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那么富裕就是社会主义吗?我要说“不,富裕也不是社会主义”,理由如下:
一首先,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富裕,所以我们不能说富裕就是资本主义,当然也就不能说富裕就是社会主义了。
二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比中国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或者说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富裕的多,我们能说西方社会是社会主义吗?西方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吗?显然,中国的主流意识是不会认同的。
三客观上讲,中国要实现“物质极大丰富”的理想是不切合实际的,试想,如果中国人民富余得都能买起高级轿车以及豪华别墅等奢侈品,那么,我们的地球能承受的起吗?现在我们可怜的地球已经快喘不过气了,再这样毫无节制地发展经济,人类只能自取灭亡。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不需要我再去危言耸听了。所以,过度地追求富裕是死路一条,社会主义不应该是死路一条。
四富裕不等于幸福。西方国家已经发展的相当富裕了,但是他们所走过的富裕之路却并不是幸福之路。《美》格雷戈.伊斯特布鲁克先生在《幸福为什么越来越少》的文章中叙述到“假如你用铅笔和方格纸绘制一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民众生活变化的线图,你会发现所绘制的曲线多呈向上的走势。可以说几乎每一项体现社会福利的客观指数,如人均收入、‘实际’收入水平、人均寿命、住房面积、小汽车的人均拥有量、每年拨打的电话次数、每年旅行的次数、所获得的最高学位、智商分数等都在提高。然而,当我们转至人们的内心,幸福指数在近50年来没有任何增长,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在下降,欧美人拥有的一切都在增多,只有幸福除外。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但人们却没有觉的更幸福。社会进步中的这一悖论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开始研究‘幸福.’ 或 ‘主观幸福感’这个课题。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兰研究发现,在1950年,约60%的美国人说自己是幸福的,此后这个比例除偶尔起伏之外几乎没有大变动,同时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美国人的比例却由1950年的7.5%降至今天的6%,而且还在继续下降。最突出的变化是抑郁症患者增多,此外还有数百万人虽然没有明显的抑郁症状,却感受不到生命应有的快乐与满足。” “金钱和物质与幸福感仅略微相关—— 几乎所有有关幸福的研究都支持这一基本结论”.
所以,过度地追求富裕,与人们的幸福感的获得是没有关系,甚至是成反比关系的,而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幸福。所以,富裕不是社会主义。
既然幸福与金钱和物质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我们就更有理由去更多地去关心和加强人民幸福的建设,更多地去满足人民对幸福的需求。
既然幸福与金钱和物质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穷人和富人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穷人和富人是完全可以实现和谐幸福的。
既然幸福与金钱和物质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纯粹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对于人民幸福来讲,是一条死胡同。
既然幸福与金钱和物质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毫不犹豫地,旗帜鲜明地,走一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的幸福为核心的,真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