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555 0
2021-07-16

三、物业管理的出路

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已经逼迫大量的物业公司,尽可能采用服务外包,以减轻人员负担和提高服务水平。也就是说,社会化的专业公司取代物业公司的所有服务,完全成为可能。

保安公司、清洁公司、绿化公司、水电气、网络等等系列公司,都可以承担小区绝大多数的基础服务,不仅比物业提供的更专业,服务更好,费用更低,而且具有竞争机制,不行可以更换,换起来也很方便,只需要一纸合同就行。当然,垄断的换不了,有无物管公司都是它。

指定一个人来协调这些公司,代表业主处理相关事务,小区一样可以维持运作。这是物业公司消亡的前提,也是新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

服务业的巨大发展,支撑大量的职业个体,摆脱资本的束缚,成为社会自由职业个体,为新物业管理准备好了人才。医生在医院从事职业,同样也可以摆脱资本,开私人诊所,成为个体职业者;厨师从属餐馆,也可以变成家庭厨师;园艺师从属绿植公司,也可以承揽园林的绿化等等。物业公司中的职业经理人,同样可以成为小区业主的“管家”,为业主打理一切事务。

把专门打理物业的职业经理人,上升为制度,在《物业公司管理制度》中明确,具有相关职业资格的自然人,可以承接小区物业管理,新的“物业经理人”制度就产生了。

“物业经理人”、“物业公司”虽然与业主委员会的关系都是雇佣,但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物业经理人与业委会是从属关系,一切受业委会支配,不会出现对立。就算出现对立,解聘一个人与解聘一家公司,其难度完全不一样,再加上所有服务都是专业公司来承担,不会出现服务停止引起的小区混乱,业委会真正当家作主的时代就来临了。

物业公司与业委会是平等关系,什么都要协商,加上物业公司是整体,优于业委会的联合,势力高下立见。历史上,集权打败联合的案例比比皆是,业委会谈当家作主谈何容易。如果再加上纠纷,物业公司可以终止服务,引起小区混乱,逼迫业委会就范,熬成婆的业委会,还不一样摆脱不了小媳妇的命。

物业经理人制度理清了房地产商与业主的关系。没有业主之前,小区是不会存在业委会的,只好由房地产商自办或指定物业公司来打理基础服务。

物业公司于是干起了很多不清不楚的事情。比如办理交房事务,到底是从开发商哪里接受,还是物管哪里,从来都不清不楚。接下来更多的不清不楚,有问题可以推房产商,开发商可以推物管,推来推去,没完没了。但不管怎么推,费用一分不少。接不接受都存在物业费,业主拖不起;装修、搬运垃圾、进出车库、完善设施等等,都要收费,业主惹不起;业委会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成立,发不出自己的声音,业主等不起。等一切都受够了,想换物业公司的时候,那就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业主雄不起。

物业经理人制度则非常清楚。没交房前,物权属于开发商,并承担相应的费用,业主可以等。加上协议约定的交房义务期限,是开发商等不起,业主由被动变主动;基本服务由专业公司承担,开发商请还是业主请,没有多少区别;只要有少数业主入住,就可以成立临时业委会,聘请物业经理人处理过渡期间的所有问题;过渡期间,开发商移交一户减少相应承担的基础物业费用,一点都不影响物业的正常运行。待业主超过一定比例,再成立正式业委会,过渡非常平缓。变更专业公司也非常简单,业主临时当几天保安乱不了,绿化少几天死不了,电梯几天没有看护坏不了。等等的一切,都能够让业委会真正成为决定小区命运的主宰。

以上都是真正看到好处的地方,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好处,现以案例的形式,概述物业经理人制度的全貌。

购买专业公司的服务就那么十多项,有的一年甚至几年签一次,工作量不会太大。物业经理人可以有大量时间来处理小区内部事务,让所有业主享受新制度的好处。

业主公约的维护者。

东方富豪,化重金在美国高档社区买下豪宅,希望融入西方高端群体,过上上等人的生活。入住的时候,自然高朋满座,好不热闹,可第二天物业经理人就找上门,告知违反业主公约,需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富豪觉得,在自己房内,别人管不着,自家的草坪,打不打理与别人无关,街边的垃圾桶,不是有专门的清洁公司,漏点在外有什么关系,依然我行我素。不久就接到法院传票,经过一番理论,被法院裁定,禁止白天出入社区。富豪闷闷不乐,不久低价出售物业,搬出社区。

