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留学 海外生活
8688 6
2014-10-09
2014-10-08 [url=]留美三人行[/url]


今天又和石头同学聊到申博话题,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正逢心情不错,打几个字谈谈石头对我的启发,以及我目前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吧。

石头,美国人,已婚,本科学政治,毕业后拿Fulbright奖金在中国呆了15个月。这期间,未婚妻解除婚约,他把自己锁在房子里每天叫外卖持续一个月,直到中方合作人员打电话给他:“你还活着吗?” 然后,他开始接触种树。再然后,他在美国读了一个国际关系的硕士。现在,他是耶鲁环境学院的二年级博士生,研究林业治理。


二月份的时候,我找他聊过一次天,问他为啥要读博士,以及可不可以给我一些建议。第一个问题,他说精神上给他鼓励的是亚里士多德的Nicomachean Ethics。他发现没有什么比做研究更让他感到快乐。他也喜欢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实际点说,就是和其他职业相比,大学教授是他最不讨厌的职业。“我知道我不是约翰纳什那一类的天才,二十岁就可以取得别人四十岁也没法得到的成绩。但是,我在乎我做的研究,而且对我提出的想法有自信。对于那些我想找到答案的问题,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想,这个过程让我感到快乐。”

当时的我,在工作和读博之间很纠结。石头一语惊醒梦中人:“你现在要考虑的是,什么事情你不做会后悔。我确定,你回中国以后会有一个好工作,会找到一个好老公,你也会成为有钱人。问题是,除了让你爸爸感到骄傲以外,你能否肯定的告诉你自己:我做的那些事情是真正能让我感到快乐的?” 可能是当时的我看起来特别不快乐?总之,石头送了我一段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的话:“我从来不把成功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东西。我觉得失败才是人生的常态。现实的期待应该是,人们经常跌倒。但正是从惨败中,我们获得重新评价自己的机会,然后对一个更有意义的目标做出肯定的承诺。”

他告诉我,读博是一项完全独立和自我激励的事业。你要坚持你自己的想法,必要的时候还要向导师发难。一个只服从导师安排的博士在美国的校园里通常是吃不开的。因为“导师在我身上花的时间和功夫是一项投资,而我选他当我的导师也是一笔投资,我要是不挑战他,只听他的命令,他和我都会觉得这笔投资没有意义”。石头经常和导师开战,直截了当地告诉导师:你错了。虽然有的问题回头来看,他的反对其实很天真,但是比起完全服从导师来说,导师也更愿意向学生解释错误。而且,有一次他导师的确错了,还在半夜里给石头写了道歉信。

在我身边众多的博士生中,石头同学显得头脑特别清醒。一些人建议我慎重考虑读博,主要原因是就业前景、幸福感和婚姻问题。石头的看法似乎更闪烁着理性的光芒。虽然,石头也建议我暂时不要读博,主要观点是女人遇到的各种问题的确比男人更麻烦。生活悲惨的单身女博士不在少数,他博士6年级学物理的姐姐就是其中之一。

好吧,我为什么想要申请博士呢?

最早思考这个问题是拿到硕士通知书以后。环顾四周,除了读博士以外,好像没有什么更想从事的职业。很早就排除了从政和当记者——以我这种讨厌受压迫的心气儿当记者的话迟早会像崔永元一样得抑郁症。经商?没有人领路,目前还没找到门在哪里。同时,作为为数不多的希望女儿读博士的老爸,我爸老给我做工作:在30岁以前把该读的书都读完吧!结婚了就没有深造的机会啦!所以,去年8月份之前,我是打定决心要在2011年拿下政治学博士申请的。

