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国银行披露了2010年年报。年报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其净息差数字了。2010年,该行净息差2.07%,其中内地人民币业务净息差2.27%,内地外币业务净息差1.21%,人民币业务比外币业务的净息差整整高出了1%强。换个说法,人民币业务的净息差是外币业务的1.88倍。外币业务的利率是市场化利率,人民币业务的利率是**管制的利率。因此,人民币业务净息差高出外币的部分基本上就是垄断利润。
假使人民币利率也市场化、净息差和外币处于同一水平的化,中国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净利息收入将只有847亿,比2010年实际收入1590亿低688亿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中国银行2010年税前利润是1097亿元,如果没有垄断利润,他实际税前利润只有408亿元。
中国银行的资产约占中国银行业的1/10。如果以中国银行垄断利润688亿元推算,整个银行业的垄断利润约6880亿元。由于中国银行外币资产占比高于行业,因此,整个行业的垄断利润比按中国银行数字推算的要高。即便是按6880亿算,也平均每个国民要为银行垄断直接贡献530元。
垄断利润是中国银行业日益“强大”的秘籍。中国银行的年报数字只不过是把秘籍公开化了。利率市场化的口号已经叫了多年,但是,即使是最积极的推动者,也是把市场化限制在“二级市场”玩家之间的资金分配,在“一级市场”,也就是老百姓存款的市场,从来就没有市场化的念头。强制老百姓按法定利率存款,有点象土地一级市场的强制拆迁。这即不符合全民福利最大化的原则,更谈不上道德,他只是特定集团的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