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动态学》是约翰·斯德曼在MIT多年科研和教学的成果结晶,被各大院校作为系统动力学的经典教材。这篇文章就是这个嚼书系列的第二篇:系统思考工具箱。系统思考常用的工具有两个:因果关系图(causal loop diagram)和流位图(stock and flow diagram)。上一次介绍了因果关系图的基本概念和画法,这次总结因果关系图的常见结构——基模,然后对因果关系图的使用和不足做一个总结,对流位图开个头。
一、因果关系图回顾
因果关系图,顾名思义就是用因果链描绘的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图,用因果链把变量连接起来,常用于捕捉、探询和交流人们的经验和认知(capturing, eliciting and communicating)。
因果图的定义和关键概念如下:
l 节点是变量,用名词表示;
l 因果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正因果链,用带加号的箭头表示,A和B同向发生变化,;另一种是负因果链,用带负号的箭头表示,A和B发生反向变化;
l 因果关系的描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和预期相比” 限定了条件和比较对象;
l 一个变量通过一条不重复节点的因果链回到原点就构成了反馈环。强化反馈环强化初始的变化,平衡反馈环抑制初始的变化。
另外,在确定问题和绩效指标后,我们介绍了画因果关系图的三个技巧:
l 邱昭良博士提出的“环形思考法”[3],根据问题(项目延期)逆向找出原因(出错返工、效率低、工期过紧和人手短缺),再顺着因果链找可能的结果(加班、疲劳、生病、项目进度加快),最后把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找出来,连接成为回路。
l 台湾逢甲大学的杨朝仲老师提出的“八爪章鱼觅食术”[4],问题就是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差距,而寻找反馈环就像章鱼觅食一样,是寻找措施,形成产出从而改变现状的过程。
l 依据反馈环之间的嵌套关系,我推荐了一种新的画法:可以想象一个蝴蝶的图案,“蝴蝶有两翼,有利必有弊”,在蝴蝶的左翼上画强化反馈环,在右翼上画平衡反馈环。先根据措施1画出强化反馈环R1,而R1可能带来副作用B1、B2,为了解决B1、B2的问题,又有其他措施R2、R3,循环往复,一直到因果关系图捕捉了解释绩效变量的所有关键因素为止。(现实状况中,措施也可能是平衡反馈环,这时画的顺序从右边的平衡反馈环开始。)
二、系统的典型共性结构:基模(system archetype)
在系统视角中,结构决定行为,行为是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结构决定的行为模式展现出来的过程。虽然系统各不相同、千差万别,行为模式却相差无几,原因就在于这些系统都包含了普遍相同的典型结构。
系统基模(system archetype) ,即常见的系统结构(generic structure), 是大量系统研究的经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识别系统的结构。在第五项修炼中,圣吉介绍了七种系统基模,一般都由2-3个反馈环组成,包括:带有延迟的负反馈环,成长极限,转移负担,富者愈富,共同悲剧,饮鸠止渴,成长与投资不足[5]。在此以其中两种做举例说明。
系统基模一:成长极限
l 系统结构:一个正反馈环不断被加强以得到期望的结果,但是也推动了限制因素的增加,增长逐渐停滞。
l 典型现象:初创企业前期发展很快,中期增长变慢,后期增长停滞甚至倒退。原因可能是达到公司服务能力的极限或市场饱和,这时通过增加雇佣销售人员、促销等并不带来有效的增长。
l 管理原则:不要强推正反馈环,而是要移除限制成长的因素。
系统基模二:转移负担
l 系统结构:出现了一个问题急需解决,治本方案不易发现且见效慢,所以匆忙采取了治标方案。然而产生症状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治标方案产生的副作用反而加重了深层次问题。长此以往,症状越来越严重。
l 典型现象:由于工程出现技术问题,按照惯例请来外部专家帮忙解决,而忽略了对于内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越来越依赖外部专家服务,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人才储备问题。
l 管理方案:标本兼治。了解治标方案的副作用,并及时部署治本方案,由于治本方案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需要同时采取,缓解症状的同时着手问题的根本解决。
系统基模作为因果关系图的典型结构,通俗易懂且简单易用,为人们的学习和系统思考的推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以系统基模为代表的因果关系图是高度简化的,隐藏了许多内容,包括具体的系统结构。因此有部分系统科学家反对把因果关系图作为系统思考的主要手段,认为这违背了系统视角中“结构决定行为”原则,没有深入结构、特别是定量仿真,因果关系图是模糊的而且往往是错误的。
斯德曼便是坚持使用流位图的代表,根据他在书中的内容,可以总结因果关系图的几个不足:
l 因果关系图不区分存量和流量,而且因此混淆了累积过程和直接作用过程;
l 因果关系图隐藏了大量细节,而这些细节可能就包含着找到决策杠杆的内容;
l 决策不但包含了what(做什么), 还包含了When(什么时间)、Who(谁来做)、How(怎么做),而这些都是因果关系图所不具备的。而正由于这些内容不清楚,容易导致系统边界不清晰,因果关系图陷入无穷无尽的修改和争论中,难以达成共识。
那么流位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大概长图6这个样子,方框是流位变量(存量),带箭头的变量是流率变量(流量),而不带箭头的变量是辅助变量。具体内容将在下一次介绍。
三、组织和个人的惯性:习惯性防卫(defensive routine)
与时俱进是当下最时髦的用语之一,然而真正能顺应潮流及时做出改变的人和组织寥寥可数,更多情况下是嘴比腿快,而抵制变化的利器就是我们的惯性——习惯性防卫。
习惯性防卫的典型用语就是“你说得对,我回去再好好想想”、“今天的会先开到这里,有争议的地方我们下次在讨论”,为了在公共场合保存面子,我们刻意回避了与他人在观点和立场上的冲突,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假装中立或者假意迎合,这其实阻碍了我们获取新的信息、共同对话和学习的机会。
习惯性防卫的启示。在一次会议上,有老师建议我们要保持开放(open),而不要陷入对抗模式(adversarial),对抗是对个人精力和组织资源的巨大浪费。我想这就是避免习惯性防卫的办法,听懂对方说什么、坦诚自己的观点,形成对话(dialogue),而不要用习惯性防卫把自己隔绝起来。
参考资料及注解:
[1] Business Dynamics特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分析商业领域的动态问题,是系统动力学的应用学科,清华大学出版的中文翻译本将书名翻译为“商业动态系统”,未突出该内容的学科属性,故本文翻译为“商业动态学”。
[2] Sterman,
J. (2010). Business dynamics.Irwin/McGraw-Hill c2000.
[3] 邱昭良. (2018). 如何系统思考.机械工业出版社.
[4] 杨朝仲. (2017). 系统思考八爪章鱼觅食术在商业分析、项目管理之应用. http://www.shu.edu.cn/info/1062/58300.htm
[5] Senge,
P. M. (2006). The fifth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Broadway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