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998 9
2011-04-05
我是很崇拜你和郎咸平的,在关于比如税收,过路费,保障房缺失,艺术品泡沫等等方面都是讲得又透彻又有条理,思维也是很新颖并且揭示了很多本质。最最关键的是,你们的调研有大量翔实的数据做支撑,实在是令人佩服。
当然,郎咸平也很支持我们去进行一些challenge,我在一些小的方面提出一些不同角度的看法,希望您多批评指正啊。我的出发点在于揣摩gov政策制定的出发点,衡量一下一些政策不可避免出现的副作用,欢迎大家评论,但是谢绝人身攻击。借用楼下人的话,郎激起了大家的思考就是最大的公德!非常同意这一点!
比如关于铁路的建设,如果从大的方面来说,把钱重复投入到形象工程,不断翻修马路等等真的是属于低劣的GDP的。但是铁路的话,请参看下面的两个链接。
http://wenwen.soso.com/z/q112649647.htm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09/0918_17_791897.shtml
http://www.google.com/search?sourceid=chrome&ie=UTF-8&q=%E8%BD%A6%E7%9A%AE+%E9%9A%BE
我国的铁路里程人均很短,而人口密度又大,并且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就很少了,的确欠了不少历史债。
而在说高铁可能无法回本的问题上,我觉得更加要把externality考虑进去,即高铁带来对区域经济整合和发展带来的效益,请参看
http://news.gaotie.cn/jianshe/2011-02-13/4049.html(当然,要说明的是,我支持的是东部有需要的地方建造高铁,在中西部还是建造普速和像福厦高铁那样有高速但是没那么高的收费的铁路为主,然后开通高铁之后不要停驶大量的普速和动车,让老百姓自己去选择。当然,其中各个相关利益的阻扰会让这种做法很难实现。)
拿个例子来说,杭州在取消了公园的门票之后,可以说景区管理人员的费用,景区维护费用都会造成财政负担,但是他新增的游客数和游客的消费时大大地超过了之前的门票费用。同理,可能高铁上,光凭票价无法收回成本,但是通过更高的经济发展或者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转型,是可以compensate铁路上的损失,甚至大幅超越的,而高铁的亏损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来支付,比较高铁拉动的外在经济的增长(不只是高铁建设本身,而是之前说的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等等)和亏损的部分,我觉得才是正确评估高铁的方法,而不能只盯着高铁是否亏损本身。当然,我现在无法用数据来支撑,只是这么一个思维模式。
当然我们可以参看98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做法,就是大规模地建设高速公路等,当时是招致了很多批评的,但是现在回头来看,最明显的在东部,高速公路都是车满为患的。虽然西部不是很多车,但是东部的高速公路基本都是很拥挤的,最明显的集中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地区的高速公路。还包括湖南湖北等地的高速。当然我目前无法找到数据支撑,但是就我去过的从杭州到青岛的高速,广州一片的高速,和浙江境内的高速来看,高速公路是很有市场的。并且在新闻上也很容易找到高速公路拥挤的新闻而难以找到太空的新闻。
当然这无法证明我们现在就有必要采取98年的措施。但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当然形象工程,**大楼这种是肯定不要的,但是铁路,尤其东部的高铁和中西部的普速铁路是很有必要的。并且我之前看过一个台湾的新闻,他们是这么说的:中国在朱镕基时代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忽略铁路,想向美国学习,事实证明是困难重重的,首先就在于石油,因为和铁路相比,公路,高速公路的耗能是大很多的,而石油又是掌握在别人手中的,这让我们非常难过。而现在建造高铁,将成为高速公路,甚至是短途飞机的最好替代品,也是耗能最低,最低碳环保的产品。
我还有个支持高铁的原因是在于,东部的经济转型,由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比如精密仪器,绿色能源,制药等等,还有金融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转型,需要的其中之一就是方便快捷的旅客运输,能让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好地运转。
而对于高铁当中产生的腐败,我觉得可以更加把他作为一个副作用,而不是高铁建设真正的出发点,因为高铁的意志肯定不是刘志军能决定的,肯定要中央和发改委批准的。
我也很同意你说的关于在中国考虑问题,一定要考虑到利益团体的利益,恩,我是在接受这个观点之后另加的一些counter argument哈。
其实关于地铁我也是有相同的想法,比如杭州,就很切实地感觉到,没有地铁,这路上交通实在太挤,人们的出行实在不便。郎最重要的论点之一是,世界上的地铁没有一条盈利的,除了香港的。那我想说的是,地铁本身就不是拿来盈利的,这应该是作为一件公共产品,给人们创造便利,节约时间,以及扩大经济发展区域等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地铁,那么除了香港之外的亏损的地铁就不该运作了?显然不是。因为他带来的外在效益远比那亏损大得多。对于亏损同理由财政补贴支付,而外在效益的增加造成的财政收入增加应该会比亏损大得多。当然这要每个案例不同地分析,比如浙江这块地区造地铁就估计会是正效益,但是西安就没准了。当然很多地方**也有拉抬地价的动机在,但是有这动机并不影响地铁给社会带来的好处。
最后关于铁公鸡的想法在于:其实在金融危机之前,**对于铁公鸡的建设是没有那么激进的,反而一直挺压制的,杭州的地铁就是最好的例子,从90年代申报,到2005年才通过,而杭州的发展已经严重受到市内交通的制约了。而中国最喜欢做基础设施建设的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例如98亚洲金融危机和08年的危机,因为1,能增加内需,尤其对于我们这样的出口导向型经济2,能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基础设施的准备(98年为了增加产能,08年我觉得更加是为了结构调整,因为中西部要搞制造业必须要有好的交通,东部要搞服务业和高尖端制造业也要有好的快速交通)3,金融危机时候做这些工作最省钱,因为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都低。
