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领袖曾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但在日前一切向“数据”看齐的中国,主管数据的部门——统计局,是否已经取代科技,成为了新时期的第一生产力?
1、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主要城市房地产价格年同比上涨2+%,几乎遭到所有地球人的质疑后,由发改委戳穿了“皇帝的新衣”,应是20+%。
2、一到上报年度、季度GDP等统计数据时,全国就会有27、8个省级行政单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如果说统计局是生产力,或者第一生产力,那么这种生产力的产生实在令人纠结,下面截取一段新闻:
“《东莞统计局三年信息公开报告数据完全一致》,出处:网易。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日,东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官方网站发布一份《2010年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全文2200余字,分基本情况、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两部分。2009年工作报告也是2200余字。对比两份报告,发现除年份数字有更改,并对部分说法进行细微调整外,全文几乎一模一样,甚至标点符号也一模一样。对比发现2008年的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全文,与2010年报告只有年份不同,其余内容一字不差。
三年报告各种数据一模一样
对比三年的工作报告发现,三份报告提及的数据完全相同。如三份报告均提及“全年共免费赠阅统计公报约60余份”“全年向市委办、市府办报送的统计调查信息达到70多条”“一年来接受咨询数百次”,“改革开放30年总结报告”,“全年向新闻媒体发布新闻稿17篇”。”
敢问,就这样的生产力对得起谁?而且还不是个案。所谓第二大经济体,都是这种生产力推动的。想起了60年代的“浮夸风”,中科院都敢上报他们的粮食亩产几万斤。当然那些科学家是被逼的,上报太少没面子,因为地方上报的粮食亩产可达几十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