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道与私心的不同逻辑结构
2021.7.23
1、结构一:
公道环境~自私的掌权者~利他行为比例:
是自己一伙的(愿意与自己分享好处的人),做了好事且能获取好处的,自己才予以支持。因此,只要有利人才能利己的环境,自私的人也会促进利他行为的倍增。但是,不是自己一伙的人利他行为会得不到支持,这会削弱那些不是自己一伙又自私的人的利他行为~当然、这不会影响那些“好人”(不自私的人)的利他行为。这样的社会,好人与坏人掌权者一伙的自私者都会做好事。而自私的又不是坏人掌权者一伙的人做好事的动力与资源是不充分的(他们可能不作为)。
2、结构二:
不公道的环境~自私的掌权者~利他行为比例:
如果环境不公道,自私的掌权者不会促进利他行为。因为:不公道的环境里做好事得不到好的回报。这样凡是自私的人都不会做好事。当然,仍不会影响那些“好人”(不自私的人)的利他行为。这样的社会只有好人做好事(而且只有坏人掌权者蜕变为好人才最有做好事的可能~因为他们有资源)。
3、结构三:
不公道的环境~不自私的掌权者~利他行为比例:
因为做好事得不到好报的环境,自私的人不会跟随不自私的掌权者,只有好人才会跟随不自私的掌权者,由于资源掌握在掌权者手上,所以,好人既能也会做好事。但,自私的人仍然不会做好事。
4、结构四:
公道的环境~不自私的掌权者~利他行为比例:
因为只有做好事才得到好报的环境,所以,自私的人也会做好事,而不自私的掌权者掌握了资源,所以,好人坏人都会做好事。所以,所有人都可能会做好事。
以上四种逻辑结构的利他行为比例比较是一目了然的。但这四种四种模式的共同假设是:环境的公平与否是外生的,好人坏人的人格是既定的。如果将这两个假设重新调整,那么,上树四个模式会复杂化。下面,稍做推演。
推演1:
仍假定环境是外生,但假定所有人都是自私的坏人,那么,结构三结构四不存在了。于是,结构一里只有掌权者一伙的人做好事,其他人没资源做好事。结构二里没人做好事。
推演2:
环境仍是外生的,好人是有的但掌权后会变自私,那么,结构三和结构四即使短暂存在最终也会演变为结构二或结构一。
推演3:
环境不是外生的,假设人都是自私的但彼此的斗争导致公平环境的产生,于是,上述四种结构只有结构一胜出,其他结构不存在。
推演4:
人和人的斗争能导致公平环境也能导致不公平的环境,人和人的斗争能导致一些坏人变成好人但一些人总也变不成好人,那么,上述四种结构会并存于世。
推演5:
好人多了环境会公平但坏人投机得利,于是,结构四最终变成其他结构。坏人多了环境不公平但稀缺的好人反而会获得超级回报,于是,结构二会向其他结构演变。于是,结构二和结构四会反复循环。
其他启发: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很多启发,有兴趣的读着请自己推演。
例如,自私的掌权者也会开展道德教育,因为这样会产生一些好人帮他们创造可以无偿收割的价值,所以,好人不会消灭,一旦好人变聪明,他们可能掌权,从而结构二可能演变为结构三甚至结构四。
再例如,结合道德教育广度和利他行为的比例可以逆推出环境的公平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