这个案例表明,业主的不文明行为,需要有人来沟通与提醒,没有提醒,很容易影响到他人。业主之间的直接沟通,不仅很难达到目的,还会引起误会,挑起业主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业主间关系的融洽。由物业经理人充当媒介,能够很好地避免问题的发生,不仅维护了业主公约的群体意志,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乡规民俗,法律管不了的“道德”,也有了约束的可能。大量的判例,都有尊重乡规民俗的先例,这也是业主公约之外的意义,值得人们思考。大量乡规民俗进入法律约束的范畴,没有小区不会秩序井然。

恢复“回归人的社会属性”传统的践行者。

日本人新入住一个地方,都会带点小礼品或太太制作的食物,到邻居家拜访,希望得到邻居们的关照。或许人们只认为是日本的风俗习惯,从服务业的角度看,这是互助服务的开始。

干什么工作,起码对该行的信息了解很多,背后的含义是,在这行可以帮助邻居们咨询、了解更全面的东西,甚至提供一定的帮助。太太购买的礼物,或自己制作的礼品与食物,如果是购买的,表明家里人动手能力比较差,需要得到邻居的帮助。如果是制作的,表明具有这方面帮助邻居的能力,可以帮助别人。家中有老人、小孩、亲戚、朋友等等,都可能展示具有这方面的希望与需求。

小小的一次拜访,就能够将我能够帮助干什么,以及需要别人帮助的展示出来。邻居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登门请教与寻求帮助,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东西,也可以从了解邻居的情况,找到可以帮助你的人,互助服务就开始了。

或许有人讲,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完全不需要这些,直接发布信息即可。如果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互联网是感觉受限的沟通工具,交流再多,都建立不了互信。没有互信,就没有互助服务。

一个小区的业主很多,几千上万,登门拜访完全做不到,但物业经理人可以从中挑选出有用的目标,供选择性拜访,也可以推荐其他业主来拜访,互助服务的条件就具备了。邻居之间的你来我往,恢复了“人的社会属性”,一切美好就可能发生。当我们对身边事、物产生美好记忆的时候,家园就打造出来了,这才是物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高楼表面的富丽堂皇,而是里面人的人情冷暖。

日本电影感人,太多的都是做邻居的时候,你来我往的帮助,建立起人世间最美好的记忆,哪怕今后分隔千里,也会千里迢迢赶去,参加一个名不见经传老太太(老头)的葬礼,背后的决定因素,正在于此。

人性设施建设的推动者

高层建筑,底层与高层面积比例严重失衡,导致服务场地狭窄,没有足够的场地支撑服务的发展。影响到服务业,种类稀少,满足不了人们对服务的需求;聚集不了人气,收入不高,经营压力大;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流,扼杀传统文化的传播,是现代社会感情脆弱最直接的罪魁祸首。

人性不足是现代建筑最大的弱点,但人性与场地、设施之间的关系,开发商并不清楚,只有依靠专业的物管提供。只是现有的物管,不具备现代服务业知识,没法从服务业的高度看待物业,自然提不出合乎服务业需要的建议,表现出来,就是冷冰冰的高楼大夏,和缺乏人性的钢筋水泥。

实行物业经理人制度,可以强化物管的服务意识,进而培养出服务精神,支撑美好家园的建设。物业经理人既可以从开发源头影响开发商,也可以利用现有物业资源进行整合,空间很大,任何建议都会体现高度的专业化。以后还会对街区、街道、县域,发挥决定性影响,让现有的物管公司望尘莫及。开发商、业主以及街区,都能够从中获得益,多方共赢,才是好的制度设计。

房价那么高,没能力也必要购买大面积,用于聚会,但互助服务的发展,又离不开几十人的小型聚会场所。如果房屋设计的时候,事先考虑“人性交流”的公共空间,或者利用现有条件进行改造,一样可以达到目的,家园建设的基础就完备了。人性与场地、设施之间的必然联系,为物管的“有为”拓展出无限空间,也为业主生活的丰富多彩提供可能。