然而,2010年末,我放弃了申博。

原因很简单,我还没准备好。不是申请材料没凑齐,而是心理上还没觉得自己已经成熟到能够迎接读博士的挑战。

我原想申请政治理论和比较政治的博士,上学期的选课阶段,我就选了一门《分配正义理论》,这名字听起来够理论嘛。老师是John Roemer,他的大纲上写:不要求学生有政治哲学的背景,但希望先修过中级微观经济学。我心里琢磨,好歹《正义论》我也读过2遍了,就算没有微观经济学背景,我也不至于完全听不懂吧。我就去上了。第一堂课还好,讲义上大部分是文字,只有两三个抛物线图和几个微分方程。第二节课,文字减少了,布置了作业。在理科博士们的帮助下,我交了作业,但此时我的信心已降至冰点。第三节课,老师不念讲义了,在黑板上直接开始做证明题。写到右边那块黑板时,突然证不下去了,然后一个法国同学说,好像这里出了问题,然后走上讲台写上他的方程……这堂课一下,我跟老师说,这课我实在上不了了,老师倒很理解:“如果这不是你的茶,当然你应该跟那些玩文字(verbal)的政治理论家多聊聊。”后来我才知,这位老师是哈佛数学小本,伯克利经济学的博士,以后说不定还有希望拿诺奖。

石头曾说,大名鼎鼎的Fulbright项目从某些程度上来说太残酷。把一帮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的美国年轻人放到一个完全陌生又没有人领路的环境中,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抑郁。他的一个朋友,被选中去了印度研究鸟类,结果发现自己一个人生活在一片森林中,每天三四点钟起床听鸟叫(因为鸟在黎明间活动),直到她每天对着墙哭了三个月。

虽然我从经济学家Roemer的课堂上逃离出来,但因为选了两门强调定量研究方法的比较政治学课,上学期我的经历跟这位听鸟叫的朋友颇为相似。看着一篇又一篇充满了微积分方程和回归系数的论文,我不知道自己在我这间塔楼上的房间里流了多少眼泪。一方面,社会科学在美国如此强调我所缺乏的数学工具;另一方面,和读不懂的论文为伴的生活让我如此寂寞。这两方面因素促使我果断地放弃了博士申请。

或许,还有一个更抽象的理由:我不希望自己过一种外表光鲜内心空洞的生活。对于我爸来说,有个博士女儿应该是很了不起的事。虽然他的想法,很可能只是希望我能够更加独立地养活自己,将来不受老公的欺负。而对于我们那个小城市的亲戚朋友来说,博士是个多么优秀的身份!可是,和周围各学科高年级单身博士的聊天表明,他们中很多人不开心,且都不建议我申博。在和一个经济学三年级博士聊天时,反而是我说:“为了你将来的美好生活,这是你必须付出的externality。你以后会得到报酬的。”他回应:“有研究表明,受教育年限和收入水平的确会呈正相关关系%……¥*&@#will I?hope it could be rewarding.”

当然,也有一些超级happy且高产的博士。不过通常都是孩子他爹。两位我遇到的历史系博士,一个曾当了7年记者,一个曾在越南生活了10年。带着妻女来到纽黑文,他们目前对生活和学术都颇有心得。另外,石头同学的儿子马上也要出生了。

说了这么多故事,该说我的想法了。

1. 对立志于“朝闻道可夕死矣”的人来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不读博士只是一个方法选择的问题。人生有很多课堂。失去受教于这堂课的机会,还可以从另外一堂课上弥补。关键在于你是否主动。自强不息,就是要我们时时都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2. 与其觊觎博士学位带给你的外部价值,不如想清楚你的内在能通过它获得多少升华。不论在哪个位置上,时刻反省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反省自己真正在乎的目标,比考虑将来我能挣多少钱、我走这一步是对还是错更重要。从形而上的观点来看,世上根本没有绝对的对错。通俗点说,风水轮流转。你不能期望自己一辈子都顺风顺水。灾难和痛苦是真正的财富,通过它们,我们获得了更多让心灵更强大的机会。

