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由于凭借某种优势(自然资源、人口等),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均收入达到了一定水准,但长期停留在该水准的情况。比如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东南亚的菲律宾,近几十年来长期处于世界银行称之为中等收入的经济体行列(根据最为广泛采用的世界银行的定义,人均国民总收入约为1,0000至12,000美元,按2011年购买力平价计算),而无法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解释:自由贸易是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比较优势是它的理论依据。我们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谋求加入世贸组织,当时叫关贸总协定,到了2003年,才正式加入世贸。自由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却并不能帮助一个发展中国家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因为自由贸易最后的导向就是国际分工。这种分工,其实也是收入的分工。一个国家是穷是富,和这个国家劳动力的素质没有必然的关系,而是和一个国家的家底有关系,具体说就是和这个国家的固定资产的多寡有直接关系。如果一个国家非常有钱,一般情况下,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均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量非常大;而人均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量大,意味着这个国家积累的人均剩余价值高。积累的人均剩余价值高,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这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历史悠久,做过长期积累;另一种就是要有产业升级的渠道。如果我们国家所有的工厂,它的剩余价值完全用于自身的水平扩张,虽然经济总量会增长,但是人均剩余价值总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产业升级的最重要的渠道,其实就是不断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从最开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升级,不断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选择资本密集型产业呢?因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就业量小,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慢。简单说起来,经济增长其实就是做两件事,一件是我们不断积累剩余价值,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一件就是我们产业不断升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果一个国家被自由贸易左右,完全服从国际分工,虽然一时比较有钱,但是因为产业不能顺利升级,所以最终不可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