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讨论CPI、讨论加息。收缩流动性是抑制通胀的一个必要条件,换言之高流动性必然高通胀,而低流动性不意味着低通胀。在中国很多社会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幕后推手,我喜欢把他们叫做“中国的”金融资本,中国特色体现在它比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更强大,直接导致了高通胀问题、贫富差距问题、高房价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听说郎咸平认为中国目前的高通胀是由于产业链上游的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不断提高原材料价格拉高了整条产业链的成本,使得物价不断上涨。这也是金融资本作祟的表现之一。金融资本对社会的影响远不止如此。
中国的金融资本包括几条循环链,源头都是中国的银行。
第一条就是央企与银行之间的循环。从国家的角度说,他们无异于亲兄弟,用大白话说就是央企赚更多的钱——放到银行——银行放更多的贷款——银行赚更多的钱——贷给央企更多的钱,央企与银行共同形成的金融资本也是势力最大最难以撼动的。嫌贫爱富的银行不会舍弃央企这个大客户,无论流动性如何收紧,都会优先满足央企的资金需求。所以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对这个循环影响不大。
第二条就是非常红火的高端金融链循环,银行、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券商、信托公司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原则是用更低的成本从百姓手中拿更多的钱去赚取更高的资本利得。投资公司以股权投资的形式进入目标企业,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有资金、通过信托发行银行代销募集来的资金以及直接成立PE募集来的资金。他们同时会直接从银行或者通过担保公司从银行为目标企业带来债务融资,优化目标企业资本结构,最后与证券公司一起将目标公司包装上市。在分得上市带来的资本利得好处之后大家各回各家。
第三条是银行、地方**、城建、房地产商为主体的资本循环。地方**为城建公司做担保从银行拿钱做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将土地卖个开发商,最后就是那个XX的XX的XX的XX的房地产市场。
说完了这三条循环链就可以来分析中国现在的一堆问题:
先说说已经提到的高通胀问题。由于第一条循环如此强大,他们肆无忌惮的制定着垄断价格拿着垄断利润,巨额的现金形式的利润存入银行是社会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之一。收缩流动性对其价格机制影响不大,对物价的抑制作用甚微。一边是油价电价煤价的不断上涨,一边是CPI的逐步走低,这种状况会发生吗?相反由于收缩流动性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本来利润就低,现在融资成本又高,人力成本还不断上涨,真的是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所以啊,这只是一个适合投机的时代不适合投资。
再说说房价的涨跌。房价成了全民关心的问题,当然我也很关心。目前的政策是抑制投机性需求,从经济学供求理论来看,需求减少,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价格会降低。所以我赞成一些观点说,房价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下降,但这要看政策的执行效果。但是问题在于政策针对的是消费者,并没有切断上文提到的那条利益循环链,也就不能从根本的解决问题,不从根本的解决问题房价也只能出现由于供求变化带来的波段性的下跌,不会回到一个理性的水平。要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太简单了,不允许地方**不出让土地不就行了?直接将利益链条切断。**自己组织人盖房子卖给老百姓。分析归分析,建议归建议,大家都知道这种建议不可行,**不卖地吃什么喝什么怎么腐败?李克强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就是调整这个比例,这是一个多方利益的博弈过程,还得看他上台之后话语权增加利益天平是否改变出现新的均衡。
还有贫富差距的问题。这些利益链条不断运转带来的巨额收益是大部分普通人都不能分享的,而他们却构成了整个社会收益的大部分。有少数人分得了大部分的利益,在边缘徘徊的人也分得了一点,老百姓啥都看不到,甚至买的理财产品被别人拿来赚了更多更多更多的钱都不知道。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与CPI不断上涨让人们对工资水平预期提高形成了一对矛盾,甚至出现了今年的用工荒。为啥央企不出现用工荒呢?这种用工荒对中小企业来说是灾难性的,他们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但是现在银行却紧缩银根,他们如何筹钱来转型呢?当然办法也有,**可以减税,提高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还是一样的问题,**会减税吗?最后我也想提醒一些人,社会上的有钱人再多与你们自己也没关系,因为你不在那个圈,安心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平添太多烦恼。
出于工作,作为投资人需要学会利用金融资本来赚钱;出于生活,是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真心的希望中国不要杀鸡取卵,经济同样要可持续发展。