3. 结婚了就不能深造了吗?错。我周围已婚的博士好像普遍更高产。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博士,阅读量和经历的累积都需要时间沉淀。关于人类社会的真知,不是做几个科学实验就能出来的。你如果在大三大四没准备好,不要怀疑自己能力有问题。如果真想以学术为业,查漏补缺是更需要考虑的事。

关于申请美国博士的实用性建议:

1. 选择适合你的导师永远是最重要的。

2. 怎么选导师?这是石头同学告诉我的方法:“当你看完他的书以后,你可以对自己说,如果这本书是我写的,我觉得很自豪。” 其次,你得考虑他的年龄。最好不要选一个快要挂的老师,而且要打听清楚:你去读博的时候,他是否会换工作去别的学校。

最后,我想说,这篇杂感不是对我一些正在读博的单身博士们的冒犯。相反,我百分百敬佩他们作为年轻人的勇气。不管你是很爽,还是很郁闷,走上这条路是你自己的选择。人类文明的推进需要所有人的智慧,尤其是博士们的智慧。对我而言,仍然存在申请政治理论或者比较政治的可能——虽然石头同学不推荐。不过,在找到一个有启发作用的导师之前,在明确自己到底要如何在学术上有所贡献之前,我还要摸索一段时间。如果人觉得我这是looser心态,那就让人那么觉得吧。时间会检验,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有什么价值。

ps:今天在质化方法研讨课上,老师和同学谈到了挫折。老师、石头和那位哭了3个月的鸟类学生,在经历了各自的重大挫折后,最终都回到了学术界。老师说,那些成名的教授通常不会跟你分享他们的沮丧。但就她自己而言,正是在田野调查时遇到的挫折让她更加明确自己到底要干什么。还在寻找的人们,我们一起加油^^


《留美三人行》

《留美三人行》是君视国际文化传播公司旗下子品牌。留美三人行创立于2012年2月,是一家由留美名校学生自行经营和管理的视频生产商和提供商。留美三人行团队共有成员二十余人,团队视频点击量破千万,长期订阅人群过十万,官方微博平台也吸引了十余万粉丝。目前,团队正逐渐丰富视频种类、拓展经营模式,致力于将留美三人行打造为最优秀的新媒体实验平台。


网站主页:http://lmsrx.com/

商务合作:info@lmsrx.com

人人/微博/优酷:留美三人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0-9 13:22:59
YY.HH 发表于 2014-10-9 13:09
2014-10-08 留美三人行

今天又和石头同学聊到申博话题,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正逢心情不错,打几个字谈谈 ...
好好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0 04:09:29
难得看到这样一个文章,写点自己的想法吧。本人在美国读过博也训练博士。 不谈其他的,就谈一点比较政治学的就业市场。这些年来看到无数的中国人读比较政治学,读完没地方去。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里面就业最差的。要学这个得三思。 司法政治,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就业市场要好太多。而且短期内比较政治差的就业不可能改变。说个具体的例子,哈佛,MIT的比较政治学现在美国都不容易就业。有一个招公共政策的职位,62个申请人中18个是比较政治。第一步去的就是这些人,全是从HARVARD, MIT, YALE, CORNELL, COLUMBIA 名校出来的。大家同感叹这个市场小的都快消失了,偏还有无数的人钻进去。
对于中国来的人,学比较政治学尤其要三思。一方面大家都做点中国的东西,这个在工作市场上基本是劣势,另一方面语言背景问题更是劣势。 我自己系里的训练的比较政治学生就基本没有在美国找到教职的。相反,学其他的要好多。一直想提醒大家,出于身份顾虑,就说在这里。不要人肉,没有说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1 10:55:22
“主要原因是就业前景、幸福感和婚姻问题”,好多人困于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2 16:19:50
写的很好,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3 23:42:29
赞!目前面对同样的选择和难题,楼主的帖子给了我启发和思考。现在也开始着手学校定量分析的一些工具和问题,希望能坚持下来,取得好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