上百人的聚会场所没有必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感较深的不会太多,拐弯抹角的联系,凑在一起,未必有好的交流。

互助服务也并非人们理解的大事、难事、伤心事,而是鸡毛蒜皮,举手之劳,顺便的手边事。再说,没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也不会随便向外人吐露,发生不了。但是,互助是润滑剂、催化剂,拉近了情感距离,增进了互信,为所有业主关系融洽,提供了现实的途径。拒绝别人的帮助,无异于将自己封闭起来,伤害自己,也损害社会。所以,条件的支撑,专业的引导,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墙去掉,才是构建和谐的唯一出路。现代任何高科技都做不到的事情,互助服务能够轻易做到,这就是物业管理的精髓。

接受帮助,一点小礼品、一束鲜花、几句感激的话语,都能够展示业主之间的融洽。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来个“美食表演、娱乐制作、特色分享等等”小聚会,间接答谢人们的帮助,示范效应会进一步放大。不仅展示小区业主之间的良好关系、道德修养,更展示社会“知恩图报”的良俗,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绵延,生生不息,物业的顽强生命力就铸锭了。

四、“物业经理人制度”是一种超越物业管理概念的社会管理制度,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狭窄。

一般人都会以为,小区大门内是物业管理的范围,大门以外,街道、绿化、道路、警察、城管等等,都与物业无关,事实并非如此。

了解美国“阶层文化”的人都清楚,决定美国社会的基础是阶层。大到政策、发展、城市规划,小到街边警察的薪水,都是由阶层决定的。无论谁上台与下台,都改变不了,这就是阶层的力量。但很少有人知道,阶层是怎么来的。

答案来源于小区的业主公约。业主公约将收入相近、价值观相似、行为方式相同的人群,从浩大的城市群体中分离出来,相同、相邻、相近居住在一起,形成巨大的阶层群体,从而衍生出阶层文化。其他任何渠道都没法办到,具有唯一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研究。

如果每个人一票决定一个城市的走向,拥有巨大群体的阶层就是巨大的决定力量。所以,无论政治家还是娱乐明星,无一例外都得深入社区,义工、义演还是拉票,都是获取民众支持的唯一渠道,没有之一。

如果缩小到社区、街道、乡镇、县域,没有政治家、娱乐明星,那又是什么人呢?就是物业经理人,代表阶层参与地方事务决策与管理。有人脉资源支持,只要选举,没有那股力量能够阻止;只要提改进的办法,没有那个专家有物业经理人提的那样具体,那样贴近老百姓,那样易于操作与可行。换句话讲,物业管理的概念,不再是小区门内的范围,还包括小区外面的街道、环境,以及管理与维护这些的人。

物业公司无法办到,永远都是社区、街道的小媳妇,对内耍点小泼,对外软弱无力。因为“对内耍点小泼”得不到业主代表的阶层支持,对外硬不起来,因果使然。

五、美好家园的运转

费用最低的管理模式。小区养一个物业人员非常简单,打理多个小区事务也不是难事,不会产生不明不白的费用。专业公司之间的竞争,明码实价,只会越来越低,不会越来越高。不行还可以换,并且很多费用直接到户,不会产生纠纷。加上业委会直接把控不多的经费,机制决定,是费用最低的物业运行模式。

服务最好、最全的制度。业委会下面,可以设立“义工”服务队,具体处理日常维护,以及现在人们无法想象问题。比如绿化、清洁、巡查等等,就是日常维护。小孩看护、爱好培养,时间银行、职业相长,直到居家养老,就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事情。但只要具有服务的眼光,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必然发生的事情,学点服务业,眼界才开阔。

人员来源很广。有爱好的业主,政治人物、娱乐明星的深入生活,法院判决的轻微罪犯人,也可以包括艺术家、社会理论研究者、酷爱体验生活的年轻人等等。因为,“物业经理人制度”打造出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安乐窝,还是人们精神上的家园。不理解“精神家园”的核心内涵,号召力、灵魂改造、艺术创造等等,全都是扯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