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71 4
2011-04-06
清明时节,人们纷纷追祭死者,墓园热闹起来了。可是,墓园也是一切生者必然的归宿。那么,且安静一会儿,让我们想一想平时不愿提起的那个词。
                                    论死亡

    我最生疏的词:老。我最熟悉的词:死。尽管我时常沉思死的问题,但我从不觉得需要想一想防老养老的事情。

    中国的圣人说:“未知生,焉知死?”西方的哲人大约会倒过来说:“未知死,焉知生?”中西人生哲学的分野就在于此。

    时间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礼物,而对所有人都相同的是,它然后又带走了一切礼物,不管这礼物是好是坏。

    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为物伤其类:自己也会死。
    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为殊途同归:自己也得死。

    今天我活着,而明天我将死去——所以,我要执著生命,爱护自我,珍惜今天,度一个浓烈的人生。
    今天我活着,而明天我将死去——所以,我要超脱生命,参破自我,宽容今天,度一个恬淡的人生。

    死是哲学、宗教和艺术的共同背景。在死的阴郁的背景下,哲学思索人生,宗教超脱人生,艺术眷恋人生。

    凡活着的人都无法参透死后的神秘。依我之见,哲人之为哲人,倒也不在于相信灵魂不死,而在于不管灵魂是否不死,都依然把灵魂生活当作人生中唯一永恒的价值看待,据此来确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对过眼云烟的尘世生活持一种超脱的态度。

   
    各种各样的会议,讨论着种种人间事务。我忽发奇想:倘若让亡灵们开会,它们会发怎样的议论?一定比我们超脱豁达。如果让每人都死一次,也许人人会变得像个哲学家。但是,死而复活,死就不成其为死,那一点彻悟又不会有了。

    死亡是神秘的黑夜,生命如同黑夜里一朵小小的烛光。它燃烧,照耀,突然被一阵风吹灭;或者,逐渐暗淡,终于慢慢地熄灭。
    在另一个黑夜里,同一朵烛光会不会重新点燃?
    也许,在天国里没有黑夜,只有光明,所有的烛光其实并未熄灭,只是回到了那永恒的光明中?

    生命大于肉身,死亡揭示了肉身的有限,却启示了生命的无限。生命的内在疆域无比宽阔,只要你能进入其中,每一个当下即是永恒。

    每一个人都可能突然遭遇没有明天的一天。可是,世人往往为不可靠的明天复明天付出全部心力,却把一个个今天都当作手段牺牲掉了。(周国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6 17:19:02
平常之心看待生死,活着就要开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9 18:47:22
人人都像个哲学家  , 每个个体 都 活着, 地球 会因 思考过度  晕死 吗 ?   我也很好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14:12:36
本能的活着和形而上的认识到活着是不同的。灵魂境界的高于普通人的,就是哲学家,一方面十分热爱生活,同情里面的人,一方面随时随地去死。既然活100年和活20年相对于时间都是一瞬,那么在这个时间里,活或者死也就只对自己(这个自己包括自己对他人的爱和他人对自己的爱)有意义。那么有着理想和信仰的人的死亡,就不是一种悲剧。而不管这种信仰和理想对于社会大众是对,还是错。生命严格意义上仅仅是自己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14:56:26
死是一种终结,是不能再以生者的身份进行生者所可以进行的活动了,说白了,是一种权利的丧失。至于死后的世界,虽有诸多神学解释,但究竟如何,生者无人知晓。对于整天研究死后世界的生者来说,未免有点杞人忧天,所以说“未知生,焉知死?”,何故把大好年华花费在这并无意义的事情上呢?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不懂得失去就不会真正懂得珍惜,不了解死后万事皆空,就不能了解生命的丰富意义,不能体会到生的价值,所以说“未知死,焉知生”,想一想死后的寂寥吧,那才能唤醒我们对生的热爱和尊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