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进行原型设计?
原型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提前体验的工具,它能帮助用户提前感受产品、体验产品、也能帮助设计者之间交流设计构想,原型设计与制作是一种用最直观简单的方法展示自己的复杂想法的方式,就最最本质而言,原型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沟通工具。下图为原型设计在产品设计中所处的位置.
(一)设计原型的目的
1. 探索和实验想法
原型本身就是一种测试想法的工具,把想法变现、探索其功能和方向是它最主要的目的,在开始具体的设计之前,搭建简单的原型,这里的原型不需要多精致,只要具备你的想法最基本的信息和功能就足矣;同样的,你不需要为它设计标准视觉质量的界面,甚至只需要在纸上绘制一张草图就行了。
2. 学习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并增强效率
创建和制作产品原型可以增加我们本身与他人的沟通效率,学习和理解别人的观点,有的时候你来不及开发一个成熟的产品,可以试着用有限的时间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原型来展示你的想法,让别人理解你的idea。
3. 交付与对接
这是制作原型最常用的功能方向,也是制作原型的一大目的,即原型到视觉稿的交付与对接,但相较于原型的测试和验证功能,它并没有那么关键。
(二)原型制作的精准点
制作产品原型的目的,特别在敏捷开发、设计冲刺和精益创业三个方面都展现了独有而强大的指向作用,它为这些思维方法搭建了从想法到现实的桥梁,是链接和转化两者的有效工具。
1. 产品制作和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认为,人是软件开发中最重要的因素。敏捷开发的理念是充分的信任开发团队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这是管理的中心主题。敏捷方法以最简的方式来迎接变化,客户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都是参与者,开发团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客户的反馈,不断适应需求的变更,从而使得最终的产品能够充分的符合客户的要求。
这就使得“测试”这个步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制作原型是测试的一大方法,把原型投入到用户测试中,经过用户体验再获得用户反馈,从而得到改革和迭代产品的新思路,是敏捷开发的重要过程。下图为敏捷开发的主要步骤和环节,可见测试在整个过程的重要性。
2. 产品制作和设计冲刺
“设计思维”发源于设计界,这一理论被设计师们广泛使用,后来被各行各业借鉴,尤其是在商界。“设计思维”这个词于1969年由教授和社会学家Herbert A. Simon首次使用。他认为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几十年来,设计师遵循这个理论来做设计,它能引导设计师考虑更周全以使其产品更具合理性。通俗来说,设计思维是一种通过消费者的角度来设计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方法。通过改变角度,来重新观察事物和对待存在的问题。设计思维可以帮助每个人来发掘其创造潜力,进而孕育出创新的产品。
设计思维分为:理解、分散思维、决定、原型制作、以及测试五个环节。其中原型制作和测试环节是关键的两个节点,在经过思维和知识的沉淀后,构建出的基础原型或样品呈现给使用者,而这里的原型形式由团队定义,根据实现的复杂性,针对性及耗时情况,可以采用动画幻灯片,视频来展示或交互式原型的形式,之后又经过用户体验收集用户反馈信息,肯定或否定解决方案,然后为下一步工作做一决定。
3. 产品制作和精益创业
精益创业以用户为中心,尊重客户价值,防止服务不足与服务过度,杜绝无价值的经济活动,并致力于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尽善尽美,不断优化投入产出,它是硅谷流行的一种创业方法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见,原型制作和投入是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之下,拥有原型和一些反馈数据能有利于产品后续的迭代优化,就可以在了解市场风向的情况下投入和获利。
二、个人ps与“原型制作”
这里的原型可以是指一份让别人能够充分了解你的陈述报告,在向别人展示自身才能的时候,最好能凸显出最简单直接可观的“功能”,也就是我们的才能。
作为新媒体行业的一名试行者,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
在我的ps的价值主张中提到,【创建原型获取市场反馈数据】,这确实是一名新媒体人对于市场的敏感度所真正需要掌握的数据,在获得用户反馈后,才能更好地运营产品、迭代产品、产品的方向也会相对明确。
而在关键业务部分,提到了“制定”、“实施”等动词,这是在经过市场用户的测试和反馈后,对于产品产出的新方案和新策略,是产出结果也是思维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