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个体是指组织内部的个体,它可以是一个员工,也可以是部门,或者一个小组织,甚至是一个机械单元。在一个组织里面,我们希望所有的个体都按照规定的行为动作以便保证组织的行为是确定的,最终保证组织的运转效果是确定的。所以我们要对影响个体行为的要素进行分析,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对个体的行为进行控制、管理与塑造。
一 以人为核心的个体的运转机制
假如是一个机械的单元,比如数控机床,为了生产出特定的产品,我们只要给它一个动力---电源,给它一个运转的电脑程序,那么它就会按照规定的动作运转生产出规定的产品了,可是以人为核心的个体的行为并不是这么简单,那么以人为核心的个体运转的机制是什么那?
一是动力机制
和那个数控机床一样,以人为核心的个体的运转也需要一个动力,只不过这个动力不是电源而是利益。利益分为几个层次,大致包括:物质的利益、权力的利益、地位的利益等等。利益又可以分为正向利益和负向利益。正向利益简单说就是好处,负向利益简单说就是坏处。正向利益推动的是正向行为,正向行为指如果采取这些行为会使正向利益增加。反向利益推动的是反向行为,反向行为是指如果采取这些行为会使反向利益减少。
二是应激机制
当个体接到刺激信息后,个体以何种方式应对,就是个体的应激机制。比如:一个员工接到单位写一篇征文的通知后,他应该怎么办那?这取决与个体的内部形成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价值判断。个体要对要对传递过来的信息与自己将要采取的行为做一个价值判断,判断对自己有利时,则会采取正向行为;判断对自己不利时,则会采取反向行为。比如员工在接到征文通知后,有的员工认为这样做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于是就用心的去写了;有的员工认为这是一个形式没有什么用,于是就应付的写或者不写,甚至说点反对的话。
第二个层次是如何去做,也就是个体的决策机制。个体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达到确定的效果?个体有几种方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一是当有组织指定的方法时,按照指定的方法去做。比如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方法去做,按照流程去做,尤其是要按照安全生产规程去做。二是当有经验可以遵循时按照以往的经验去办;当没有经验时按照企业的文化习惯去办事;当没有企业的文化习惯时按照社会的习惯去办事;当没有社会的文化习惯时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办事;三是当上述内容都没有时,个体自己要么去请教去学习,要么自己去思考去创新。比如一个员工决定写征文了,他写的征文可能就带有行业特色,带有企业的特色,带有社会的特色,当然也有个人的特色。如果这些经验他都没有,那么他可以请教有写作经验的人,可以看书学习,也可以凭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与感受去总结,然后再写。
二影响个体行为的要素
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个体行为机制的影响上。
1 对动力机制的影响要素
个体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从各个方面获取正向的或者反向的利益,这些利益来源的方面就是影响动力机制的要素,只有当各个方面的利益总和是正向利益时,个体才会有正向行为,否则个体会有反向行为。那么个体利益的来源有如下几个方面:
1.1来自组织内部的利益:
一方面是来自组织的核心利益。比如一个企业要求员工写征文,那么这个要求有利于企业进行思想教育或者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在要求员工写征文有时会有明确的激励,即便是没有明确的激励,员工也可能会因为出色的表现在企业内获得声誉和尊重,这些利益都是符合企业的核心利益,是企业这个集体给的。这是正向利益。还有来自组织的反向利益的情况,比如一个企业规定员工不准迟到,否则,罚款5元,这种情况也符合企业的核心利益,也是企业这个集体给的。
另外一方面来自组织内部的非核心利益。比如企业让审计去检查基层有没有小金库,那么审计的这个行为有可能招致基层一些不良人员的记恨,那么审计得到的这个利益是反向利益,它来自企业内部的某个部门或者个人,但是这个利益不符合企业的核心利益。还有正向利益的情况,比如审计部门在审计某基层单位的工程决算时,如果营私舞弊,那么审计有可能得到基层部门的感谢,那么审计部门得到的这个利益是正向利益,它来自企业内部的某个部门或者个人,但是一个利益也不符合企业的核心利益。
一般来将凡是来自非核心利益的利益驱动,所产生的个体的行为,无论是正向行为,还是反向行为都不利于企业的核心利益。
1.2来自于社会的利益
一方面是来自于社会的核心利益。比如一个企业内部的员工如果的做的非常优秀,那么他也会获得社会的尊重,这个尊重来自于家庭、来自于朋友、来自于**、来自于社会等等,这个利益符合社会的核心利益,是正向的利益。也有反向利益的情况,如果一个员工在企业里面做的非常糟糕,那么他也会得到社会的不满,这个不满来自于家庭、来自于朋友、来自于社会,这个反向利益也是符合社会核心利益的。
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的非核心利益。比如企业里的一个员工严格进货检验时,有可能会招致供应商的不满和忌恨。有时候员工在维护企业和社会利益时,还有可能招致不良社会人员的伤害,这些都不符合社会的核心利益,不符合社会总体发展要求。这些利益相对于个体来说都是反向利益。也有正向利益的情况,比如某商家为了能获得供应商的资格给企业的员工送礼,比如某人也许是很有地位的人为了在企业里安排一个人而给企业的领导打招呼或者是送礼,记住人情也是一种利益。这些都不符合社会的核心利益,都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2 对应激机制的影响要素
2.1 利益判断机制的层面
一切利益要通过利益判断才能对个体产生动力影响,因为每一个个体对利益的需要是有差别的,同一种利益对于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价值。比如爱钱的人荣誉对他来说也许不算什么,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骗子。比如爱荣誉的人钱对他来说也许并不很重要,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舍生忘死的人。
个体对的利益判断(价值观)由三个层次的东西决定,一是生存的习惯,二是信念,三是追求的习惯。
生存的习惯判断那些现实的利益。比如一个生活在森林的、没有与社会接触过的人,他对现实利益的判断就是食物、衣服和住的地方,至于社会地位他也许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据说有一种鸟永远飞翔在天上,那么温暖的窝对它来说没有任何价值。
信念判断那些是未来的利益。比如一个人买了一只股票,他今天不卖,因为他预计股票还会长。比如企业里的一个员工,他在企业里的地位还很低,但是他充满了幻想,努力工作着,因为他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很高,他任务努力工作可以换来企业的尊重。
追求的习惯判断的是可以创造出来的利益。比如一个人爱发明,他看到一堆废弃的电子元件时,他也许认为这堆废品很有价值,因为他可以重新利用它们。比如一个领导看到一群没有成绩的员工时,他也许认为他们很有价值,因为他可以塑造这些员工使他们成长成人才。
2.2对利益判断机制的影响要素
在一个组织里面,个体的生存习惯由三个层面组成,一是个体的私密生活习惯,二是个体在组织里的组织行为习惯,三是个体在社会上的社会活动习惯。
因而影响个体生存习惯的因素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受个体私密的生活圈子的影响,比如受家庭生活习惯的影响等等。二是受组织行为习惯的影响,比如受企业文化风气的影响。三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如受流行潮流的影响。
个体的信念也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受个体私密生活圈子的影响,比如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二是受组织信念的影响。比如受企业价值观的影响。三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如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受雷锋精神的影响、受爱国主义的影响等等。
个体的追求习惯也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个体私密方面的影响,比如家庭爱好的影响。二是组织追求习惯的影响,比如受企业经营习惯与技术习惯的影响。三是受社会追求潮流的影响,比如大家都炒股我也去炒股,大家都练摊我也练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