,为启示;申,为伸长、伸缩、变化,申中有日,日指阳,为阳性物,即物体(物质)。所以,神就是能够自由出入于物体而又能给其它物体以启示作用的东西。
所以,精神一词主要是指神,而非精,它是对能长肉的生物体而言的,尤其是人。但精是神存在的基础,无精,神则不存。
从哲学的角度而言,精神是人为地将意识从意识和物质的混沌体中分离之后的产物,于是便出现了唯物与唯心的问题。
意识是物质和精神的纽带、桥梁和总开关,精神只有通过意识才能对物质起作用,物质也只有通过意识才能改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