当然铁公鸡要有个度,就比如罗斯福新政就是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但是08年美国没有采取这种做法,因为他们的基础设施已经足够用了,再造没有必要。这点很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大楼这种就没必要造,而中西部的高铁也是个问号。而对于铁公鸡带来的**债务的上升和通胀的加剧,那么这是铁公鸡无法避免的,并且要采取一个经济措施,肯定是无法尽善尽美的,每一项措施都有好处有坏处,只看坏处不看好处那就容易造成偏颇。

关于税收:
关于税收我有个想法,郎咸平对中小企业非常有爱,总是为他们情愿让**降税。而**反而是课税更加严重。我有个比较中间的想法。
那就是对于传统制造业无需降税,而对于高科技或者新兴产业需要降税。因为对传统制造业来说,降税只是让他们晚几年死掉,过个几年由于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的上升,或者汇率的上升,无论如何都要是要死的。降税不是个好办法。并且因为**现在由于前期大量的投入,没有能力降水,并且要推动地方**放弃土地财政,同时再减税,这会让计划很那实施。不降税反而更加让他们有动力去往高科技投资或者往中西部投资传统产业(当然也会让他们去炒楼炒股,虽然现在超楼炒股不存在了,但是炒艺术品又很火,这需要**好好地引导啊,不过现在的开启创业板和新三板我觉得是个好方法,让那些资本都投入到实业当中了,现在私募是钱多,但是好项目不多,这是个好事,好项目就会由于需求而上来的。当然关于创业板郎咸平也有一集的内容,我觉得也有不同意的地方,他说由券商,承销商和企业组成的铁三角来榨取股民的钱,但是他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这个上市的股票买不买是股民的自由啊,而且亏了几次股民也自己会知道的,就不再上当了,这只是创业板开始的时候一个小小的瑕疵,但是其意义还是很深远的,不能因为这个而否定了创业板。当然中国的创业板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需要证监会审批,这就让大量的网络公司,由于没有收益,无法上市,不得不跑到美国上市,因为美国是没有这种制度的。)。而看看台湾的经济发展史,他们在80年代经济遇到瓶颈以后,就对于高科技企业大量扶植,比如降税,subsidies, 加速折旧等。同时建立了新竹高科技园区,培养了台湾很多的电子企业。然而台湾有一个问题就在于本土的市场比较小,所以难以发展出像苹果这样的企业,只能为他们做代工。本土市场小就会造成创新的东西没有一个很好的市场去test,而没有本土市场的test,就很难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推广到全世界,而中国是有这方面的优势的。所以,我觉得中国只要不像当年的日本那样极度放宽货币,还是有很大很长时间的发展的,并且走完亚洲四小龙的路以后,还能走出自己不同的路,因为我们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而内需呢,当过了刘易斯拐点和外汇储备到了较高水平之后,工资收入会大幅上升,并且当国家不再大规模地把积累的财富用于积累基础设施建设以后,这些财富就可以转移到人民群众手里,这样内需就可以刺激起来了。
但是其中一大阻碍就是中国**的行政成本过高,裙带资本主义有些严重,财富分配不合理,这就是我为什么觉得需要民主的原因了,民主之后行政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比如三公支出,国有企业不再有垄断优势,他们占据的利益可以分给中小企业,这样也能增强中国的竞争力。台湾就是在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民主的呼声和放开党禁的。当然中国的情况更加特殊,我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但是在保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有民主,或者至少是民主的监督,放开媒体声音,司法独立,也能很大程度地解决这些问题。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比较幼稚和愚蠢的想法啊,敬请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5 07:30:34
好意见,这是论坛的特点,多方讨论,谢谢提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5 11:34:03
典型的书呆子,我来问你,高铁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别光抱着理论,一个经济学家不从百姓的利益出发,成就再大有什么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5 11:38:29
郎教授的言论如果可以激起大家的讨论,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再来则需要大家贡献自己的观点,不过言词当然要适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5 14:51:15
howmanyskins 发表于 2011-4-5 11:34
典型的书呆子,我来问你,高铁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别光抱着理论,一个经济学家不从百姓的利益出发,成就再大有什么用?
同学,谢绝人身攻击...还有 忘记加了一句,**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开通高铁的同时也不把普速和动车取消,让群众自己去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5 16:40:32
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