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662 28
2021-06-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当代主流经济学泾渭分明、针锋相对,绝大多数经济学的业内人士,都是主流经济学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内心是排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但是却对于当代主流经济学面临的困境无能为力,很多人怀疑自己学的到是一门假功夫,所以把自己的内心疑惑和挣扎写了出来,希望有人把答案告诉他们,这就是形成色色的经济学之谜。为了找到答案,主流经济学家运用各自的理论体系进行各种猜测,却始终无法自圆其说。用主流经济学去证实主流经济学,得等于用谎言去证实谎言,结论自然是荒唐的。我们今天就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破解这些著名的经济学之谜,让我们一起开启经济学探秘之旅吧!【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6-11 13:56:45

里昂悌夫之谜:使用美国1947年数据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度比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高出大约30%。这意味着,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这与赫-俄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

解释:剩余价值是活劳动创造的高于自身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过去人们认为剩余价值的意义在于实现扩大再生产,包括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型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最终形成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这种资产是有形的,它的资产价值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我们根据资产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比重,判断这种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实际上,剩余价值的作用绝非单纯的体现在扩大再生产上,它也可以支撑一个企业的产品研发、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企业大量的知识产权和专利。表面上看,两个企业的厂房、设备等有形资本的组成是完全相同的,其实它们的产品在价值上是完全不同的。美国作为这个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企业的创新能力、产品的更新换代能力在全世界独占鳌头。美国不是把它的剩余价值用在扩大再生产上,而是用在了创新和发明上。表面上你看到的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实它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或者说无形资产(狭义)密集型的产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6-11 15:13:30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由于凭借某种优势(自然资源、人口等),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均收入达到了一定水准,但长期停留在该水准的情况。比如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东南亚的菲律宾,近几十年来长期处于世界银行称之为中等收入的经济体行列(根据最为广泛采用的世界银行的定义,人均国民总收入约为1,0000至12,000美元,按2011年购买力平价计算),而无法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解释:自由贸易是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比较优势是它的理论依据。我们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谋求加入世贸组织,当时叫关贸总协定,到了2003年,才正式加入世贸。自由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却并不能帮助一个发展中国家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因为自由贸易最后的导向就是国际分工。这种分工,其实也是收入的分工。一个国家是穷是富,和这个国家劳动力的素质没有必然的关系,而是和一个国家的家底有关系,具体说就是和这个国家的固定资产的多寡有直接关系。如果一个国家非常有钱,一般情况下,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均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量非常大;而人均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量大,意味着这个国家积累的人均剩余价值高。积累的人均剩余价值高,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这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历史悠久,做过长期积累;另一种就是要有产业升级的渠道。如果我们国家所有的工厂,它的剩余价值完全用于自身的水平扩张,虽然经济总量会增长,但是人均剩余价值总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产业升级的最重要的渠道,其实就是不断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从最开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升级,不断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选择资本密集型产业呢?因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就业量小,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慢。简单说起来,经济增长其实就是做两件事,一件是我们不断积累剩余价值,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一件就是我们产业不断升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果一个国家被自由贸易左右,完全服从国际分工,虽然一时比较有钱,但是因为产业不能顺利升级,所以最终不可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6-11 23:39:26

特里芬难题来源于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的《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是指“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解释:要解释美国为什么会存在国际贸易逆差,我们首先要解释一下价格的形成机制。剩余价值的积累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资产总量。资产总量的增长,往往伴随了产业的升级,所以资产总量的增长要快于劳动力的增长,它导致了经济越发展,人均收入就越高。人均收入越高,生产成本也越高,所以发达国家就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人工成本很高,说明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价格也很高,所以单位产品的利润也很高,这样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就具有了价格优势。我们假设有一种产品中美两国同时生产,价格完全一致,实际劳动投入完全一致,此时中国的成本很低,设备价值也很低,所以利润也很低;反过来讲,美国的成本很高,但是设备价值也很高,所以利润也很高。利润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用途在于形成固定资产,所以两者是关联的。尽管同样的生产,中美两国的生产成本不同,但是彼此的利润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中国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美国具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最需要的是设备;对于美国来说,他们最缺少的是劳动力。现实中设备、劳动力是不能在国际上自由流动或者极少流动,但是由于存在价格差,中国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可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当于中国是在用自己的劳动力交换美国的设备,也就是说商品交易的背后,其实就是要素的交易。那么中国本身劳动力就过剩,然后又交换到国内稀缺的设备,等于说美国帮助我们实现了剩余价值的积累,国民生产总值大大提高了;美国交换到我们的劳动力,生产成本低了,可以买到一些更便宜的商品,但是由于减少了剩余价值的积累,人均收入有所下降,所以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幅度不大。一方财富大量增长,一方财富变化不大,所以美国出现贸易逆差是很正常的,和美元是否作为国际货币关系不大。现实中,美国几乎对全世界都是逆差,只有对南美国家是顺差,主要还是南美国家存在中等收入的陷阱,经济停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6-12 08:26:06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解释:从个别企业来说,肯定是人工成本越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但是从整个社会来看,人工成本越高,意味着生产同样的产品,所提取的剩余价值越高,所以工厂的经济效益越好。由于人工成本较高,所以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也提高了,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当然失业人数较低。人工成本高,很多产品的价格就会涨,这意味着出现了结构性通货膨胀,所以我们有结论: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过来说,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就越高。当然了,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候,产品的生产成本也较高,不利于出口竞争,所以应该权衡。如果我们希望从经济外循环到经济内循环,那么结构性通货膨胀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6-12 10:53:13
连马克思本人都不是那种主义者,那又何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