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185 25
2021-05-31

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上)——另解《资本论》(61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生产费用;效用

前帖既然已经谈到了商品交换的比较利益新原则,本帖就顺便讨论一下备受争议的恩格斯名言:“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恩格斯指出,因商业而形成的第一个范畴就是价值。在研究商品价值的问题上(暂时只讨论传统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的情况),曾经有两种对立的角度与途径。一种是强调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强调生产、供给的作用;另一种则强调效用在商品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强调消费、需求的作用。在近代史上,以李嘉图为代表的生产费用决定论和以萨伊为代表的效用决定论在争论中都不断地得到发展,并派生出众多的商品价值理论。商品价值问题上的两种对立理论的“持久战”,实际上也正说明了两种理论都含有科学合理的成份,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片面性。恩格斯曾试图克服两大对立理论中所存在着的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并发出呼吁:“让我们设法来澄清这种混乱状态吧。物品的价值包含两个要素,争论的双方都硬要把这两个要素分开,……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价值首先是用来解决某物品是否应该生产的问题,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偿生产费用的问题。……如果两种物品的生产费用相等,那么效用就是确定它们的比较价值的决定因素。”[1,605]恩格斯晚年在《反牡林论》中又重提早年关于价值决定的论断:“在决定生产问题时,上述的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20,334]恩格斯把早期使用的“生产费用”一词修改为“劳动花费”,这只是为了避免有人把“生产费用”误解为庸俗的“生产费用价值论”所说的“生产费用”,同时也表明“生产费用”的原意指的就是“劳动花费”。把早期的“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修改为“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就使意思更准确明白了。

100多年来,反对和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双方,都把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误解为只是耗费劳动价值论,认为马克思忽视了或不承认商品的效用在商品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对于耗费劳动价值论者的误解,在[“商品价值”并非与“效用”无关——另解《资本论》(10)]帖子中已加以阐述。而如何理解评价恩格斯“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观点,也是一个争论了几十年的问题,其关键又在于如何界定“效用”一词。为了挖掘出恩格斯观点的闪光点,首先要探讨恩格斯所说的“效用”一词所具有的重要特点。

大家知道,政治经济学中有些术语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但各派政治经济学家赋予它们的含义却是不同的。恩格斯的“效用”一词到底具有哪些与其他学派使用的效用概念都不同的重要特点呢?如果我们认真从恩格斯观点的上下文的联系来看,恩格斯的“效用”一词在质和量上则具有下述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它是可以和生产费用相比较的,看它“是否能抵偿生产费用”。再根据《反杜林论》中的有关修改,又可知“效用”是可以和“劳动花费”相比较的,是可以用于抵偿劳动花费的。这说明“效用”与“劳动花费”在量上是可比的,因而是同质的量,效用可以用“劳动量”来表现;第二,根据第一个特点,必然得出不同物品的“效用”也是同质的可以用“劳动量”来表现的量,也是可以进行比较的,即“如果两种物品的生产费用相等,那么效用就是确定它们比较价值的决定因素。”如何定义物品的“效用”使其具有上述的特点,是评价恩格斯观点的关键。在[商品交换的比较利益原则——另解《资本论》(60]的模型中,设生产者1的产品A与生产者2的产品B按比例为XA∶XB进行交换时,交换的双方都有比较利益可得(C>0),即生产者1所让渡的XA份产品的机会成本为XA·(L1A/L1B),它与所换到的XB份产品之间的差额为C1=XB-XA·(L1A/L1B)>0,这就是生产者1通过商品交换所获得的比较利益(这里是以产品B的数量表示比较利益)。若将此比较利益换算为生产者1生产该数量产品所能节省的劳动量来表示,记为C1AB,则

C1AB=C1·L1B={XB-XA·(L1A/L1B)}L1B=XB·L1B-XA·L1A>0                      (1)

同理,生产者2通过商品交换可获得的比较利益为

C2AB=XA·L2A-XB·L2B>0                                                (2)

式(1)表明了生产者1只要用自己较小的XA·L1A的劳动花费来生产XA份产品A,就能通过商品交换获得自己要用较大的XB·L1B的劳动耗费才能得到的XB份产品B所带来的需要的满足,从而节省了自己的劳动花费,获得了比较利益C1AB=XB·L1B-XA·L1A>0。根据恩格斯关于效用的概念可以用劳动量来表示的思想,特将XB·L1B定义为XA份产品A的效用(这是效用的全新定义);对式(2)可作同样的分析,并定义XA·L2A为XB份产品B的效用。这样,对于一个人或经济单位来说,不同的物品尽管有不同的物的具体有用性,但也存在着同质的东西——都能为一个人或经济单位带来需要的满足,这就是物品的社会属性的效用。而且物品的效用是可以,而且事实上正是在交换过程中被按照某种客观的尺度——劳动花费加以衡量的,即XA份产品A的效用表现在(等效于)若生产者I亲自生产它所交换来的XB份产品B时所必须的XB·L1B劳动花费上。它并不像流行的观点所认为的那样是纯主观的,无法加以衡量的,它却具有前面分析的恩格斯观点中所说的效用的重要特点并有现实生产力基础。(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6-1 08:17:53
恩格斯明明更有见地怎么就成了马克思的附庸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6-1 15:32:32
flamecg 发表于 2021-6-1 08:17
恩格斯明明更有见地怎么就成了马克思的附庸了呢?
谢谢关注与评论。关于你的“附庸”之说,欢迎你展开评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6-1 16:49:22
zhengyr 发表于 2021-6-1 15:32
谢谢关注与评论。关于你的“附庸”之说,欢迎你展开评论。
这就不展开了,只是更同意恩格斯的观点,但平常大家都只说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比如本论坛栏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6-2 16:42:39
当我们采用了关于效用的新的定义后,效用就是可以用劳动量来计量和比较的量了,就可以和生产费用(劳动花费)进行比较。当双方商品的效用都大于其生产费用时,商品交换就得以进行,交换双方都有比较利益可得;如果商品的效用小于其生产费用时,人们就会不需要,也不会去生产这种商品,而是会去寻求效用大于生产费用的替代品。或者当新产品的效用大大高于生产费用,人们可从中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时,原有商品相对来说就贬值了。因此,效用(使用价值)会影响商品的交换价值量或商品价值量的,把商品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分裂开是不正确的。优质优价亦是此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6-2 17:11:32
zhengyr 发表于 2021-6-2 16:42
当我们采用了关于效用的新的定义后,效用就是可以用劳动量来计量和比较的量了,就可以和生产费用(劳动花费 ...
对,这正是我说的费用(价)和效用(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