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
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指导意见》还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指导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在强化规划引导,鼓励储能多元发展上。
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
还将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
鼓励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其他终端用户,
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
在推动技术进步,壮大储能产业体系上。
支持中国新型储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支持结合资源禀赋、技术优势、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等条件,
推动建设一批国家储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在完善政策机制,营造健康市场环境上。
完善峰谷电价政策,为用户侧储能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对于配套建设新型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可采用政策倾斜的方式,
健全“新能源+储能”项目激励机制。
光大[gubar]证券[/gubar]则指出,该文件并未对电化学储能一刀切,而是对一致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的梯次电池暂时叫停。
若电池一致性不好,容易引发热失控等故障,特别是大功率动力、储能电池组。
因此,储能对于高品质储能电池需求将增加,龙头电池厂商在电池一致性控制方面具有优势,有望受益。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